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策略:求才若渴
2015.02.02《施政報告》出爐後,很多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普選問題上,其實人口政策的安排,直接影響社會的發展。當宣傳廣告不斷灌輸提早退休有多好──「我想40歲退休」,政府就要公務員做多幾年,延長退休年齡;特首梁振英一邊鼓勵港青北上發展,一邊又要輸入人才。究竟香港的人口和人力資源面對甚麼的問題?
今日香港+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主題:生活素質+自我了解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 對於青少年把握機遇和應付挑戰,如逆境或重大轉變,各項生活技能為何重要?為甚麼有些青少年易於掌握生活技能,但有些卻感困難?
人口結構 影響社會發展
香港年輕人的夢想,除了買樓,相信不少希望盡早退休享受人生。樓價高企下,買樓置業的確難,至於退休這問題,特首梁振英早前發表的《施政報告》,說要延長公務員的退休年齡,或許亦漸漸為其他商業機構跟隨,似乎告訴大家,退休亦不能太早。是甚麼促使這些政策出爐?主要原因是香港面臨人口挑戰!
人口金字塔變形?
問題的根源,在於人口老化,勞動人口漸漸減少。一個社會要向前發展,必須有持續偏高的生產力;試想像,缺乏勞動人口,縱使領導者有偉大具前瞻性的鴻圖大計,亦沒辦法實現,只流於空談。
看看香港的情況,按照目前狀況推算,人口結構中,長者會愈來愈多,而年輕力壯的勞動人口就愈來愈少(見圖表一):
同學都應該知道,人口金字塔要像一個正常的三角形,社會的發展才叫健康,可是香港到了2041年,人口金字塔就變成倒轉的三角形。勞動人口參與率(即勞動人口佔整體15歲或以上人口的比例)下降,預計會由2013年的59.4%降至2041年的49.5%;屆時,每兩名的工作人口要撫養一點八名長者(現時是每4.7名工作人口撫養1名長者)。
如何增加勞動力?
勞動人口參與率下降,社會生產力自然減,同時又要照顧大量老年人口,香港怎麼辦?所以要增加勞動人口!梁振英在最新發布的《施政報告》中有不少計畫,包括在延長退休年齡、輸入專才和勞工、婦女就業、教育培訓人才等各範疇都有着墨。
人口問題 施政落墨解困
延長退休年齡
這不是法例,只是由政府帶頭做起,讓文職公務員可延遲至六十五歲才退休,紀律部隊則可工作至六十歲;並希望引申至政府資助學校的教師和校長層面。
輸入專才和勞工
大家常聽說有建議要輸入外勞,然而亦有反對聲音,認為這是與香港工人「爭飯碗」。根據去年九月的統計,私營市場的職位空缺數字達七萬五千多個,建築地盤的職位空缺就佔了當中的一成八,雖然相關行業缺人,可是年輕的不願入行,輸入勞工成為了解決辦法。
同樣,香港在某些方面需要人才,而本地無法即時提供,就要到海外或內地找,據說教師、醫生、社工、酒店經理、廚師、公關、金融投資顧問、建築師、土木工程師、會計師等等都在「人才清單內」。究竟這些職位在本港是否真的供不應求、人手短缺?大家可再作進一步探討。
鼓勵婦女就業
除了往外求「勞動力」,還可以在哪裏找人「開工」?其實香港有許多沒有成為勞動人口的女性(「學習教材」部分有作探討),主要是不少女性要照顧家庭,難以外出工作。針對這個問題,《施政報告》有措施,就是資助幼兒中心及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增加約五千個「延長時間服務」名額,讓有須要的學前兒童獲得延長時間的照顧,這樣,就能讓媽媽們安心工作。
想一想
香港既然有些工種急需「人手」,為應付即時需要而往外求才,這很容易理解,但長遠應該作好人力資源的安排,例如在教育上培訓足夠的人去從事有關工作,可是《施政報告》在教育方面的着墨卻是舊曲重彈,沒有針對問題。
此外,這些政策其實又會衍生其他社會問題,好像外來勞工會不會和本地工人形成競爭?會不會加劇香港的住屋需求問題?延長退休年齡又會引起甚麼問題?香港「鬧人荒」,為何特首又叫青年北上?這些都值得同學們繼續探討!
資料庫:新移民是香港未來棟梁?
