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探討 港童催谷成長現象

2015.05.20
13833 13833

新聞議題練習紙

背景

一則女童哭着臉的學前面試訓練班招生廣告,引起社會討論,雖然很多人都不贊成這些「催谷」方法,但面試班爆滿是事實,商人(補習社)看準商機,推出課程,家長唯恐子女「輸蝕」,不敢不報,結果變成惡性循環。「贏在起跑綫」的「綫」愈來愈早,不論對家長還是子女都會造成一定影響,破壞親子關係之餘,亦反映了愈來愈扭曲的社會價值觀。

新聞重點

‧探討學童壓力的來源及引致的問題
‧了解現時家長的育兒價值觀和例子
‧商人如何從中找商機和各界回應
‧學校的收生標準帶來怎樣的影響









新聞資料

報讀課程為加分



資料一

英皇教育幼兒及小學教育課程經理莫小姐解釋,自從政府容許直資及私立小學享有收生自主權後,家長對幼稚園面試班的需求愈來愈大,「直資及私立小學一般吸引一千五百人報名,有些學校更收到六七千份報名表,但學位只得一百五十個,要突圍而出,就要出盡法寶。」該機構的幼稚園及小一面試訓練班,主要是想讓小朋友提早適應面試環境及氣氛,教授他們最基本的禮貌,同時模擬一次整個面試過程,擴闊他們的社交能力及自信心,「劍橋證書課程、GAPSK證書課程、創意LEGO證書課程等,我們都有提供,小朋友報讀這些課程,可讓校方知道家長對小朋友的栽培,也令校方知道小朋友的語文能力水平,有助面試加分。」
摘自2015年5月4日《星島日報》A22

家長是怪獸?

資料二
當別人炮轟「怪獸補習社」自然又會燒到「怪獸家長」的頭上,無可否認,K1學生應連那標語都未看懂,這廣告只為「提醒」某些家長要快快讓子女加入「能夠」競爭的行列。我與很多所謂的「怪獸家長」傾談時,她們大部分都說:「你估我想咩?我唔想慳咩?你估要孩子學埋咁多嘢平呀?我們都係為勢所逼之嘛!」這廣告能夠再一次讓家長反思,究竟這樣催谷你的K1子女是否好事?真盼有一天,我們把巿場的醜態改寫,不要選擇只重家境及物質的學校,而多重視孩子品德的培養。
摘自2015年4月27日《星島日報》A9

資料三
校際音樂節今年舉行到第六十七屆,每年都吸引十多萬學生參加,這本來是很健康的實力比併,但一些家長太重視贏輸和分數,同時太輕視比賽規則。大會多年來都規定參賽者必須持指定文件方可進場比賽,一位參加鋼琴比賽的小學生,因疏忽沒有帶齊所需文件,媽媽在情急之下,竟叫他在評判面前下跪,希望評判心軟給予酌情處理。又有一位小男生剛上台表演,台下一位女士就氣沖沖開門離開,關門時還大力「嘭」了一聲,大家都感到錯愕。原來那位小男生一開始就彈錯歌,他媽媽嬲怒得即時離場。分數,真的比親情更大嗎?
摘自2015年3月28日《蘋果日報》A21

面試收生取態

資料四
與一位受歡迎學校的校長交談,我問校長:「你們的學校那麼受歡迎,有這麼多家長為子女報讀,那你們如何挑選適合的學生呢?」校長回應指,他們會通過面試去挑選學生,在篩選部分申請者進行面試時,首先為申請者計分,計算方法是看申請人有幾多張證書,簡單來說,一份證書有一分,於是愈多證書愈多分數。可能就是這樣,家長就會明白,須要為子女安排更多證書課程。
摘自2015年4月14日《星島日報》F4

資料五

英華小學林浣心校長說家長不應為面試而於短時間內替小朋友操練答案,「臨場他們答非所問,全是準備好的答案。」收生經驗豐富的她說小朋友要表現自然和真誠,「有四歲孩子的童真。」林校長認為,小朋友童年應有足夠空間「玩」和閱讀,前者包括做運動、多與人玩遊戲。浸信會呂明才小學校長黃潔蓮校長亦十分認同,她說學生長時間操練題目,少了與人溝通和真正相處的時間,初小已對學習感到枯燥。
摘自2015年4月8日《星島日報》F2

