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探討糧食分配與糧價關連

2015.01.28
1376 1376

新聞議題練習紙

背景
國際奶價大跌,愈來愈多內地奶農把賣不出的牛奶賤賣給豬農餵豬、直接倒掉,甚至乾脆殺牛棄養。這波「倒奶殺牛」潮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從華北一直蔓延至南方,就連奶源最缺乏的廣東,近月亦爆發奶農棄養潮,是十五年來首次出現。隨着經濟貿易一體化,糧價波動帶來的影響席捲全球,同時令糧食分配問題受到關注。

新聞重點

‧了解內地倒奶殺牛潮的成因和影響
‧認識糧價波動和全球化的關係
‧認識糧食分配與糧價的關係









新聞資料

全球奶價大跌


資料一:內地倒奶殺牛潮

由於國際奶價暴跌而引發的內地倒奶、殺牛潮如今已經蔓延到廣東。廣州番禺、佛山三水、惠州博羅、珠海等地從元旦起已經紛紛出現奶農賣牛、倒奶的現象。奶農每天倒奶超過二十噸。這在廣東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廣東省奶業協會副秘書長邱勇勝表示,大型養殖場因為產量高質量好,乳品企業會優先考慮收奶,而如今受影響最大的是散戶。預料本月中,會出現更大一波殺牛、倒奶潮。
摘自2015年1月10日《星島日報》A25

資料二:新西蘭奶農自殺

近期國內奶農殺牛倒奶事件備受關注,但由於鮮奶原料國際市場價格崩盤,國外的奶農日子同樣不好過。上個月10日,全球最大的乳品原料供應商新西蘭恒天然降低原奶收購價,每公斤4.70新西蘭元,而在一年半前,還是每公斤8.40新西蘭元,這個價格也是8年來最低水平。根據新西蘭乳品網的報道,在過去的8個月中,共有14人因無法承受原奶收購價急劇下降而選擇自殺。
自從俄羅斯禁止從歐洲進口鮮牛奶和奶酪後,加劇了國際市場的供過於求,中國成為全球遙遙領先的最大鮮牛奶和奶粉買家,而牛奶價格從去年夏天開始大幅下降。
摘自2015年1月21日《信息時報》D7



糧價波動與全球化

資料三:穀物豐收 農夫收入減
法新社報道,美國今年玉米、黃豆產量大豐收可望破紀錄,但農夫卻感到頭痛,因為除了價格下下滑導致收入銳減外,大批穀物在運送時也面臨眾多物流問題。
農業部預期,美國農夫的農作相關收入恐怕年減14%。農業部運輸與行銷部主管尼爾表示,今年約有76.3萬輛卡車的穀物收成無法存放在永久性穀倉,佔總收成比重約3.5%,是2010年以來最高比重,導致大多數農民只能將收成存放在田野間。
摘自2014年9月22日《中國時報》

資料四:多種因素影響糧價波動
近期國際糧價的暴漲主要與天氣、投機兩大因素有關,所以一旦旱情有所緩解,炒作力量自然會減弱,國際糧價也會有所下降。7月25日,當美國西北部傳來未來多日該地區可能「久旱逢甘露」的消息後,國際市場的大豆與玉米等農產品價格應聲大跌。不過,如果我們將糧價的漲跌放到全球宏觀經濟的大背景下,可以看到,地球變暖、人們收入水平提高、美元長期貶值與油價步步走高等推動糧價上漲的動力,可能將長期存在,所以未來國際糧價只怕易漲難跌。
摘自2012年7月29日《解放日報》

糧食分配與糧價

資料五:糧食危機無關產量

根據1998年經濟學諾獎得主阿馬蒂亞.森的研究,發生饑荒的時候,糧食總量往往是夠的,出問題的是糧食分配機制,使得一部分窮人極度缺乏糧食而面臨饑荒。此時政府和其他機構的作為,就顯得格外重要。是理順市場供應,保障基本口糧,還是囤糧不放,對貧困人口是生命攸關的大事情。
摘自2014年9月30日《東方早報》



資料解讀

全球奶價大跌

資料一

‧國際奶價大幅下跌,內地乳品業為節省成本,增加進口外地奶粉作原材料,令內地生產的牛奶失去競爭力;
‧內地牛奶供過於求,令牛奶收購價愈來愈低,奶農的倒奶殺牛潮在山東、河北、內蒙古、黑龍江、廣東等多省爆發;
‧去年內地乳製品消費市場放緩,乳業的產量減少,乳品企業又可自由操控鮮牛奶的收購權和定價權,奶農議價能力低,成為國際奶價下跌的最大受害者。

