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讓座 公審你!
2015.09.14交通工具上的「關愛座」本意是體恤老弱,讓座予有需要人士。可是不知從何時開始,年輕力壯的不讓座分分鐘被拍片放上網,惹來公審。早前有記者拍攝一名青年沒有讓座的照片後,迴響極大,甚至出現「讓座須要自願」的聲音。讓座本為美德,當變成無形壓力下必須遵守的規範,似乎本末倒置。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現代中國
主題:自我了解+人際關係+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傳媒所傳遞的訊息和價值觀,對青少年有甚麼影響?
‧在不同的關係中,青少年如何建立身分和理解角色?
‧傳統家庭觀念和功能在現代生活中受到甚麼衝擊?
‧為甚麼部分傳統習俗能夠在中國人的現代社會中延續和發展下去?為甚麼部分不能?
資料一:
最近有報章報道,一名青年在港鐵裏不讓座給抱着小孩子的婦人,並與記者發生口角,慨嘆本港「低頭族」沒有禮讓的精神,惹來熱烈討論。有不少網民批評報章做法不公,動輒以傳媒作為平台對青年進行公審,也有人認為,現在香港青年一舉一動也受批評,連不讓座也可以成為攻擊年輕人工具云云。向有需要的人士讓座,是一種美德;青年不讓座,本是道德問題,卻強說成是針對年輕人,這是搞不清事情的本質。
摘自2015年8月25日《星島日報》E6
資料二:
現在很多人就算多累,坐港鐵看到有位置也不敢輕易坐下去,只因為今時今日網絡公審嚴重,就算你坐的不是優先座、關愛座,只要你的位置旁邊有老人有小孩有疑似孕婦或者胖婦,你也構成了被人偷拍放上網清算聲討的可能。
關愛座的設立是為了讓弱勢或者有需要人士優先,可惜當國民教育不足,社會又變得像我們這樣虛偽扭曲、矯枉過正的時候,就會變成這樣的情況,真正有需要的人再累再辛苦也不敢亂坐,就算周圍沒甚麼人,坐了的人也會惴慄不安,充滿罪惡感。
摘自2015年7月27日《星島日報》E6
資料三:
理工大學聯同本地五所中學,於本月初完成一項有關讓座文化的調查,四成半人認為,近年讓座文化沒大改善;逾半受訪者更認為,「低頭族」為本地乘客不讓座的主因。調查又發現,分別有近三成及四成長者(六十歲或以上)組別的受訪者,認為近年港人的讓座文化變差,以及港人普遍缺乏公德心而不讓座,比率較其他年齡組別為高。
不少市民利用手機拍下不肯讓座或濫用「關愛座」的乘客,再將有關照片或短片上傳至互聯網。調查發現,60.5%人認同或部分認同有關做法具阻嚇作用,但同時有逾半受訪者不贊成或非常不贊成「拍片」的做法,原因與可能引致「網上欺凌」有關。
摘自2015年8月21日《am730》A38
資料四:
觀點與角度
專欄作家白樺樹:所謂優先座,其實並不限於長者、傷健人士、孕婦等,即使是年輕人,只要有需要,諸如身體不適、受傷,一樣可以選坐,只是有些乘客不問原由,覺得年輕人「霸佔」了座位,而投以難看眼光,甚至出言指責。
專欄作家林夕:年紀大未必機器壞,讓座給相貌看起來有點老的人家,會不會又衍生出歧視長者不行的罪名?若是敬老應該,不讓座者下場就悲哀,那不叫讓,是為勢所逼,受讓者應視為理所當然,不用謝。
中學校長麥耀光:讓座與否、熱心幫助他人與否,是一己的價值觀問題,又或因應個人背景有其因由。若我們在生活中遇上不平的事,不妨「即鳴」,特別是向年輕人說說道理,灌輸正面的價值觀,也給事主一個自辯機會。妄自作出判斷、偷偷攝錄他人行為繼而進行網絡審判,實是損人不利己。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政府及公共交通工具營辦商在日後推廣讓座文化時,應考慮將「低頭族」作為重點宣傳對象,提醒他們在乘車時多加注意自己周圍,並主動讓座予有需要的人士,並鼓勵乘客在坐上「優先座」時,減少低頭使用智能裝置,以免忽略有需要人士。
老師Miss Yu:發現原來選擇行善與不行善之前,考慮的環境、文化與人為因數其實頗多。再深入想,其實如何恰當地行善,靠的可能不是一顆善心或同理心,而是那份買少見少的「common sense」。
網民Ivan Ngai Pak:網上很多人為這個青年抱不平,卻沒有人認識到沒有讓座本來就是缺乏美德!沒錯,記者不應該拍照,但我們為人處世,遇到別人做了不太好的行為,自己就能找藉口去合理化自己的缺德行為嗎?
多角度思考
1.根據內文,歸納各人對讓座有甚麼意見?(4分)
2.你認為讓座是否義務?你在甚麼情況下會讓座?(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這條問題測試同學的整理歸納能力,各人對讓座的意見:
‧批評不讓座者未必了解事件全貌便妄下判斷;
‧部分人因害怕被公審才讓座;
‧低頭族忽視身邊發生的事;
‧政府應加強宣傳;
‧讓座本屬單純的公德心問題,在過多討論下變得扭曲。
2.同學自由作答,須清楚表態,理據言之成理便可。考慮角度方面,可嘗試結合中國傳統美德如敬老和關顧弱者、人際關係中的同理心、社會文明、資訊科技、基本禮貌等概念作解說,並點出低頭族的現象與讓座的影響,以及分析讓座的心態與公民教育的關係。
參考資料
網頁
‧讓座公德心是美德 不是義務!
http://news.cts.com.tw/cts/life/201504/201504031600244.html#.VelOpVKKBMw
‧港人愛讓座
http://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tearoom/14925-20150625.html
載自2015年9月14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