對孩子的影響

資料六

孩子不愛競爭,但競爭會找上孩子的社會中,本港有七歲女童因學業及課外活動太多致壓力太大,嚴重時甚至每星期都要向校方請假,出現了「身心症」(Psychosomatic Symptoms),常常頭痛和作嘔,即負面的心理狀態反映在身體上,令她常感不適。後來接受了家庭治療,減少課外活動和學習時間後兩個月,女童的情況有明顯改善。兒科醫生葉夢詩表示,四、五年前少有這類個案,但現在每個月都會接到一至兩宗。她提及有另一類小朋友壓力大時,會不自覺出現面部肌肉抽動或頭痛、肚痛、無食欲等,如因壓力經常出現這些生理症狀,有機會影響正常生活。
摘自2015年5月8日《星島日報》A34

資料解讀

報讀課程為加分

圖片
‧補習社推出面試補習班廣告,對象是幼稚園學生,配上「你不愛競爭,但競爭會找上你」的語句,而廣告中的女孩的表情是哭的,間接表達成「競爭壓力大令人害怕」,引起廣泛討論,包括香港的教育是否太早迫學生面對過多的競爭壓力,家長是否太過緊張。

資料一

‧補習社分析不愁市場的原因,因為政策所致,需求愈來愈大,並指出補習社提供的課程,與家長「栽培」小朋友的期望相符合,能夠幫助學生入讀心儀學校;
‧補習班受歡迎,亦反映家長的取態,認同參加補習班的理念。

家長是怪獸?

資料二

‧指出家長的無奈心態,在「人人皆如此」的大趨勢下,催谷子女都是迫不得已;
‧點出廣告雖然惹來反感,卻道出了實情,反而是一個好機會讓家長反省,成績重要還是品德重要。

資料三
‧以校際比賽為例,家長對勝負的緊張程度,忽視子女的感受,令子女增添無形壓力,亦會扭曲對「比賽」的看法:只許勝,不許負;
‧如果不懂面對失敗,成長後對事事太執着,或會帶來反效果。

面試收生取態

資料四
‧有受歡迎學校的校長不諱言,學校篩選報名學生進一步舉行面試的其中一個準則,就是計算申請者有多少張證書,此舉間接令家長為子女報更多的興趣班和比賽,變得功利主義。

資料五
‧兩所小學的校長均表示,面試補習班的作用有限,因為老師一試便知學生是否背誦標準答案;
‧她們認為家長應顧及子女的童年幸福,不宜過分催谷,弄巧反拙,令孩子小學已對學習失去興趣。

對孩子的影響

資料六
‧心理影響生理,兒科醫生指家長過分催谷子女,參加過多課外活動,小朋友負荷不來,壓力引致的各種痛症隨之出現,成為「身心症」;
‧不過,家長很多時未必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仍然打點各種他們自以為是為子女好的安排。

涉及單元及主題
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主題:自我了解+人際關係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青少年的自尊受甚麼因素影響?它與青少年的行為和對未來的期望如何相關?
‧傳媒所傳遞的訊息和價值觀,對青少年有甚麼影響?
‧為甚麼青少年與家人、師長、朋輩和約會對象的關係會有轉變?

相關概念
‧育兒風格 Parenting style
‧父母與子女的衝突 Parent-child conflict
‧心理健康 Mental health
‧休憩活動 Leisure activity
‧同理心 Empathy
‧自我發展 Self development
‧精英主義 Elitism

多角度思考

1.
為何會出現幼稚園生面試補習班的商機?
建議思考方向:
‧收生政策要求?
‧市場(學校)須要?
‧家長心態?

2.家長催谷子女會造成甚麼影響?
建議思考方向:
‧家長:出現與其他家長的比較心態;家長過分憂心,除了對子女,亦對自己造成壓力;欠缺親子溝通;
‧子女:失去學習動力;過分着重勝負,承受不了壓力演變為各種痛症;但另一方面,亦有可能成為推動進步的原動力。

3.家長的養育方式與青少年成長有何關係?
建議思考方向:
‧子女成長受父母價值觀影響甚大,不論家長和子女,催谷潮流扭曲了正常的成長價值觀,變得功利主義,社會上也會造成惡性循環;
‧直接影響親子關係,家長可能認為子女達不到自己期望而不滿;
‧子女亦會對父母不滿,沒有顧及自己的感受和能力;相反,如果家長能夠因材施教,子女成長階段在身心方面亦會過得比較健康。

載自2015年5月20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ML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