資料二

‧去年國際奶價受俄羅斯禁止進口歐洲奶品的措施影響,國際牛奶市場供過於求,奶價下跌令收購量減少,導致牛奶滯銷,奶農經濟頓陷困境;
‧中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鮮牛奶和奶粉買家,歐盟擬定今年取消奶農配額制──產量將不受限制,預期未來將會有更多歐盟奶品湧入中國市場,令奶價進一步下跌。

漫畫

‧奶價波動直接影響奶農的生計,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令消費者對內地奶品失去信心,奶價一度跌至每公斤2.3元人民幣,奶農出現殺牛賣牛棄養潮;
‧2012年,因大量養牛散戶棄養,規模化的牧場又未及填補產量,因一時的「奶荒」令鮮牛奶價格一度攀升至每公斤4.27元;
‧近年國際奶價波動,令「奶荒牛貴」和「倒奶殺牛」的現象交替出現,漫畫以《怪圈》為題,凸顯奶業發展的不健康一面。

糧價波動與全球化


資料三

‧受極端天氣影響,美國穀物可望大豐收,但產量大幅增加,卻導致糧價下跌,影響農夫收入,如作物供過於求出現滯銷,農夫還要頭痛穀物的儲存問題;
‧為保持糧價穩定,多國政府會為特定的農作物或牛奶提供補貼,增加農產和乳製品的出口競爭力,同時為保障農夫有穩定的收入,如作物過剩,政府會下令銷毀過剩作物;
‧所謂農業補貼,是指政府對本土農業的支持與保護的政策,主要對農業生產、流通和貿易等進行轉移支付。

資料四

‧美國的玉米出口佔全球出口量將近一半,如果天災影響作物歉收,便會推高玉米的國際價格;
‧石油價格決定了農作物的成本,如推高燃料、化肥、電力等生產成本,農夫會把成本轉嫁到糧食價格上;
‧如果糧食期貨價格飆升,會推高現貨市場價格,炒賣活動直接影響糧價。

糧食分配與糧價


資料五

‧當糧價上升,發達國家的人民可以改吃較便宜的食物,但發展中國家卻只能被迫減少食量;
‧當全球糧食產量增加,富國為了穩定量價,會以銷毀糧食等手段保護國內農業,窮國的糧荒並未因此得到解決。

圖表

‧全球糧食產量達24.7億,全部作為人類的糧食的話,理應每人每年平均可獲359公斤穀物;
‧由於糧食分布極不平均,富國比窮國的糧食消耗量高出6.5倍。
涉及單元及主題

涉及單元及主題
單元︰現代中國+全球化
主題︰中國的改革開放+全球化帶來的影響和回應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人民如何理解生活水平和模式的轉變?
‧中央人民政府怎樣回應改革開放帶來的影響?
‧全球化為各國帶來利益抑或只是有利於已發展國家或者是國際性資金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剝削?
‧全球化在不同國家之間或在一個國家內所產生的影響是相同抑或相異?

相關概念

‧經濟一體化 Economic integration
‧貿易壁壘 Trade barrier
‧國際貿易 International trade
‧財富的分配與再分配 Distribution and Redistribution of wealth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sation (FAO)
‧公平交易 Fair trade
‧穩定性 Stability
‧供應鏈 Supply chain

多角度思考

1.內地出現「倒奶殺牛」潮,現象背後反映哪些問題?
建議思考方向:
‧業內︰倒奶的奶農多是散戶,因議價能力低,無法承受奶價大幅波動;政府沒有足夠支援扶助內地奶業發展;奶品收購商長期操控奶價;
‧由於外國的乳品消費市場接近飽和,大型外國乳品商近年積極開拓中國等新興市場,在全球化競爭下,低價的外國進口奶品,正衝擊內地乳品業的發展。

2.糧價波動對富國和窮國的影響各有不同,試分別說明。
建議思考方向:
‧購買糧食的支出︰富國人民只用一至兩成收入購買食物,窮國人民大多用六成至八成的收入購買糧食;
‧健康及營養︰富國人民在糧價上升時,可選擇其他低價的食物作代替品,承受通
脹的能力較大;窮國人民在糧價上升時,可能因為負擔不起高昂的糧價而吃不飽或只吃沒營養的低價食物,造成營養不良,對健康危害較大。

3.「糧價下跌有助解決糧食短缺問題」,你同意這說法嗎?
建議思考方向:
‧理論上,糧價受供求影響,糧價下跌意味市場上的糧食供應充足,但糧食供應與糧食短缺之間,在現實世界中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糧食短缺問題主要源於糧食分配不均。

載自2015年1月28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何美樂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