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添新衣 習俗VS消費模式
2015.02.10題目
新年添置新衣是中國人的習俗之一,你會否特地在新年為自己添置新衣呢?試談談你的看法。
資料一
新年習俗:為了以潔淨的環境迎接新年,除舊迎新,人們會在歲晚進行大掃除清潔家居,在廣東、港澳有俗語稱「年廿八, 洗邋遢」,故一般在年廿八進行。不少人還會在過年前理髮和徹底清潔身體,如中國南方會用柚子葉洗澡;也會添置一些新衣裳。還會購買新年所需的各種物品,即年貨。這時各地都有一些專門售賣各種賀年用品的臨時市集,稱為年宵市場。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6%98%A5
資料二
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這是中國兒歌,小孩學習本上誰都唸過。就算我們南洋熱帶國家,少有戴帽子,添一兩套新衣或換雙新鞋還是需要。早些年我也是如此,從來沒多加思考。也許如一般人那樣經濟能力還可以,會認為過年嘛花些錢算不了甚麼。應節服裝為了喜慶氣氛,在款式裁剪、花樣裝點上都顯俏麗,質地未必讓人舒服。結果發覺,新年買的衣服,不盡都適合平時穿,或者你很少會拿出來穿。進一步想想,平時服裝店也搞促銷,不論開張結業,或者聖誕節前後,處處都有誘人的廣告。結果發覺,現代人一櫥子滿滿的衣服。有孩子的,他們成長發育快,一兩年後衣服就不能穿了。有些人可能拿出去轉送給人或者捐給貧困國家,相信更多的是被垃圾車載走。
摘自2014年2月15日《聯合日報》(新加坡)
資料三
摘自2012年12月15日綠色和平facebook
小組討論
試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為10分鐘,每個同學輪流發言1分鐘,然後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0分鐘。
討論點
‧新年買新衣習俗有甚麼寓意?
‧你現在買新衣過年的原因是不是因為這些習俗?還是有其他原因?
‧你認為買新衣的習俗有沒有反映甚麼消費模式?如有,反映怎樣的消費模式?
‧買新衣或不買新衣各自有甚麼好處或壞處?
論點參考
Christina Dean 非牟利機構Redress創立人
香港面臨垃圾圍城,但單在二○一一年,香港人平均每日丟棄至堆填區的衣物就達二百一十七噸,即每分鐘就有一萬件二手衫被棄置,佔據堆填區整體垃圾的百分之二點七。但香港的回收率偏低,僅百分之八,大幅落後英國的百分之六十五。
網友 Pat Low
中國傳統新年習俗,新年換新衣,丟掉舊有污穢東西。但物質社會的中國人愈來愈歪曲了新年的觀念,將要換新東西的觀念凌駕於一切之上。新年本意是希望大家將去年的有損東西丟走,壞習慣改掉,並不是要求樣樣都要用新的代替。
觀點舉隅
甲同學:
新年添新衣一直也是中國的習俗,取其「萬象更新」的意頭。我認為這個習俗是中國的傳統,所以我在新年會依照傳統來買新衣。而且,我也會在新年過後穿這些衣服,並不會浪費。我認為買新衣的習俗沒有反映消費模式,最多只顯示出香港人對節日和傳統的重視、對約定俗成的習俗的重視。我認為在新年買新衣服一方面能夠給自己一個良好的願景,令大家相信來年一家會更好。另一方面,新年是和親友歡聚的日子,穿上一身新衣又可顯示對親友的重視,何樂而不為呢?
乙同學:
新年添新衣是希望把上年種種不愉快的事一一拋開,在新一年有新開始。現代人在新年買新衣只是這些傳統習俗來滿足購物的慾望而已,我不會刻意在新年添新衣,因為這是一種「為買而買」的消費模式,是非必要的。也正如資料二所言,新年所購的衣服往往只適合在新年等大時大節穿着,平日根本不會穿着。過了一、兩年後,這些衣服的款式舊了就更加是塵封在衣櫃內,只會造成浪費。其實新年除了買新衣外,也另一些實際的傳統習俗,如大掃除等,這些習俗也可取「去舊迎新」之意。
小貼士
堅定立場 勿當牆頭草
在小組討論中,各人也有不同的立場和論點。雖然對方的觀點不同,但如果考生認為自己的觀點是站得住腳而題目不需要達成共識,考生也不需要改變立場來遷就他人,多元討論才可令口語溝通的內容更豐富。相反,如所有考生的立場也是一致,同學可以用三四句來概括持反對者可能提出論據,再用自己的論點解釋自己的立場,在正反對比下更顯出考生分析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