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增醫護人手 有效提升醫療質素

2015.04.16
13983 13983

一、試題(卷二:資料延伸題)

資料一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指,該會近期接獲投訴,有年逾50歲男病人不適入院,醫生診斷為感冒,他前去取藥時昏迷在急症室觀察區,數小時無人發覺。他又指,該會每月接獲5、6宗類似個案,凸顯公院人手明顯不足。

      鄧家彪指,新界東人口老化並不嚴重,但部分專科輪候時間冠絕全港,情況令人擔憂,惟聯網總監熊志添只寄望於畢業生加入紓緩人手緊張,並承諾明年提交擴建威院報告,之後將着手擴建北區醫院。他認為,隨着新界東北發展計畫逐漸推進,該區醫護人手緊張更加捉襟見肘,他建議將公私合營推展至急症室,並大力引入海外醫生。

 

資料二

      醫管局調查病人對公立醫院服務的滿意程度。關於「家人或照顧者與醫生交談機會」,七所急症大醫院的評分偏低,以100分滿分,平均只得54分。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楊永強表示,公立醫院繁忙,病人想見醫生未必即可見到,但調查顯示有些醫院做得比較好。

     調查指出,關於「提供藥物副作用的資料」、「提供病人回家注意病徵資料」等五項範疇均有待改善。楊永強表示,溝通亦講求對病人的關心,也要注重技巧,病人患病入院心很亂,很多時「唔明醫生講甚麼」,所以醫院應培訓醫護重視溝通,並改善溝通技巧。

(a) 你認為可如何提升香港的醫療服務質素?解釋你的答案。(8分)

(b)「 醫療質素乃成就人均壽命較高的主因。」你多大程度同意這說法?試參考資料,並就你所知,加以解釋。(12分)

二、作答方向參考
(a)你認為可如何提升香港的醫療服務質素?解釋你的答案。(8分)

論點

說明

增加醫院人手

工聯會接獲市民投訴,病人於急症室觀察區昏迷無人發現;加上香港公立醫院專科輪候時間太長,可見香港醫護人員人手不足,影響整體醫療服務。若增加醫護人手,便可減少人手不足而致的問題,有效提升本港的醫療質素。

加強醫護人員與病人的溝通

醫護人員與病人及其家人的溝通,如「提供藥物副作用的資料」、「提供病人回家注意病徵資料」,讓病人家屬得知醫療程序的具體情況;另外,通過病人及其家人提供更多有關病人病情的資料,亦有助雙方了解病情進展及病人的需要,從而提升醫療質素。香港公立醫院醫生工作繁忙,而醫護人員又忽略與病人溝通,故加強醫護人員與病人的溝通,有效提升香港的醫療服務。

提升醫療技術及設備

醫療服務中的硬件部分,支持整個醫療系統的運作。擁有高科技及先進醫療設備的城市,其醫療水平較高;市民可進行更多高風險或難度高的手術、及
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

加強培訓、增加醫護人手

有見本港醫護人手不足,及應付人口老化問題,加強醫護人員的數量可直接解決香港醫療問題,紓緩醫護人員工作量及壓力,有效提升醫療服務質素

增加政府資源分配

增加撥款於醫療部分,有助進行更多醫學科研、或聘請有經驗的海外醫護人員,加強技術交流,從而提升本港醫療水平。

 

(b)「 醫療質素乃成就人均壽命較高的主因。」你多大程度同意這說法?試參考資料,並就你所知,加以解釋。(12分)

同意

不同意

擁有高水平的醫療質素,市民生病時便可獲得完備的治療,更快更大機會痊瘉,壽命更長久。

市民飲食是否健康:保持三高一低的飲食習慣、少吃垃圾食物、少吃肉類等也影響身體健康狀況。有研究指出,日本人較長壽因日常習慣進食時令蔬果,可見飲食習慣與長壽有莫大關係。

