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備戰文憑試系列──中國空氣污染
2015.01.28中國的霧霾問題近年愈趨嚴重,影響市民日常生活之餘,空氣污染更成吸引外資和挽留專才的絆腳石,加上鄰國投訴懸浮粒子「飄洋過海」,大大損害國際形象。不過污染問題似乎是經濟發展必然出現的後遺症,在通識科,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的取捨可說是熱門議題,能夠跨現代中國、能源科技與環境及全球化三個單元,同學應留意中國的空氣質素帶出甚麼問題、有何解決方法,以及與國際的關係。
現代中國+能源科技與環境+全球化
Tips:數據分析
面對問及趨勢、轉變的題目時,很多時候資料會提供一堆數字,讓同學在回答時引用。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同學須小心選取相關而且有意義的資料,然後加以分析。回答問題時,須引用數字,並清楚描述其變化,以及所引申的趨勢,切忌胡亂寫下一堆數字,卻欠缺清楚解釋,強行得出結論。
舉例:回答「PM2.5逐年遞增,去年更達至十年新高,濃度嚴重超標,達每立方米96微克,顯示⋯⋯」,會比「去年PM2.5為96微克,顯示⋯⋯」好。
霧霾影響
生活素質
◆中國氣象局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平均霧霾天數達29.9天,是五十二年以來最多。霧霾已經波及二十五個省份、一百多個大中型城市;
◆霧霾影響人體呼吸系統、腦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很大機會導致肺癌。世衞指出,2010年中國因室外空氣污染導致一百二十萬人早死。
經濟
◆中國空氣污染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根據疾病成本估算,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一點二;
◆2005年空氣污染所引致的勞動力損失,以及醫療費用為中國經濟造成的損失,相當於三十年前的六倍;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盲目追求經濟增長的結果是,內地對煤炭的依賴,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工業的燃煤排放,成為霧霾的主要原因。
競爭力
◆據中國社科院《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指出,「霧霾和樓價」是決定最佳宜居城市排名的兩大因素,所以作為霧霾重災區的北京、天津,就因為空氣質量問題而被拉低排名;
◆嚴重的空氣污染成為吸引外國人才的頭號障礙,而且增加了企業招攬國際人才的難度。跨國公司因為外籍僱員提出加薪和醫療及空氣淨化器等要求,而增加了人力資源成本;
◆北京的霧霾被列入全球旅遊警告,中國旅遊局數據顯示,到中國公幹和旅遊的人數均下跌。
國際形象
◆霧霾吹至韓國,一些韓國媒體更將霧霾形容為「灰色災難」。韓國因此將治霾的預算提高六倍之多,一些官員更考慮應否因霾害污染而向中國索取賠償;
◆日本是另一個受影響國家,日本外務省要求中方提供有關大氣污染的確切訊息,討論如何應對日趨嚴重的中國大氣污染問題。另外,日本松下電器透露,由於中國大氣污染日益嚴重,空氣淨化器的銷售額勁升;
◆APEC會議期間,北京五環路以內和懷柔區的所有建築工程全部停工;百多家污染物排放重點企業被勒令限產停產,地方實行汽車單雙號限行,七成公共巴士停駛,部分機構、大中小學的員工學生休假六天。措施帶來明顯成效,出現了「APEC藍」,是奧運會後中國最大型的一次空氣品質保障工作。
對策
◆遼寧省首次開出「霧霾罰單」,對空氣質量不達標的八個城市罰款逾五千萬元,期望以此起阻嚇作用。不過雖說款項將全數用於防治污染,社會上仍有質疑聲音──罰款由涉污企業支付的話,這是否在暗示,企業繳納罰款後,便可「心安理得」繼續污染;
◆提出將各省的治霾成果納入官員政績考核體系;
◆開發再生能源。近年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已發展國家,均以發展替代能源為國家重點政策,除可減排,更可確保國家長遠的能源供應,免除經濟受原油價格影響;
◆APEC期間北京採取了極端措施,成效顯著,不過諸多限制,這些限制措施可能引發短期的市場不穩定,不可持續也不可再重複,但如能取得平衡,將有望改善空氣污染;
◆北京市長王安順在一月二十三日開幕的第十四屆北京市人大會議發表工作報告,指去年已關停市內三百九十二家製造業和污染企業,今年內將再關停三百家製造、小家具等領域的污染企業。