中港矛盾情況嚴重,大家不喜歡內地自由行,更抱怨每日批出一百五十個單程證的政策,分薄了香港人的社會資源,因為不少人認為持單程證的新香港人,許多都要靠領取綜援生活,對香港沒有貢獻。
不過政府卻認為新香港人是「寶」,是社會發展的生力軍,為甚麼呢?就看看官方的人口統計數據推算!
根據圖表二及圖表三,本港將來的人口增長主要來自單程證人士,至於大家擔心他們是來分享香港的資源還是帶來貢獻,當局就指這批人士的教育背景正在持續改善,亦有工作經驗,言下之意是,他們來到香港不會做「大食懶」。
Mind Map:解決人口問題的「問題」
學習教材
全職主婦 勞動市場生力軍?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及圖表,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人氣互聯網站「親子王國」最近有這樣的一個討論──「八卦一下,碩士畢業的你,依家搵幾多錢?」,獲得逾二百個回應,以下取自首四十個回應之中,有正面回答題目的回覆。(註:ftm即full time mother,全職主婦簡稱)
回覆
‧0 ~ ftm
‧英國雙碩士學位,全職媽,$0
‧全職媽 - $0
‧5XXXX
‧Ftm
‧$0 ftm
‧yes, me too
‧FTM,但有freelance工作,時薪不俗
‧8000
‧FTM,0蚊
‧0,ftm
‧0,ftm
多角度思考
1.請統計一下回覆並略述情況。(4分)
2.你認為這類婦女有就業問題嗎?參考圖表,是甚麼「因素」導致這樣的情況出現?(6分)
3.最新發表的《施政報告》有提及要支援婦女就業,你認為本港哪一類婦女最須要協助就業?如何協助才能具有針對性?(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十二個回覆之中,這些擁有碩士學位的網友有九個是「零收入」的全職主婦,只有三人表示有工作收入,投入勞動市場的比率只得25%。
2.這些婦女擁有高階學歷,相信不存在就業困難的問題,而不投入職場,很大程度上是基於金錢收入以外的考慮,應該是出於傳統觀念「男主外、女主內」,女性要照顧家庭和子女的需要;此外,圖表亦顯示,主要工作年齡(25至54歲)層中,女性的勞動人口參與率一直比男性低,而進入適婚年齡(20至49歲),在職場的女性比率一直下降。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低學歷、少工作經驗的一群婦女,例如:早年為照顧家庭而不能外出工作,子女長大後希望重投職場,又或經濟上須要夫婦雙職,但年幼子女乏人照顧⋯⋯所以,當局應針對有否合適的工種、培訓、幼兒託管服務等多方面作出支援。)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兩幅時事漫畫,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你認為漫畫一和漫畫二有否關係?試加以解釋。(6分)
2.漫畫一的內容似乎不同意《施政報告》提出的解決香港人力資源問題的方法,你又是否認同?原因何在?(6分)
3.根據你對香港情況的了解,你對以上問題有何建議?(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有。香港新一代似乎不能滿足本港對專才和基層勞工的需求,有優秀學歷或在專業範疇有經驗的本地人才不多,因此當局建議輸入專才,漫畫一提醒本地學生面對競爭,「不容懶散」;另外,香港青年普遍專上教育畢業,多不願投身勞工階層,因此如漫畫二所言,除了引入人才,還要輸入勞工。
2.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漫畫內容不同意的原因──導致另一問題產生──加劇房屋問題,因無論輸入人才或勞工,都會多了居住人口,又會令現時的居住問題更趨嚴重(漫畫中出現貨櫃屋),所以問題是「環環相扣」。你是否認同這觀點?先要想一想專才和勞工在香港的住屋情況會怎樣?是哪些住屋類型?需求量會不會很大?他們有能力自行處理還是要別人幫忙?)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人口資源靠外來輸入,長遠對本港發展未必是好事,主要是扼殺了下一代的發展,但目前香港年輕一代與勞動市場的工種配對又是一個問題,或應想想怎樣從教育入手,把人口資源分配做到適切社會的需要。)
參考資料
網頁
‧2015 《施政報告》教育、人口、人力資源
http://www.policyaddress.gov.hk/2015/chi/pdf/Agenda_Ch6.pdf
‧人口政策策略與措施
http://www.hkpopulation.gov.hk/public_engagement/pdf/PPbooklet2015-CHI.pdf
‧ 婦女事務委員會:香港女性統計數字
http://www.women.gov.hk/download/research/HK_Women2013_c.pdf
載自2015年2月2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