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話審音30年
2015.09.22普通話審音委員會頒布《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1985年12月修訂),至今30年。普通話常用詞中,存在異讀現象,像「暫時」的「暫」讀zh還是z?《審音表》統讀為zàn。統一讀音,減少分歧,便利人們言語交際,《審音表》發揮了重要作用。1989年以後出版的《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以及《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等工具書,漢字的普通話讀音都依據《審音表》標注。
2015年1月,普通話審音委員會2015年度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是第3次審音工作。會上,提出審音表的修訂要慎重,以不折騰(zhēteng)為原則,也要注重文化傳承,重視漢字讀音中所承載(zài)的歷史文化內涵,同時,考慮海峽(xiá)兩岸語言生活實際狀況,盡量減少兩岸語音差異。
回顧30年前,普通話審音委員會對《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初稿》(1962年)原訂讀音的改動,力求慎重,以符合普通話語音發展規律為原則,以便利廣大群眾學習普通話為着(zhuó)眼點,採取約定俗成,承認現實的態度。《審音表》確定普通話讀音,主要有幾方面,舉例如下:
一、統讀字音:
字詞 |
舊讀 |
統讀 |
癌 |
yán |
ái |
劣 |
lüè |
liè |
提防 |
提讀tí |
提讀dī |
(審音期間,舊讀和統讀並存,審音後,統讀是規範讀音。)
二、辨析多音字:
(一)chā(文) |
(二)chà(語) |
(三)cī |
差讀chā,例如: 差別 誤差 一念之差 差錯 一差二錯 陰差陽錯 |
差讀chà,例如: 差不多 差不離 差點兒 |
差讀cī,例如: 參差 |
(文,即讀書音;語,即口語音。「差」還讀chāi,例如:差遣、差事等。)
三、區分文白異讀:
字詞 |
文(讀書音) |
語(口語音) |
擇 |
擇讀zé,例如:選擇 |
擇讀zhái,例如:擇不開 擇菜 擇席 |
(審音期間,舊讀和統讀並存,審音後,統讀是規範讀音。)
「擇不開」表示分解、理清的意思:毛綫亂了,擇不開。把蔬菜裏不能吃的部分去掉,普通話口語說成「擇菜」。有的人,像我,特別認生,換個地方睡覺,就睡不着(zháo)或睡不安穩,普通話口語就說「擇席」。
知識窗
為甚麼要審音?著名語言學家徐世榮先生(時任普通話審音委員會副主任)說過:審音的目的是正音,因為現代漢語的普通話中,詞語有「異讀」。「異讀」就是某一詞語裏的某一個字有不同的念法。例如「發酵」的「酵」,或念jiào,或念xiào,這就須要審定,求其統一,讓普通話詞語的發音規範化,而不能任其錯雜。 作者案:「發酵」的「酵」統讀為jià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