相關概念:PM2.5
PM2.5指空氣中的微細懸浮粒子,濃度愈高,對身體愈有害。這些氣體污染物很多時是燃燒煤、石油和垃圾所造成,而沒有先進廢氣處理裝置的柴油汽車也是懸浮粒子的來源之一,偏偏煤炭在中國能源結構中所佔的比率很大,佔整體能源消費約六成半。
中國霧霾的形成主要來源是工業及汽車排放,當中火電、鋼鐵、水泥、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冶煉等六個行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比較高;車輛方面,根據2013年12月的數字顯示,中國汽車已達2.5億輛,僅次於美國,可說是經濟急速發展的後果。
新聞資料
鍾南山警告:霧霾會致肺癌
中國呼吸系統疾病專家、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稱,據他的調查研究,霧霾污染能導致多種疾病,甚至會導致肺癌,建議將治理污染納入官員政績考核體系。「我正在做一個認真的調查,也收集了一部分資料,初步結論認為,霧霾污染會對人體呼吸系統、腦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等產生威脅,特別是會導致肺癌。」
摘自2013年3月5日《星島日報》A28
最佳宜居城市 珠海勝香港居首
從最佳宜居城市的排名來看,中國東部沿海城市特別是海濱城市的宜居城市競爭力指數較高,而「京津滬穗渝」這國家五大中心城市,僅得上海能晉身最佳宜居城市的十強。該報告又指「霧霾和樓價」是決定最佳宜居城市排名的兩大因素,因為報告之中特別將居民對於空氣質量和住房訴求加入分析之列。
摘自2014年5月10日《星島日報》A2
霧霾罰單治標不治本
霧霾天氣接連兩周籠罩了中國的「半壁江山」,昨日甚至已「遠赴」海南,如何根治霧霾成了廣大民眾的心結。近日,遼寧省首次開出「霧霾罰單」,對空氣質量不達標的八個城市罰款逾五千萬元,雖說款項將全數用於防治污染,社會上的質疑聲仍此起彼落。
摘自2013年12月11日《星島日報》A4
外國人恐「霾」 掀返鄉潮
有外媒分析,空氣污染已成為中國吸引外國人才的頭號障礙。根據美國商會北京和東北分會今年的調查,近半受訪者指污染造成難以招到或留住高管。中國旅遊局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到中國公幹和旅遊的外國人不到一千三百萬,較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五。
摘自2014年4月21日《星島日報》A15
日韓陷霧霾 矛頭指中國 風向模擬證污染物來自北京
日本全國及南韓大部分地區霧霾天氣持續,空氣中細懸浮粒子數量超標,矛頭直指中國。日本環境省以風向模擬證實空氣污染物來自中國,有大學則引用美國太空總署的衞星圖像,證實空氣中微細懸浮粒子是由北京飄到日本。日韓不約而同將霧霾的責任推向中國。南韓有關專家分析稱,南韓空氣中的細懸浮粒子約有四成來自中國。日本《產經新聞》大字標題報道「從天空來到的中國『禍』」。
摘自2014年2月28日《星島日報》A30
「APEC藍」:中國治霾新標準?
治理霧霾必須抓準源頭,對症下藥。北京市大氣污染物源解析工作年初已經完成,而停產限產、停工、限車等措施,正是針對污染源而「度身訂造」。很多環保制度、政策、法規落實不力,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剛性執法是未來治霾必須堅持的原則。然而,「APEC藍」以社會的諸多限制為代價,也帶來經濟損失。
摘自2014年11月24日《星島日報》A18
參考資料
◆鏗鏘集:霧霾北京
http://programme.rthk.org.hk/rthk/tv/programme.php?d=2014-04-27&p=858&e=259820&m=episode
◆透視中國:「霧霾」中展望經濟走勢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indepth/2014/12/141203_chinawatch_economy_embargo
◆清華教授解析霧霾影響:躲在屋裏有用麼?
http://hk.crntt.com/doc/1035/0/5/5/103505529.html?coluid=61&kindid=1290&docid=103505529&mdate=1201104601
◆「APEC藍」是如何製造出來的
http://udn.com/news/story/6836/646699
◆「APEC藍」:中國治霾新標準?
