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生猛

2015.04.24
13648 13648

    「生猛」本是粵方言詞,現在,進入了普通話,被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2012)收錄,成為現代漢語的一員,有了正式的身分,與其他進入詞典的粵方言詞一樣,豐富了普通話的表現力。「生猛」一詞北上,經常與「海鮮」搭配使用,八十年代初,北京的飯館兒都以「生猛海鮮」作招徠。一直到了九十年代,「生猛海鮮」在北京地區依然是個賣點。眼下,「生猛」一詞,已經全國通行。可以說,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粵方言詞北上滲透的一個典型例子。

     「生猛」是粵語地區常用的詞語。生命力旺盛的樣子,就叫「生猛」。生,是活生生的意思;猛,是形容「生」的程度。「猛」有兇惡、兇猛之意,在粵語中,「猛」更多含有「厲害」的意思,像「這人來頭很猛」(說他有名聲有權勢);媒體上說「爆猛料」(有驚人的消息)或「娛樂(圈)猛料」。語言生活中,形容人:噚晚冇瞓覺都咁生猛。(昨晚沒睡覺還這樣生龍活虎的。)形容物(特指海鮮):啲魚幾生猛啊,買得過噃。(這些魚多鮮活,值得買。)因此,當《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生猛」時,解釋為「活蹦亂跳的」(魚蝦等),舉例說:生猛海鮮。「生猛」還指富有生氣和活力的武打動作;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發展勢頭良好,說一件事「生猛的發展勢頭」。可見,原是形容人(龍精虎猛)、形容魚蝦的「生猛」,轉移形容事情發展順利,有活力,迅猛增長。總之,形容勇猛無比,很有氣勢,都可以用「生猛」,例如:文章辛辣生猛。從這個角度看,「生猛」這個詞夠生猛的(原指海魚的鮮活程度),它的生命力已經遠遠超過它本來在粵方言的使用範圍。

形容愚笨或糊塗的人
      粵方言詞中,有不少詞用來形容愚笨的人、糊塗的人。常用的詞有「大冬瓜」、「大番薯」、「老懵懂」、「烏龍王」等等。其中,「生水芋頭」本指煮熟後不麵的芋頭,喻傻頭傻腦的人;「生骨大頭菜」原義是肉根中長了硬纖維的劣質大頭菜,構成歇後語「種壞」(種為種植之種,「種壞」與「縱壞」諧音),也直接比喻被縱壞的、寵壞了的孩子。《兩岸差異詞詞典》(2014)中,收錄了「生」語素的詞語,台灣詞語跟大陸用詞不同,甚至大陸基本不用,舉例說明如下:

台灣詞語 

大陸詞語

生活品質  

生活質量

生理假  

例假

生理時鐘  

 生物鐘

生命禮儀:指為幫助人順利通過生命的某個關口,適應新的生命階段所舉行的儀式,特指臨終之際舉行的有關儀式。

(大陸不用)

生態池:模仿自然環境中的湖泊、池塘等水體而營造的多種動植物共同生活的生態環境。

(大陸不用)


大陸版《兩岸常用詞典》(2012)收錄「生猛」一詞,雖然沒標註語源,可我們都知道,這是來自南方的粵語。

知識窗
    (廣州)中山大學黃天驥先生在《嶺南新語:一個老廣人的文化隨筆》中說,廣州人善打「擦邊球」,它既不違反遊戲規則,又用盡、用足政策。顯然,沒有冒險的精神,沒有機靈的頭腦,沒有敏捷的身手,「擦邊球」是打不出來的。敢於採用這樣的打法,正是「生猛」精神的體現。

 

 

 

 

 

 

文:林建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