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四 口語溝通 歷屆學生常犯毛病大揭秘
2015.04.28即將進入校內試季節,學校正忙於為學生安排卷四口語溝通測試。近年來,考生常犯毛病是甚麼?現在一一為同學分析。
題目 |
學生表現 |
今日社會,人們足不出戶已經可以應付生活多方面需要,試評論這種生活方式。 |
評論題處理方面欠佳。同學往往只是介紹這種生活方式,實際上題目要求考生判斷是非曲直,評定優劣得失。 |
要令孩子愉快成長,成年人最應該做和最不應該做的是甚麼? |
學生忽略了「令孩子愉快成長」這主題,另外學生多數只答「最應該做」或者「最不應該做」,未能兩者兼顧。 |
選擇一個故事教育小孩子孝敬父母。 黃香扇枕 黃祥故事 |
學生往往只提到「木蘭代父從軍」好,卻沒有提及另外兩個故事有何不好,未能做到兼論。 |
如何推動社會「敬老揚孝」風氣? |
孝生多只談敬老,不談揚孝。 |
|
不談強化,只談哪種感官最重要。 |
「寧吃別人虧,不讓別人吃我虧」的處世態度。 |
把寧吃人虧解作佔別人便宜,或「寧我負天下人」。 |
談談中學生應否參與遴選校長。 |
考生誤以為「遴選」為「參選、競選、助選」。 |
傳統文化即將消失,是必然的事。 |
同學把塗鴉當作書法的一部分。 |
談談獲得讚美愈多,人愈有自信。 |
學生只談得到父母讚美才會努力讀書。 |
有人說在學校舉行抽獎活動會令學生產生僥倖心態。 |
同學只談抽獎作用的好壞,沒有提及僥倖心態,也沒有提及學校這個地方。 |
如何維繫友誼?有人說應該投其所好,你同意嗎? |
同學把「投其所好」變成「志趣相投」。 |
「敏於事,慎於言」的處事態度,今日是否應用? |
考生只談「慎於言」,卻沒有理會「敏於事」。 |
評論社會人士對年輕人紋身的看法。 |
只討論青少年應否紋身,只解釋社會人士為何有此觀念,未有評論。 |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
只解作「只問過程,不問結果。」 |
有人說閱讀可以提升個人品味。 |
同學把「品味」說為「品德、品格」,認為閱讀可以導人向善。 |
無知是一種罪惡還是幸福? |
同學把幸福和罪惡對立,卻不知道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討論,要視乎情況。 |
香港應否增設大學學位? |
有考生認為應否增設大學學位,考生的意見是香港急症室醫生不足,所以要普及大學教育,兩者根本毫無邏輯關係。 |
以下哪一項應該推介為中五的實習科目。 |
考生的居然說有香港小孩不懂綁鞋帶,所以必須學習洗燙,令人貽笑大方。 |
談談青少年是否需要更多磨練? |
有學生說青少年正因為缺乏磨練,所以常常有輕生的事件發生,推論過於草率。 |
以下哪一項可以提高生育率? (2)改善教育制度 (3)提供資助 |
有考生說只要樓價下調,人們便願意生育了,推論過於草率。 |
|
考生只背誦《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從而說明紋身的不當,但多沒有就這句名言加以闡釋,甚為可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