醫療質素高表示醫療設備較好、醫療技術亦較高,故發生醫療事故的機會相對較低,市民生命得到較高保障。

生活習慣亦影響個人身體健康。多運動、定時的作息生活、時常保持心境開朗、沒有不良的嗜好(如吸煙)等,也是保持身體質素、影響壽命的重要項目。

遇上大型傳染病時,高醫療質素的地方有更多資源及技術,防止傳染病擴散;或更快研發疫苗對抗病毒,減低染病機會或死亡人數,維持市民健康。

現在城市人生活急速,社會競爭大,造成工作壓力大,容易患上都市病如抑鬱、胃痛、精神緊張,這些都影響身體健康狀況,從而影響當地人均壽命。

高醫療質素的城市重視環境衞生情況,投放資源保持清潔、衞生、健康的生活環境,有效預防細菌滋生,市民身體更健康、壽命更長。

若當地經濟情況欠佳,市民生活困苦,吃不飽穿不暖;或政局動盪、戰爭、內亂等,亦影響市民能否吸收足夠營養保持身體健康,尤其戰亂更易增加死亡的機會。故可見當地經濟及政治狀況的好壞,大大影響人的壽命。

三、試題分析

 

涉及單元  

公共衞生、今日香港

關鍵概念   

公共衞生:醫療護理、醫療水平、醫療開支、醫療成本、社會成本、民眾健康、生活壓力、都市病、情緒病、健康飲食、運動作息、醫療事故、人手不足、培訓不足、員工壓力、員工流失、門診輪候時間、服務質素、人口老化、公私營醫療、聘請外地醫生、醫療保險、健康資訊、防控疾病

今日香港:政府政策、中產、低收入家庭、工時長、生活質素、市民負擔、生活節奏、資源分配、非物質/精神

相關議題/新聞

自由黨的田北俊及方剛,聯同民主黨的劉慧卿及何俊仁,與醫管局主席梁智仁及行政總裁梁栢賢會面,討論公營醫療系統問題。他們指,醫生不足嚴重影響香港的公營醫療服務。政黨建議醫管局大力推動公私營合作,派發長者醫療券,增加醫生及護士的培訓學額,將醫生的退休年齡延長3至5年,及放寬海外醫生到港公立醫院執業,以應付因人口老化而需求更大的公營醫療服務。

題型分析

(a) 屬分析題,要求同學先從資料、及認知找出議題中問題所在(現時香港醫療面對的問題),然後就問題想出解決辦法。當中依靠日常基本知識,即同學對本港醫療情況的認識,並加入所學公共衞生的概念;整體而言,題目難度不高,但若沒有一定的概念及知識,仍難奪高分。

(b) 乃比較中較難的題型──暗比題,而且隱沒了比較的項目。此題型同學須表明個人立場,並想出一些可和主題(醫療質素)比較的項目,如生活習慣的影響、飲食習慣、政治及經濟狀況等。然後以「正反申述」的方法,先從正面分析支持你立場的觀點,再利用比較的方法,指出為何其他項目較為次要。當然,在申述個人觀點時,同學也可採用先反後正的方法。

 

四、 作答提示

1. 因題(b)的重點字眼為「醫療質素」,故同學必須在回答篇幅中申述「醫療質素」最少四成,不可只提及其他項目為何比「醫療質素」能/不能提高人均壽命,以致忽視題目重點,失去分數。
2. 在題(b)必須有比較意識;完全沒有比較意識,或只正面申述,或反駁時未加入比較,或比較成分太少(全文篇幅三成以下),則難以取得合理分數。
3. 題(b)不應只比較一個其他項目,宜比較兩至三個項目,整體而言會較全面;另若對議題較為熟悉,可採用段段比較的方式,可奪得更高的分數。
4. 每段申述宜加入實例作證,且針對題眼(醫療質素)作深入推論,結果再加入比較,則結構更為完整。

文:溫佩芳 (恩主教書院通識科老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