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術》(節錄)蘇洵
2015.05.29凡將欲智而嚴,凡士欲愚;智則不可測,嚴則不可犯;故士皆委①己而聽命,夫安得不愚?夫惟②士愚,而後可與之皆死。
凡兵之動,知敵之主,知敵之將,而後可以動③於險。鄧艾縋兵於蜀中④,非劉禪之庸⑤,則百萬之師可以坐縛⑥;彼固有所侮而動也。故古之賢將,能以兵嘗⑦敵,而又以敵自嘗,故去就⑧可以決。
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後可以舉兵,知勢而後可以加兵,知節而後可以用兵。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⑨,知節則不窮。見小利不動,見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後有以支⑩大利大患。夫惟養技而自愛者,無敵於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心術》(節錄)蘇洵
註解
1. 委:託付
2. 惟:只有
3. 動:動兵
4. 鄧艾縋兵於蜀中:三國時,魏將鄧艾領兵至山邊,在無路可走時鄧艾用繩索縛住身體下山,士兵見了都跟着他用繩纏身下山。
5. 劉禪之庸:蜀漢後主,劉備之子,蜀漢最後一位皇帝。庸指平庸。
6. 坐縛:坐而綑綁
7. 去就:去留
8. 嘗:試探
9. 沮:失意
10. 支:支撐、抵抗
問題
試解釋以下劃上橫綫的字詞: (4分)
a. 凡將欲智而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智則不可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聰明 b.揣測
2. 試語譯以下句子: (4分)
凡兵之動,知敵之主,知敵之將,而後可以動於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是出兵,應先了解敵方的君主,及敵軍將領,然後能夠在危險的地方出兵。
試判斷以下陳述,選出正確答案:
作者曾在文中提及自己的作戰經驗;
他主張即使是小利小患亦要避開。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 ○ ○ (2分)
錯誤
試判斷以下陳述,選出正確答案:
作者最欣賞的將領是鄧艾;
他因為國家正面臨戰爭而寫這篇文章。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 ○ ○ (2分)
無從判斷
蘇洵認為作為將領,應該要聰明而有威嚴,而作為士兵就應該要愚昧。將領如果擁有智慧,就_______________(2分),如果有威嚴就不可冒犯。有這樣的將領,士兵才會託付自身的性命,聽命於將領。只有士兵是愚昧的,才會甘於 ____________(2分)。
無法被預測/
戰死
作者以「鄧艾縋兵於蜀中」為例,說明知己知彼的重要性。在例子中,如果不是劉禪平庸無能的話,鄧艾的百萬大軍都可以輕易___________(2分)。
捉拿 / 俘虜
鄧艾固然是__________(2分)劉禪,才會動兵的。所以古代的賢將,都能夠用戰爭來試探敵人的實力,又以戰爭來測試自己軍隊的實力,於是可以決定如何行動。
輕視
第三段中,作者主張作為一個將領,要分別了解_______(2分),之後才懂得如何出兵、增兵和指揮戰事。
道理、形勢和節制
在戰事中不屈服、不沮喪、不陷於困境。將領見了小利不應動心,遇到小禍患不避開,因為小利小患不值得使出本領,然後才能夠_______(2分)大利益和大禍患。
應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