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網絡欺凌 One Shot「殺人」

2015.10.14
14378 14378

看圖識事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發生甚麼事?


這是智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 Chile)的一輯平面廣告「One Shot Is Enough」。「Shot」一字有雙重意思,既可以表示「開槍」,又是「拍攝」的意思。廣告藉着模擬行刑的場景,意指有很多人都會通過手上的武器──智能手機來欺凌他人,單憑一張照片就足以摧毀他人的自尊,智能手機如同手槍,可以「殺人」。這個廣告有三張圖片,代表三個容易受到校園欺凌的對象,包括肥胖、書呆子和弱小。

為甚麼會有這個廣告?


為了遏止校園的網絡欺凌,智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希望通過拍攝這個廣告,並藉着圖片右下角位置的文字提醒大眾:「網絡欺凌是學童抑鬱及自殺的主因,請善用你的手機,不要殺掉人的自尊。」

香港學生的網絡欺凌情況如何?


香港青年協會早在2010年做過有關中學生網絡欺凌的研究,結果發現近三千名的中學生受訪者中,有逾三成人表示過往一年曾遭受他人網絡欺凌,當中更有超過兩成人表示網絡欺凌令他們「自我形象低落」。

此外,香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年使者在2014年曾就中學生網絡欺凌行為進行一項調查,結果顯示251名中學生受訪者都曾經接觸網絡欺凌,更有8.4%受訪者承認曾成為「欺凌者」;有38%的「欺凌者」表示作出欺凌行為的原因是為了「伸張正義」,有27%是因「生活苦悶」、「無聊」或「開玩笑」。

相關概念:網絡欺凌(Cyber-bullying)
是指在網絡上發生的欺凌事件。有人故意並重複地利用電腦或手機等網絡媒介,通過發放一些文字或影像,對他人造成心理上的傷害。由於網絡科技普及和資訊傳播迅速,加上參與者眾多,網絡欺凌變成難以根治的問題。不過,若觸犯性騷擾、歧視、恐嚇、勒索、誹謗等相關罪行,網絡欺凌者同樣會受到法例制裁,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不代表可為所欲為。

反思

在這個科技世代,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瀏覽網上資訊,或者把自己的生活即時分享到網上,因此很多人總是「機不離手」。不過有時候無心的一張照片、一則網上留言、一個轉發,不知不覺就對他人造成傷害,又或者成為別人的欺凌對象。

對於廣告中表達的校園欺凌現象,你認為香港的情況如何?嚴重嗎?把某人的一些劣行放上網絡公審,你認為是正義的做法還是網絡欺凌的一種?

載自2015年10月14日《S-file通識大全》

文:雅婷 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