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定
2015.04.28
「生猛」與「淡定」都是粵方言詞,現在,一同進入了普通話,被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2012)收錄,成為現代漢語大家庭的一員,豐富了普通話的表現力。這些粵方言詞促進了現代漢語語匯的發展。
粵語「淡定」的本義,指稱「冷靜;鎮定;穩重」的意思,也可以單用「定」,例如:大家定啲嚟!(大家鎮靜點兒!)表示「極為從容鎮定」,粵語還會用「定過抬油」的俗語。與鎮定義相反的是緊張(着zháo急),一正一反,粵語詞都有:
表示鎮定 |
表示緊張 |
定 淡定 定過抬油 |
緊 肉緊 猴急 |
「淡定」的「淡」,古漢語作「澹」(成語澹(淡)泊明志)。「澹」與「淡」同音,今作「淡」。加上「定」字,就有了安定之意。因此,「淡定」有兩重意思:表層意義是指遇事鎮定,從容不迫;深層意義則指(廣州人)優游自在,享受生活。粵語詞「嘆早茶」、「嘆世界」最能描繪廣州人自得其樂,追求恬適的生活品味。
如果,你丟了錢包,丟了手機,你着急了,是不是?還能保持儀態,淡定自如?老同學林夕寫了《台灣失物記》一文,說了一個故事:
(台灣)朋友忽然發現剛才回家時,在的士遺下了一個錢包,這包裏放了所有證件信用卡,可以說得出來用得着的,還有,他自己的手機。座中五個人,都起了哄,除了失主⋯⋯只有失主本人,淡定非常,在旁邊為着急的人打氣:放心,剛才那司機開了好多年車,是個老人家,他還跟我聊得非常開心⋯⋯有一個說,最多等一個小時,再沒結果,就要到警察局、要打電話到信用卡中心報備了。失主依然淡定不改,一直微微笑:這裏是台灣嘛。
結果呢?失而復得,司機送回錢包、手機,一個不落(讀là)。難怪人們用「溫良恭儉讓」形容台灣社會待人接物的核心價值;龍應台當文化部長時,說過「溫潤,是台灣最珍貴的品質」。
粵語「淡定」一詞,今已流通華語各地,與「淡入」、「淡市」等詞,在海內外的華語地區普遍使用。有些詞則在個別地區流通,成為當地的社區詞:
詞語(意義) |
流通地區 |
淡日(生意不興旺的日子,與「旺日」相對) |
泰國 |
淡月(生意不興旺的月份,與「旺月」相對) |
大陸 泰國 |
好事成雙。據說,溫州人講究雙數月才辦喜事,因此,單數月是淡月。
知識窗
「淡定」本是粵方言詞,這些年流行於普通話。粵方言中有「滋油淡定」,意思是在不利的、有危機的情況下,也能鎮定從容,不慌不忙。「滋油淡定」可以分開說「滋油」(也可以重疊用「滋滋油油」)或「淡定」(也可以重疊用「淡淡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