http://www.greenpeace.org/hk/news/commentaries/apec/blog/51460/
相關《通識大全》專題
◆霧鎖京城 污染度爆表
http://goo.gl/9A35sv
◆解說香港空氣污染的狀況
http://goo.gl/IJU80N
◆北京霧霾馬拉松
http://goo.gl/Z1JY0t
◆珠三角空氣質量跌 區域監控 防空氣污染惡化
http://goo.gl/8QyjBO
◆探討內地空氣污染的危與機
http://goo.gl/WvNZc0
◆《京都議定書》延期減排 承諾受質疑
http://goo.gl/hYA72R
◆呼吸危害健康
http://goo.gl/Sv9b1B
◆高污染工業疑致癌 上海民眾反建廠保平安
http://goo.gl/D4GpNj
模擬練習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2013年12月13日內地報章刊登的新聞摘要
南方的霾和北方的霾,在污染物來源上,的確有差異。南方除了和燃煤電廠有關外,與石油化工、汽車尾氣等也有着較大關係。長三角和長江流域還有着相當密集的石化工業,在和汽車相關的塑膠、橡膠、輪胎等製造上,同樣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密集的電子工業、製造業、噴塗等都會產生大量的揮發性有機物,形成霧霾的來源。而京津冀、長三角兩地區也有相同的污染物來源,比如燃煤排放。長三角經濟發展非常快,須要用電,很多地方為節省運輸成本,還是選擇了電廠燒煤,本地產電。
資料C:2014年11月24日本地報章刊登的新聞摘要
「國際友人請留下來吧,我們強烈要求開完『A派克(APEC)』開個B派克,然後再到北京周邊開個C派克⋯⋯甚麼六方會談、金磚四國,統統來開會吧!最好能把聯合國總部搬到北京,長年開着會。」為確保北京藍天,給各國留下好印象,APEC期間不僅京城嚴控工廠生產、民眾燃燒物品,河北有四千家企業被停產、限產,同時限制汽車上路,巴士全面免費,就連山東、山西也一併管制重工業生產。雖然「APEC藍」說明嚴控可還首都藍天,不過「APEC藍」社會成本非常高昂,所採取的措施並非長效可續。
問題:
(a)根據資料A和資料B,中國遇到甚麼問題?試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是甚麼。(6分)
(b)你認為這些問題是國家發展的必然後果嗎?與國際形象又有何關係?(10分)
Tips:過往題型參考
污染問題是常見的恒常議題,過往的練習卷、模擬試題及文憑試也有以污染為題目,如光污染、污染與食物安全,以及車輛與空氣污染。問題方向,多數是對生活素質的影響、政府的解決方案遇到甚麼困難,又或是提供數據,要求學生引用資料回答趨勢和成效等,故此同學了解這個議題之餘,亦須要掌握運用數據資料的答題技巧。
名師解題
葉一知老師(中大新聞系碩士、葉一知通識教室@智雅教育、facebook:[email protected])
建議答題方向:
(a)
中國遇到的問題
◆分析漫畫:無論該遊客到北京哪個旅遊區,都看不到景物,也要時刻戴口罩,明顯指空氣污染造成的霧霾問題。
◆加上資料B指出空氣污染擴散全國。所以,中國遇到的問題就是全國嚴重的空氣污染。
問題成因
◆資料B提供了問題(即全國空氣污染)成因的綫索。
◆全國空氣污染來源是因為經濟急劇發展,需要大量能源,而中國主要能源為煤,燃燒大量煤才能提供足夠電力以供發展所需。但煤是最污染的化石能源,殘留大量懸浮粒子,造成空氣污染。
◆另外,各種石化工業發展急速,也造成大量污染物排放。其他工業如電子工業、製造業等須使用大量揮發性化學品,也造成空氣污染。
◆隨着經濟發展,中國的汽車數目也大大增加,成為污染的主要來源。
◆總括而言,中國經濟急劇發展,而多年來又以工業為主導,能源需求大令燃煤量增大,同時工業生產排放各種污染物,形成中國今日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
