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fb死機

2015.03.03
14033 14033

     「全球最大社交網站facebook與旗下照片分享網站Instagram,周二全球斷綫達一小時,一度有黑客聲稱發動攻擊,但facebook後來表示當機是內部技術修改出現疏失所致,兩個網站之後已全面恢復運作。」
      以上是《星島日報》2015年1月28日的報道。標題是:fb當機一小時/否認黑客入侵。同一則新聞,有的報紙用:fb死機。由此推論,死機即當機。拿當天東南亞華文報紙相比較,有些地區傾向用死機,有些地區慣用當機,也有死機或當機兩用。目前,沒有統一用語:

香港

台灣

新加

馬來西亞

死機或當機

當機

服務中斷

死機或當機

 

    查《現代漢語詞典》(2012年第6版),沒收錄「當機」,但收錄「死機」,解釋為:計算機等運行中因程序錯誤或其他原因非正常停止運行,此時屏幕圖像靜止不動,無法繼續操作。

      台灣一般只用「當機」(當,讀dàng),英語down的音譯,也叫「宕機」。大陸一般只用「死機」。各個華文社區各有取捨,造成「當機」、「死機」兩用的格局。這種格局,估計還會持續下去。

      facebook簡寫作fb,逐漸廣為流通,成為字母詞的一員,中文報紙用作標題,漸趨常見:

星島日報

頭條日報

經濟日報

明報

(台灣)自由時報

fb當機

fb死機句鐘

沒有fb一句鐘

fb死機

臉書大當機

   
      「fb」字母詞已經進入香港報紙媒體。facebook在台灣,意譯為「臉書」;在新加坡,則叫做「面簿」;馬來西亞用「臉書」。這麼看來,facebook在華人社區落地生根,可中文名稱卻五花八門,「有臉有面」。

      facebook遭黑客攻擊。「黑客」源自英語hacker,大陸、港澳用「黑客」,台灣、馬來西亞用「駭客」。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把「駭」(讀hài,借用英語hack)作為動詞用:「駭臉書」。

     外來語(如英語)進入漢語,大部分用音譯,有的用意譯,或音譯意譯相結合的方式。因此,同一個概念,產生了不同的形體。再舉一例為證:

大陸、港澳

台灣、新馬泰

博客、網誌

部落格或部落客

   

      「博客」是英語blog的音譯,指在互聯網上發表的文章,也指在互聯網上發表文章的人,英語blogger的音譯。「黑客」、「駭客」、「博客」都跟英語的讀音有關。

知識窗
      網誌最初的名稱是Weblog,由web和log兩個單詞組成,後來有人讀成weblog,blog這個詞就被創造出來。2002年,blog在中國大陸逐漸普及,開始有翻譯成「網絡日記」的,有翻譯成「網錄」的,有的翻譯成「網誌」。後來約定俗成,名為「博客」(取廣博、好客之意)。在台灣,則音譯成「部落格」,書寫者為「部落客」,認為blog本身有社群群組的意含在內,並藉由blog可以把網民集結成一個大部落,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自由媒體。

 

文:林建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