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惜食的「走肉」朋友
2015.05.05多菜少肉,已屬老生常談,但面對美食來襲、速食當道,「GoGreen」飲食,知易行難;又見坊間素菜選擇有限,想食多棵菜,難上加難。有多年茹素經驗的李美怡(Cathy),最近推出集素食食譜、素食經歷和美術插圖於一身的《走肉朋友》,揚言「走食肉不走食慾」,茹素者不是特立獨行,同樣可以與好友共膳──清心寡肉者,You arenot alone!
簡易素食譜 細訴茹素點滴
無關宗教信仰,也不是高呼苗條瘦身的理由,Cathy在七年前某一天,突然萌起茹素的念頭,即使對海鮮愛不惜手,亦即時與肉割席。「自己幾十歲才學人食素,翌日回到公司,就跟同事說我不再吃這些東西(海鮮和肉類)。當時他們的反應是『甚麼?!那你能食甚麼?』」Cathy笑着說。
理論上,茹素者可進食的食品,無非都是食物金字塔中,佔最大比重的穀類和蔬果類,而且素食材的種類也很多。Cathy亦坦言,香港的素食風氣在這兩、三年間比較普及,但西式食店的素食偏貴,中式選擇也比較少。「自此(茹素後),我多了在家煮食,有在網上分享自己煮素食的心得。我不是廚師出身,但我希望藉着出書,分享給大家知道素食者想的東西是甚麼,還有他們在生活中的障礙。」
乾炒牛河VS金菇豉油炒河
飢腸轆轆,美食當前,茹素者因各種理由選擇走上「有肉不歡」之路,在整個社會吹着「食得是褔」的主旋律下,Cathy曾因為「走肉」二字,鬧出不少趣事。「有一次,我好想食乾炒牛河,就走到一間茶餐廳,跟侍應說『要一碟乾炒牛河走肉』,那位侍應隨即反問『吓!即是怎樣?』」其後,Cathy跟侍應解釋了一會,說用乾炒牛河用的醬汁和烹調方法,只是不加牛肉。「侍應最後明白了,就說『哦,不就是金菇豉油炒河!』」另一次,侍應總算聽懂了「走肉」的意思,給Cathy端上來的星洲炒米,既無叉燒也無火腿──「但他們留了蝦給我!」Cathy笑着說。「不過,若到相熟的餐廳,他們都知道我是『走肉』的,就有時會更比多隻雞蛋我呢!」
素宴請朋友──無肉無食慾?
素食看似「無啖好食」;見慣大場面的侍應與廚師,對「走肉」的定義,也摸不着頭腦。Cathy說:「我們一直感覺菜是一種配菜,好像燒牛扒,旁邊放幾顆小番茄就足夠了,但其實它們可以是一種主菜。」
蔬果類對人體的重要性,無人不知,但若然要食一餐「走肉」飯,不少人避之則吉。「好多人仍然感覺,餸菜無肉就無味,就如媽媽煲湯,總要加些肉。」但Cathy明言蔬果同樣有味,只要懂得配搭不同種類的蔬果,素菜更見色香味俱全。「我曾邀請朋友到我家食全素飯,朋友都說好吃,連一些喜歡食肉的朋友,都把我的餸菜食清光!」
同枱食飯 各自修行
茹素經年,Cathy身邊既有素食的同路人,也有支持她出版素食書的「食肉獸」朋友;而她不以「素食者」自居,希望以「走肉」概念告訴大家,有不同飲食習慣性的朋友,也能享受同枱食飯之樂。「要知道我都是要吃飯的,只不過不吃肉。我們是可以同枱食飯的,你若喜歡吃肉,你替我吃掉那些肥牛,我就食那些河粉,我最想大家珍惜資源。」Cathy認真的說。在今天這個速食年代,食物既來得快,也吃得快;在芸芸的世界美食、山珍海錯裏,我們不難識飲識食,卻未必惜飲惜食。「例如食一碟磨菇炒意粉,你可能不知道要掉走那個意粉包裝、蘑菇的根部。『珍惜食物』就是我最想帶給別人的訊息,多過我只跟你說要不殺生或為了健康而食素,因為這些你們早就知道的。」
●這是Cathy早前參加慈善藝術展覽的作品《You Are What You Eat》。圖左為一碟素菜,圖右則是那碟菜所產生的廢物。
●Cathy創作的「涼拌素海蜇」以雪耳代替海蜇,同樣口感一流(沒錯,就是阿媽煲湯用的雪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