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多了
2015.05.26「志偉又飲醉」是報紙娛樂新聞的標題,說曾志偉「逢宴例必飲醉被抬離場」。鍾鎮濤與范姜一同出席劉嘉玲生日會。記者問:「怕唔怕飲醉?」答道:「唔會,有志偉喺度,醉都係佢。」(不會,有志偉在,醉的是他。)
粵語說「飲醉」, 普通話說「喝醉」;粵語口語中更流通的說法是「飲大咗」(喝醉;喝多了;咗:了)酒量淺的人,容易喝醉,喝酒的量超過他(她)的承受能力,喝得「太多」,「喝多了」。宴會上,主人接待賓客,連忙勸酒(勸人喝酒),「請多喝!請多喝!」客人喝得多,不自覺就會「喝多了」。粵語是這樣說的:「我飲大咗幾杯,嘔到亂曬龍。」(我多喝了幾杯,吐得一塌糊塗。)
參加宴會,為隆重其事,穿件「飲衫」。今日去飲?着住件飲衫。(今天赴宴嗎?穿上這件禮服。)「飲衫」即赴宴禮服(飲:赴宴;穿得較體面的服裝)。粵語說「去飲」,即表示參加宴會,多指參加婚宴。在宴會場合,主人家忙於勸飲勸食:「飲杯!」字面上是喝一杯,用於向客人敬酒或與人碰杯時的用語(實際上並不一定整杯地乾)。粵語區人也會說「勝嘅!」今日咁歡喜,嚟,勝嘅!(今天這麼高興,來,乾杯!)
宴會場合也是談生意的時機。「這合同談好了嗎?」對方應答說:「研究研究。」潛台詞是,別着急!以後再說。這時候,上酒的上酒,上煙的上煙。北方人向南方人遞上香煙,廣府人(粵語區人)不抽煙,會婉轉地答道:「少食。」字面的意思是「很少抽煙」,實際上是說自己不抽煙(食:指「食煙」,即抽煙)。用於別人(剛認識的人)向自己讓煙,而自己要謝絕時,也說「少食」(我不抽煙)。
通過粵語和普通話的對比,我們得出一個整體印象:
粵語說法 |
普通話說法 |
飲醉 |
喝醉 |
飲大咗 |
喝多了 |
飲酒 |
喝酒 |
飲水 |
喝水 |
粵語的「飲茶」對應普通話該怎麼說?粵港澳地區的「飲茶」不同於北方地區的「喝茶」(以品茶為主),兩者有實質的差異。《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收錄了「飲茶」,解釋為「到酒樓、茶樓喝茶吃點心等;分早茶、午茶和下午茶,是粵港一帶流行的生活方式。」《實用廣州話分類詞典(1997 )解釋更為全面準確:到茶樓喝茶、吃點心。這是廣州人的生活習慣之一,往往在茶樓坐較長時間,除進食外,主要是與朋友聊天。有時一些商務或其他活動也借此形式進行。時間一般在早上,也稱「飲早茶」;如在下午,則稱「飲下午茶」。
知識窗
古漢語的「飲」特指喝酒: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柳永《雨霖鈴》)。「飲」也指酒宴、飲食。古漢語中,像「飲恨」(含忍)、「飲羽」(射箭深入)、「飲泣」(淚流滿面,流入口中)」等詞,今粵語還在使用。從這個角度看,粵語的存古意蘊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