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翻譯文言 一字一詞勿遺漏

2015.02.05
14055 14055

篇章
(1) 宋王偃惡楚威王,好言楚之非,旦日視朝必詆楚以為笑,且曰:「楚之不能若是甚矣。吾其得楚乎?」群臣和之,如出一口。
(2) 於是行旅之自楚適宋者,必構楚短以為容。國人、大夫傳以達於朝,狃①而揚,遂以楚為果不如宋,而先為其言者亦惑焉。
(3) 於是謀伐楚,大夫華犨諫曰:「宋之非楚敵也舊矣,猶夔牛之於鼢鼠也。使誠如王言,楚之力猶足以十宋,宋一楚十,其可以國試乎?」
(4) 弗聽,遂起兵敗楚師於穎上。王益逞,華犨復諫曰:「臣聞小之勝大也,幸其不吾虞也。幸不可常,勝不可恃,兵不可玩,敵不可侮。侮小人且不可,況大國乎?今楚懼矣,而王益盈。大懼小盈,禍其至矣!」
(5) 王怒,華犨出奔齊。明年宋復伐楚,楚人伐敗之,遂滅宋。

《郁離子.宋王偃》

(為方便設題,文章經過修改)

註釋

① 狃:承襲。

練習題

① 狃:承襲。
1. 華犨曾兩次向宋王偃進諫。試根據相關內容完成下表,並判斷華犨的理據分別與以下哪個句子的意思最為相近。(12分)

 

 

背景 

華犨的理據

 

與華犨的理據意思最相近的語句

 

第一次

宋王偃打算攻打楚國, 華犨希望勸止。

①:

 

 

②:
A. 破舊立新,以少勝多 ○
B. 遵從傳統,兄友弟恭 ○
C. 以寡敵眾,高下立見 ○
D. 驕兵必敗,輕敵者亡 ○
E. 天有恆常,否極泰來 ○
F. 株下得兔,福無重至 ○
G. 以德服人,仁者無憂 ○
H. 以和為貴,化干戈為玉帛 ○

 
 
 
 
 
 
 

第二次

③:

 

 

 

 

 

華犨認為宋國獲勝只是一時僥倖,故再次攻打楚國將會失敗。

 

 

④:
A. 破舊立新,以少勝多 ○
B. 遵從傳統,兄友弟恭 ○
C. 以寡敵眾,高下立見 ○
D. 驕兵必敗,輕敵者亡 ○
E. 天有恆常,否極泰來 ○
F. 株下得兔,福無重至 ○
G. 以德服人,仁者無憂 ○
H. 以和為貴,化干戈為玉帛 ○

 
 
 
 
 
 
 

⑤: 

 

 

⑥:
A. 破舊立新,以少勝多 ○
B. 遵從傳統,兄友弟恭 ○
C. 以寡敵眾,高下立見 ○
D. 驕兵必敗,輕敵者亡 ○
E. 天有恆常,否極泰來 ○
F. 株下得兔,福無重至 ○
G. 以德服人,仁者無憂 ○
H. 以和為貴,化干戈為玉帛 ○

 
 
 
 
 
 
 

 

2.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4分)
於是行旅之自楚適宋者,必構楚短以為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 一直以來,楚國的實力都遠超宋國,即使楚國積弱,仍然有優勢,故宋國沒有勝算,不應以小敵大。 (2分)
②:C (2分)
③:宋王偃戰勝楚國後更加肆無忌憚,華犨希望勸他不要再次攻打楚國。 (2分)
④:F (2分)
⑤: 華犨認為楚國戰敗已經對宋國有所警惕,但宋國卻驕傲自滿,故在大國警惕,小國自滿的情況,宋國再次攻打楚國將會失敗。 (2分)
⑥:D (2分)


2:評分原則
‧句譯無誤,給4分;關鍵字譯錯,每個扣1分;非關鍵字可直錄,如錯譯,每個扣1分。
‧錯別字扣1分,重錯不另扣分;文句不通,錯別字,最多扣1分。
‧完全誤解原句文意,給0分。

關鍵字詞  

不扣分答案舉隅

行旅

旅行/旅遊/遠行/遷徙

自楚適宋者 

從楚國到宋國的人/由楚國前往宋國的人

構楚短 

構想楚國的弊處/編造楚國的禍患/胡說楚國的問題

以為容   

以為了得到(宋國)收容/以求得到(宋國)收容

 

以下答案,僅供參考:

於是旅行的從楚國到宋國的人,定必構想楚國的弊處以為了得到收容。(4分)/
於是由楚國前往宋國的遷徙者,必當編造楚國的禍患以求得到宋國的收容。(4分)


參考譯文
(1) 宋王偃討厭楚威王,喜歡說楚國的錯誤,早上視察朝野時,必會以詆毀楚國來開玩笑,並且說:「楚國無能如此嚴重。我將會得到楚國了嗎?」群臣齊聲和應,聲音好像出自一個嘴巴。

(2) 於是從楚國到宋國的旅客,定必構想楚國的弊處以為了得到收容。國民、大夫流傳並到達朝中,繼承並傳揚,於是人們以為楚國果真不如宋國,而先前構想這些說法的人聽到,亦感到十分疑惑。

(3) 於是宋國謀求攻打伐楚國,大夫華犨進諫說:「宋國並不是楚國對手已是一個傳統,猶如夔牛和鼢鼠相比一樣。即使真的如大王所言,楚國的力量仍然足以抵抗十個宋國,宋國只有一,楚國有十,這樣還可以用國家去做一場試驗嗎?」

(4) 宋王不聽,於是在穎水之地起兵擊敗楚軍。宋王更加逞強,華犨再次進諫說:「臣聽聞小國勝大國,僥倖在對方不預料到我們的攻擊。僥倖不可以永恆,勝不可以依賴,軍隊不可輕玩,敵人不可欺負。欺負小人尚且不可以,更何況是大國呢?現在楚國警惕了,而大王更加自滿。大國警惕而小國自滿,禍患將會到來!」

(5) 宋王很憤怒,華犨逃奔到齊國。下一年宋國再次攻伐楚國,楚人擊敗宋國,便消滅了宋國。

 

文:林溢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