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是否有必要於年內多次舉辦煙花匯演?
2015.10.06題目
香港是否有必要於年內多次舉辦煙花匯演(農曆新年、國慶、大除夕及回歸周年)?
資料一
停辦了兩年的國慶煙花匯演今年終於回歸,本地旅遊公司和船商紛紛出招重推煙花船生意,但有遊艇出租公司至今的煙花船定單仍然捧蛋,業界估計今年的煙花船只得停辦前的一兩成生意。旅遊業界批評煙花復辦的消息來得太遲,不夠時間向海外遊客宣傳。不少本地船商更慨嘆,現時自由行客大跌,加上中秋節緊接國慶紅假,港人大多選擇外遊度假,國慶煙花復辦的吸引力不大,唯有減價兩成及大送紅酒和神秘禮品吸客。
摘自2015年9月22日《星島日報》 A14
資料二
香港最近三年舉辦煙花匯演的數據
2012 |
|||||
1月24日 年初二賀歲煙花 |
7月1日 回歸煙花匯演 |
10月1日 國慶煙花匯演 (南丫島海難事件) |
12月31日 除夕煙花倒數 |
||
2013 |
|||||
2月11日 年初二賀歲煙花 |
10月1日 國慶煙花匯演 (臨時取消) |
12月31日 除夕煙花倒數 |
|||
2014 |
|||||
2月1日 年初二賀歲煙花 |
10月1日 國慶煙花匯演 (臨時取消) |
12月31日 除夕煙花倒數 |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及WiseNews
資料三
「十一國慶煙花匯演」停辦兩年之後復辦,適逢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贊助商原計畫設計一幕長三十六秒、具抗戰勝利元素的煙花,配以警報聲襯托,但引來不少反對,有網民不認同煙花與戰爭場面扯上關係。贊助商昨改轅易轍,將「抗戰勝利七十周年」一幕改為「和平」,背景音樂轉為「愛的音訊」。
贊助商中滔環保集團發表聲明,鑑於外界對「十一國慶煙花匯演」第三幕「抗戰勝利七十周年」有很多意見,決定將第三幕修訂為「和平」,全長仍是三十六秒,但改以「銀閃柳」煙花照亮維港,上空會綻放「紅心」圖案,寓意把愛送到每一角落,最後以許願星「閃爍」作結尾。
贊助商指,贊助原意是希望為社會帶來歡樂,注入正能量,對抗戰煙花之議引起反彈,表示致歉。
摘自2015年9月16日《頭條日報》P02
資料四
15萬人昨晚聚首尖沙嘴鬧市觀看匯演,新春煙花今晚接力上演,而維港兩岸早於下午開始已有人群眾集,不少攝影愛好者亦提早到場霸佔有利位置。至傍晚接近6時,尖沙嘴人流開始增加,警方派出大批警員於街口駐守並實施人潮管制。
市民賴先生帶同深圳朋友楊小姐到現場看煙花,為霸到有利位置,在下午3時許已在等候。楊小姐表示自己第一次現場看煙花,很期待,她又稱香港年初二煙花匯演很有名,不少現場看過的朋友都大讚。
2012年10月1日南丫海難後政府修例規定大型活動進行期間,兒童乘客須全程穿上救生衣。記者現場所見,準備出海的船隻停泊於尖沙嘴碼頭沿岸聚集,小童亦有按法例在船上穿上救生衣。
摘自《蘋果日報》2015年2月20日即時新聞
小組討論
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5分鐘,每位同學設有1分鐘首輪發言時間。
討論點
‧政府每年舉辦煙花匯演有何意義和重要性?
‧煙花匯演對旅遊業有何影響?
‧放煙花與南丫海難有何關係?
‧香港人每年至少可以看兩次煙花,吸引力仍在嗎?
論點參考
南丫島海難生還者 趙先生
每年放煙花我都好驚,這幾年都是,連放煙花都不會提,實在難以忘懷當年的慘痛,因為是我親身經歷。
著名作家 李怡
十.一是中共國的國慶,2012年卻變成了「港殤」紀念日。這一天常與中秋接近。今年中秋有海難家屬告訴我們,是國慶煙花、官員疏失使他們與家人永遠不能團圓。
錦倫旅運營運總監 胡景豪
今年入境旅客人數大跌,內地客生意明顯最受影響。現時已接到雙位數字查詢有關海上煙花團,以外國和東南亞旅客為主。
觀點舉隅
甲同學
我認同香港年內多次放煙花(農曆新年、回歸周年、國慶等),並非必要。首先,放煙花對旅客來說已顯得沒有吸引力,對推動香港旅遊業沒有必然需要。其次,放煙花會勾起不少香港人對南丫島海難的不快回憶,政府做決定時不應只由旅客角度出發,亦應考慮香港本地居民的感受和需要。煙花匯演已舉辦多年,對本港市民來說吸引力亦已大減。
乙同學
我認為香港年內多次舉辦煙花匯演是必要的。首先,政府放煙花是為了與市民共同慶祝節慶,普天同慶,煙花表演亦有正面訊息,是與民同樂的最好方法。其次,放煙花雖說已沒以前吸引,但仍然有助於推動節日氣氛,對旅遊業而言,仍有一定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