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留意文言常見字 翻譯字句多練習

2015.04.30
13698 13698

篇章
第一則
(1) 逄蒙學射於羿,盡羿之,思天下惟羿為愈己,於是殺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儀曰:「宜若無罪焉。」

(2) 曰:「薄乎云爾,安得無罪?鄭人使子濯孺子侵衛,衛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弓,吾死矣夫!』問其僕曰:『追我者誰也?』其僕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僕曰:『庾公之斯,衛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謂也?』曰:『庾公之斯學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學射於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3) 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為不執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弓。』曰:『小人學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學射於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雖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廢。』抽矢叩輪,去其金,發四矢而後反。
                                                                                                              《孟子》(節錄)

第二則
(1) 尹公佗學射於庾公差,庾公差學射於公孫丁,二子追公,公孫丁御公,庾公差曰:「射為背師,不射為戮,射為禮乎。」射兩軥而還。尹公佗曰:「子為師,我則遠矣。」乃反之。公孫丁授公轡而射之,貫臂。
                                                                                                              《左傳》(節錄)

問題
根據 第一則,回答第1至4題。
1. 第1段「逄蒙學射於羿,盡羿之道」中的「道」字,和以下哪個語句中「道」字的意思最為相近?(2分)
A. 反其而行
B. 君子愛財,取之有
C. 以其之人還治其人之身
D. 我不忍以夫子之反害夫子
A B C D
○ ○ ○ ○

2. 根據第2段的描述,以下何者最有可能符合子濯孺子的心情變化?(2分)
A. 驚懼→沉重→無奈→興奮
B. 沉重→高興→鎮定→無奈
C. 悲觀→驚懼→高興→鎮定
D. 驚懼→悲觀→沉重→高興
A B C D
○ ○ ○ ○

3. 根據庾公之斯的說話內容,判斷以下陳述;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0分。(4分)
① 庾公之斯同情子濯孺子身體不適。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         ○         ○

② 庾公之斯同情子濯孺子身體不適,所以不忍心攻擊對方。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         ○      ○

4.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4分)
抽矢叩輪,去其金,發四矢而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 第一則,及第二則,回答第5至6題。
5. 以下文句皆用了代詞「之」,試解釋各文句中「之」所代表的具體意思,並且將答案填寫於橫綫上。(3分)

① 衛使庾公之斯追。(第一則)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乃反。(第二則)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公孫丁授公轡而射,貫臂。(第二則)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根據內容,完成以下師徒關係表。(5分)

 

師 ←→ 徒

師 ←→ 徒

第一則

子濯孺子

 

人物①:__________

 

人物②:

_____________

 

第二則

人物③:

___________

 

人物④:

__________

人物⑤:

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分)

2:C (2分)

3:①:無從判斷(2分)
(庾公之斯詢問子濯孺子為何不拿弓箭,知悉對方身體不適,但沒有直接表達是否同情,故不置可否。)

②:錯誤 (2分)
(庾公之斯指出不忍心以對方的射術加害在對方身上,所以不攻擊對方,根據他的說話,並非因為對方身體不適而不忍心攻擊他。)

4:評分原則:
‧句譯無誤,給4分;關鍵字詞譯錯,每個扣1分。
‧錯別字扣1分,重錯不另扣分;文句不通,錯別字,最多扣1分。
‧完全誤解原句文意,給0分。

關鍵字詞

不扣分答案舉隅

抽矢叩輪

抽出箭叩擊車輪

其金

去除它的箭頭/除去它的金屬部分

發四矢而後反

發射四箭/射出四支箭然後返回/其後折返

以下答案,僅供參考:
抽出箭敲擊車輪,去除它的箭頭,發射四箭,然後返回。(4分)

5:
①:子濯孺子 (1分)
②:公孫丁所處的地方/公孫丁和衛獻公的位置(1分)
③:尹公佗 (1分)
(「公孫丁授公轡而射之,貫臂。」即公孫丁把韁繩交給衛獻公,然後向對方發射,把對方的手臂射穿,故射擊對象按前文後理,可得知為尹公佗。)

6:
人物①:尹公之他 (1分)
人物②:庾公之斯 (1分)
人物③:公孫丁 (1分)
人物④:庾公差 (1分)
人物⑤:尹公佗 (1分)

 

文:林溢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