(b)
空氣污染是否國家發展的必然後果
◆回答前,必須明白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改革開放之初,內地百廢待興,全國充斥很多低技術、教育水平低的過剩勞動力,故先要全力發展低技術、勞動密集工業,並以低廉的勞動成本吸引國際投資者。故中國在短短三十年間成為「世界工廠」。
◆空氣污染是否國家發展的必然後果,得看所謂國家的經濟發展屬甚麼類型。以中國的世界工廠模式,空氣污染可以說是必然結果,而且早可預料,但中國國策長期以來都是以犧牲環境來發展,以換取高GDP增長,故向來有「保八」(每年GDP增長在8%以上)的國策。但近年因為空氣污染問題,中共在十二.五規劃放棄了「保八」的指標。
◆所以,如果中國的經濟發展能夠轉型,例如過渡到服務業、高新科技等高增值行業,空氣污染就不是國家發展的後果。正如世界很多發達經濟體,也沒有出現如此嚴重的空氣污染。
◆另外,由於中國仍屬發展中國家,政治和法治均落後,對於違反環保規定的商人執法不力,官員甚至收受賄賂,因而空氣質素也難以改善。
◆簡言之,近年中國已減漫經濟增長速度,圖令環境喘息,並藉此將經濟轉型,脫離高污染的工業。故理論上,污染問題並不是國家發展的必然後果。
與國際形象的關係
◆空氣污染直接打擊國際形象。
◆首先,污染國家難成為遊客目標,即使有更好的名勝,也打擊國際遊人信心,國家形象自然受損。
◆另外,環保已成普世價值,地球並非某個國家獨有的,當先進國家都強調可持續發展時,一個空氣污染如此嚴重的國家,同時也在破壞地球,即使擁有強大經濟實力,也會影響其國際形象。
Tips:葉sir提供應考小貼士
不少題目都是「一題兩問」,雖然只是一個分題,但涉及兩個問題,像上述(a)、(b)均涉及兩部分,同學必須全部回應。過去不少例子,同學急於回答,忽略了其中一部分,大大失分。另外,兩部分一般是順序問,如上題(a)先「指出問題」,後「分析原因」,順序回答最佳。
載自2015年1月28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 霧霾南移 上海陷重度污染
- 凍雨霧霾齊襲京城
- 石家莊再遭霧霾侵襲
- 霧霾沙塵狂風席捲京城
- 鍾南山警告:霧霾會致肺癌
- 霧霾未散盡 沙塵暴襲京
- 李克強:鐵腕執法治霧霾
- 紫金山霧霾阻觀測 天文台變博物館
- 京城霧霾逼走外國人
- 京立夏後首現霧霾天
- 霧霾重重 官員:堅持住北京
- 霧霾襲星洲 遊客急離境
- 霧霾罩天 星污染指數再創新高
- 黃金周後期霧霾籠罩
- 瑞典球星轟京霧霾天
- 北京霧霾重重 不宜出行
- 中央50億治理華北霧霾
- 哈爾濱霧霾停課 交通癱瘓
- 北方霧霾 京城灰濛濛
- 專家:霧霾高發期恐持續20年
- 嶺南霧霾 佛山成「重災區」
- 民航機師須具備霧霾「盲降」技術
- 北京霧霾化石燃料排放居首
- 春運啟航 霧霾困十三省市
- 北京霧霾預警提升至橙色
- 華北霧霾加重 京36企業停產
- 習近平視察霧霾京城民巷
- 日韓陷霧霾 矛頭指中國
- 政協開幕遇霧霾 孟建柱返京
- 沒有霧霾 北京罕有見晴天
- 巴黎單雙日行車治霧霾
- 京市長看霧霾做人壓力大
- 張家口出動霧炮滅霧霾
- 北方重度霧霾 津馬拉松照跑
- 佔中霧霾不散 滬港通停開
- 東航避京霧霾 備降青島遭拒
- 趕走霧霾不力 24官員受處分
- 天津公路罩霧霾 大巴「剃頭」12死傷
- 銅鑼灣空氣污染指數創202新高
- 美指空氣污染致減壽 環保部:缺乏實證
- 各區空氣污染全面惡化
- 灰霾籠罩香江空氣污染爆燈
- 世衞列空氣污染為致癌主因
- 滬空氣污染超最高級別
- 新空氣污染指數 中環最差
- 中國空氣污染年死50萬人
- 環團指空氣污染不宜建三跑
- 新指數實施整年 空氣污染西移
- 中銅旺空氣污染「爆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