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民意 開戰

2015.06.08
13930 13930

政改方案通過與否即將揭曉,但相關的民意戰早就展開。政府執住民意調查結果指主流民意支持「一定要得」;泛民陣營大肆宣傳大叔、茶客「秒殺」落區高官事件,說市民普遍反對「袋住先」。你出一招我又出一招的,在香港這個亞洲區內比較自由的社會,搬出「民意」是否就能左右大局?

今日香港

主題:生活素質+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香港居民對社會及政治事務的參與程度和形式受甚麼因素影響?他們的參與有甚麼意義?為甚麼他們會有不同的訴求?有關訴求帶來甚麼影響?
‧政府怎樣回應不同群體的訴求?政府的回應對香港的管治、維護法治精神和提升公民參與社會及政治事務有甚麼影響?為甚麼?











誰的意見才是民意?基層訴求、中產聲音,抑或地產商人?統統都是。社會人數龐大,大家對事物都有不同看法,但都可以表達,有相同意見的大多數,他們的意見就成為主流意見。想知道這個社會的人在某事件上,大概有何看法,方法並不只是民意調查一樣,通過投訴、諮詢、公共論述、簽名、投票,甚至電台PHONE-IN (即烽煙節目),也可以表達和收集意見。

主流民意與真實個案

最近,香港有一些民意在匯聚產生,就是即將在月中進入表決階段的政改方案。大家只要留意相關新聞,都會知道說方案通過「一定要得」的官方,和反對「袋住先」的泛民,均搬出民意作支持。

有人引用調查結果,亦有人運用真實個案。例如政府說主流民意都傾向支持方案;泛民卻說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到茶樓宣傳支持政改方案,被女茶客揶揄方案像「阿媽幫手揀老婆」,根本不是真普選,不能接受。

正視民意 疏導民怨

民意真是頗好用的工具,因為它有着「好多人都用」、「好多人都喜歡」、「好多人都買」的推銷果效。從政治角度看,民意的數據是執政者必須獲得、掌握,並加以正視的。

大家不要以為以上這樣說,即等於民意可以左右大局,執政者施政必定會順着民意所趨行事。

誠然,政府施政能順應民意固然好,如按民意所想計畫政策,按民意訴求把政策修改從善如流,即或不然,政策改動不能太多或總會令某些人失望,但掌握相關的民意,亦有助政府「拆彈」,作出相應措施疏道民怨。

漠視民意 管治危機

漠視民意,不順重或不作出疏道,民意留在民間,沒有上達、沒有出路,便會積成民怨。在民主社會,這樣的執政者一定會被人民用選票趕下台,在其他政治體制的社會,例如香港,日積月累的民怨會爆發,當爆發之時就會搖動了當權者,產生管治危機,舉例,二○○三年的七.一五十萬人大遊行,事後多名官員落台,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後來也說因為腳痛要「早退」。

大家又試試回想去年佔領運動期間,學生代表要求與政府對話,但久久未得回應,這樣一來,參與者的行動是不是更激進?

民意結果 反映真相?

今日香港,尊崇民主自由的香港人,對政改方案的意見,竟然是正反差不多各一半(6月2日消息:三所大學就政改的最新聯合滾動民調顯示,46%市民表示支持方案,35%訪者表示反對,較上次上升0.6個百分點),部分民意調查結果亦顯示支持者佔大多數,例如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的調查指逾八成人支持方案!

政改的民意調查或許與你的預期有不同,當中涉及市民大眾複雜的考慮因素,例如「不袋住先以後就乜都無」的想法,不過事情告訴大家,民意能否反映真實是受着很多因素影響,好像早前的街頭簽名,對表態人士身分的核實問題、有否一人多簽等等都是。

此外,大眾傳媒的角色亦十分重要,例如對事件的評論或選取的內容、報道的角度、篇幅,都對民意有一定影響。



小結

那麼,甚麼是最理想的民意表達和收集方法?去年蘇格蘭四萬三十萬人,一人一票為是否獨立作出公投,演繹了表達民意的簡單直接方法,亦向世界示範了何為尊重民意。

然而,同學亦要想深一層,若大部分人手上的一票是受到操控,又或點票過程中有誤,那,結果又如何能令人信服。





相關概念:民意調查(Public Opinion Polls)
民意(Public Opinions)是民眾對政府政策、社會事件等公共議題的態度和意見,執政者應該要掌握民意,作出適當的施政和回應,否則將面臨管治危機。
獲取民意方法有多種,民意調查較常被利用。民調是以抽樣詢問的方式,收集市民對公共議題的意見再進行統計分析;香港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民調報告出爐,但可信性則視乎其問卷設計、統計分析的科學性,但即使是由最專業的機構做的民調,亦會受到一些因素影響,包括:
1.抽樣誤差(sampling error):例如抽到大部分都是支持某種意見的受訪者
2.干擾因素(confounding):例如被訪者年紀會影響其意見取態
3.研究偏誤(research bias):例如研究方法涉及既定觀點,影響結果



相關辭彙
‧投票 Ballot
‧投票權 Suffrage
‧公民投票 Referendum
‧表達自由 Freedom of expression
‧表達形式 Forms of expression
‧自由意志 Free will
‧持不同意見者 (異見人士) Dissident
‧政治分歧 Political disagreement

Mind Map:民意



學習教材

理性雙向 表達意見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時事漫畫,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試根據漫畫一內容,描述「民意」在香港政改問題上的角色。(4分)
2.承上題。漫畫一所描述的情況,與漫畫二有否關係?(4分)
3.民主黨主席劉慧卿說:「如果按民調結果撳掣,仲使乜議員?」你是否認同此說法?民意和民調又有何分別?(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香港特區政府和建制派,希望靠民意(顯示支持方案)來「脅持」泛民主派對政改方案通過投贊成票,因為泛民人
士一向標榜自己代表市民意見。
2.有。因為部分人士認為泛民主派既然重視民意,就想以民調結果游說他們。漫畫中所指是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自
費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畫,在政府提交政改方案予立法會表決前十二日起進行「超級民調」,以五千人的樣本調查結果,表達民意取向。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民調只是民意表達的其中一個渠道)

延伸回應題

細閱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總監鍾庭耀在片段中的一句話,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你在香港看到鍾庭耀所說「動員和金錢」,及「公關伎倆」的較量嗎?(4分)
2.你認為香港人有否「理性和雙向表達」的機會?(6分)
3.「民意是可以左右政府施政」你是否認同此說法?試舉例子說明,並指出事件中,香港人是怎樣表達民意。(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動員和金錢」──遍布各區的支持或反對政改的簽名活動;「公關伎倆」──政府官員落區、泛民撐黃傘抗議⋯⋯等行動。
2.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先說表達民意的方式,當中有哪些是「理性和雙向」?想想香港人有否用到的例子)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 提示:(例)年前反對國民教育課)

參考資料
網頁
‧不存在的「主流民意」
http://www.pentoy.hk/社會/mpforum2013/2015/04/27/
‧香港民意與政治發展」專題研究小組
http://www.com.cuhk.edu.hk/ccpos/research/taskforce.html
書刊
作者:威廉.J.M.克拉格特、拜倫.E.謝弗
出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載自2015年6月8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