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款染髮劑含致敏物質 愈黑愈致敏
2015.07.17使用染髮產品後,皮膚無故變紅、乾燥、脫皮或痕癢?面部、額頭、眼皮腫脹,甚至起水泡?出現以上過敏徵狀,罪魁禍首原來是藏在染髮產品中的極端致敏物質!消費者委員會測試市面上二十五款染髮劑,發現全部樣本均含兩種或以上不同濃度的極端致敏物質,包括PPD、PTD、MAP及PAP等。顏色愈深的染髮劑,如黑色或褐色,所含致敏物質濃度較高,個別型號的色素劑及顯色劑,經混合並放置數小時後,更有機會衍生致癌物質NDELA。
本港目前無法例管制
消委會測試二十款家用染髮劑及五款聲稱專業用染髮劑,發現十款檢出含三種致敏物質,其中一款「Diosa One Push Foam Hair Color」(5 古典棕色)更檢出含四種致敏物質,「Peerless Color Cream染髮膏」(0/33Dark Brown)所含強烈致敏物質MAP濃度達2.5%,含量超出內地及歐盟規定上限。另有六款產品未有在包裝上標示含量或列出相關警告字句,十一款欠缺詳細成分列表。消委會指目前香港並無法例規管染髮劑中致敏物質的濃度,促請政府盡快規管。
消委會提醒,個別體質人士即使接觸低劑量的致敏物質也有可能出現過敏,呼籲市民小心選擇染髮產品,並且不要嫌麻煩,於染髮前兩天,先在手腕或耳背做敏感測試,並依照產品指示時間使用;逾時放置、自行加熱或用保鮮紙包裹頭髮,均可能增加染髮劑混合物中所產生的致癌物質的濃度,或增加化合物對皮膚造成刺激或引致敏感的機會。
小資料:
消費者委員會
消費者委員會(簡稱消委會,英文:Consumer Council)是香港法定機構之一,於1974年4月成立。委員會根據《消費者委員會條例》(第216章),職責保障及促進消費者在貨品和服務交易上的權益,並且包括購買、抵押及承租不動產人士的權益。消費者委員會的其中一項主要工作是確保產品素質及安全,進行產品測試,為消費者提供客觀、中肯的訊息,令他們注意產品的安全,並作出適當的選擇。
閱讀理解:
問:文中列出哪些不當使用染髮產品的例子?
思考題:
- 你認為立法規管染髮劑中致敏物質的濃度,對染髮劑製造商、髮型屋及用家有何利弊?
- 大眾緊貼潮流「變髮」,是否愛美的表現?你認為外在美是否更勝內在美呢?
閱讀理解答案:
無依照產品指示時間使用染髮產品,逾時放置、自行加熱或用保鮮紙包裹頭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