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請睇戲 搞活電影業?
2015.02.04時事論壇
今日香港
新聞事件
新一份《施政報告》內容談及,政府會在硬件和軟件上促進電影業發展,包括首次推出「鼓勵學生和青年觀賞電影」,並提出預留空間發展電影院、支援電影業發展。不過,有議員擔心政府藉此灌輸意識形態,而且為何不支援其他藝術文化,唯獨支持電影業,又質疑「公帑買飛」是否公平,引起各方爭議。
獨立電影導演賴恩慈:吸引新一代返戲院看戲屬於正確方向,落實措施時則必須小心謹慎,首先年輕人必須能夠自由自主揀選電影,這是整個政策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不少本地獨立製作,就連進入戲院放映的機會都沒有,當局應該藉今次機會,看看當中可有合適作品介紹予本港學生和年輕人,以示對業界的支持。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電影業發展很重要,本地製作可培育本地從業員,而電影亦要有戲院配合才能播放,但目前市區租金貴,未必能回應市民對電影院的訴求,所以發展計畫要放在新發展區。
立法會議員陳志全:現時香港是沒有戲院還是沒有好電影?地產商興建新商場時,一般都有戲院,如強制要求興建戲院,或是以補貼方式資助,如果繼續無人看戲,政府是否一直補貼?
《狂舞派》導演黃修平:興建戲院,要視乎目的是甚麼,例如是否只播港產片?目的是否為培養睇戲的興趣?是否可以不止播片,還可做推廣?其實我們在公園拍戲的時候,康文署不趕走我們,已經幫好大忙。
傳媒人劉天賜:「觀賞」之意,並非年輕人一起追星,成為粉絲,必須視此產業是文化生活的一環,儘管是商業電影,亦有「藝術」成分。深入一些欣賞導演及編劇的工作,不是愛慕明星的浮華,引導年輕人「愛上」電影,乃要愛上其創作的藝術,鼓勵這種熱情!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何淑兒:除了資助學生觀看電影,亦會舉辦講座;播放的電影,任何類型都有,政府做的不是叫人只去看香港電影,而是培養看電影興趣。
想一想:
政府推「電影觀賞」及「留地建戲院」,你認為對發展創意產業成效有多大?
載自2015年2月4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