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探討香港婦女就業問題

2015.04.15
13580 13580

新聞議題練習紙

背景
「男主外,女主內」的想法在今日的香港仍然根深柢固,不少女性婚後或生育後轉做全職家庭主婦,離開工作崗位。雖然政府大力鼓勵婦女就業,可惜現時男女同工不同酬的情況依然存在,加上社區支援不足,如未能解決託兒服務等不少家庭的需要,就算女性在職場的地位已較以往提高,亦難以完全吸引她們重投勞動市場,促進經濟發展。

新聞重點
‧了解婦女就業的現況和趨勢
‧分析她們在職場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探討釋放女性勞動力的好處









新聞資料

男女同工不同酬

資料一

微軟行政總裁納德拉在公開場合指,科技界的女員工不應要求加薪,而應該對制度有信心,最終會得到回報。這番言論惹起爭議,其後透過公司網站道歉,承認失言。他說,女性與男性在相同的工作崗位上,應該獲得同樣的報酬。假使女性朋友認為自己值得更好的待遇,就應該直接向僱主要求。
摘自2014年10月11日《星島日報》A24

資料二
政府公布去年五至六月,男僱員較女僱員的月薪中位數高逾兩成;兩性的時薪中位數亦相差逾十二元,即使是非技術工人,男性時薪中位數三十九元六角,女性僅三十六元五角,至經理、行政及專業人員級別,兩性時薪差距進一步拉遠,男性時薪中位數是一百零二元四角,女性只有九十五元。
工會指,現時高技術工種仍偏向聘請男性,部分行業出現隱性同工不同酬,巧立名目安排男性和女性分別作清潔工及清潔服務員,工作性質相似,但後者人工則較低,而女性晉升機會亦較少,加上女性薪酬長久低於男性,直接阻礙婦女投身勞動市場。
摘自《星島日報》2015年3月11日A13

女性就業與消費

資料三

正所謂「我買我存在」,近年不少新興經濟學冒起,核心思想都是研究「邊個主宰未來消費?」。先講Womenomics(女人經濟),這說法有兩個層面,一是主張推動女性就業,顛覆傳統由男性主導的職場思維,二是針對女性的消費力,發掘更多商機。前排就有個研究指,全球超過80%的購買力已掌控於女人手上,好多傳統以來主力吸引男顧客的產品,例如名車、紅酒同電腦,近年銷售已轉到女顧客身上,粉紅經濟威力日增。
摘自2014年9月5日《星島日報》B6

資料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稱,如果日本女性的勞動參與率,逐漸達到七大工業國集團(G7)的平均水平,日本人均收入有望大增4%。她亦認為,女性就業能推動全球經濟加快復甦。
安倍表示,在提高女性職場地位方面,最困難的可能是按性別分工,因為男性主導這種企業文化,在日本已根深柢固。他希望推動女性就業以協助刺激經濟,並要求在2020年前,將女性高層職位比例由目前的10%增至30%,打破男性主導的傳統。
摘自2014年9月13日《星島日報》B14

家庭與事業

資料五

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進行調查,現時有三大因素影響婦女就業。一、最多受訪者認為影響女性投身職場的是「要照顧家庭」,近三成四受訪者認為不少女性因照顧家庭而放棄自己的事業;二、「工作時間過長」,大概三分一受訪者表示工時過長,令婦女不考慮重新投入職場;三、「管教子女」,四分一受訪者認為女性負起教育子女的重要角色,故選擇不投身工作以管教子女。
要吸引家庭主婦重新投入職場,首要的因素是能解決照顧子女教育的問題。政府應該擔起主導角色,支援婦女兼顧家庭及工作兩方面,如彈性上班時間,可負擔託兒服務及育兒假等,鼓勵更多婦女加入職場以助推動經濟發展。
摘自2015年3月20日《星島日報》A18

資料六
今屆政府的主要官員中只有我一位女性,但在整個政府團隊之中,女性的比重近年亦有增加。現時政府內有18位常任秘書長,有一半是女性,首長級公務員亦有約三分之一是女性。就業方面,愈來愈多女性擔任中高層的職位。在2002年至2012年十年期間,在私人機構中女性經理及行政人員的比例,由26%上升至33%。女性專業人員的比例亦持續上升。
自從法定最低工資實施以來,女性的勞動人口和就業人數較前有所上升。不過女性的勞動人口參與率仍低於男性,反映較多女性選擇照顧家庭。根據政府統計處所得,約有8%的女性料理家務者表示,如有合適的工作機會,會願意工作。
摘自「林鄭月娥出席2014年國際婦女節慶致辭」



資料解讀

男女同工不同酬

資料一

‧微軟行政總裁失言,指以男性為主導的行業中,女性不應多要求,反映國際企業亦有歧視女性的例子,在同工同酬上難以看齊。

資料二
‧兩性工作待遇不同,女性在薪金和晉升機會上都較男性差一截,就算工種一樣,女性的人工都比男性低,反映職場上的不公平待遇。

女性就業與消費


資料三
‧Womenomics(女人經濟)的興起, 主張推動女性就業,顛覆傳統由男性主導的職場思維;
‧女性的消費力愈來愈高,不少以男性為消費群的商品,亦漸向女性傾斜,商人都看準機會,發掘更多商機。

資料四

‧女性在職場的不公平對待,在日本亦有同樣情況,而當地政府亦希望釋放女性勞動力,推動經濟發展。

家庭與事業


資料五
‧指出女性「不出來工作」的原因,如要照顧家庭、工作時間過長和管教子女;
‧建議解決方法是容許彈性上班時間,增加託兒服務及育兒假期等。

資料六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解釋政府中女性員工的比例,已較以前有所增加,包括高級人員的數目;
‧然而,不少婦女因為要照顧家庭,選擇離開工作崗位。

圖表
‧列舉不同職業的男女比例,專業人士仍以男性為主,文書支援這類較靜態的工種,以及須要較多溝通技巧的服務工作和銷售,則以女性較多。

涉及單元及主題
單元:今日香港+全球化
主題:生活素質+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全球化在不同國家之間或在一個國家內所產生的影響是相同抑或相異?

相關概念
‧統計數字 Statistics
‧就業不足率 Underemployment rate
‧職能分工 Delineation of functions
‧人口政策 Population policy
‧工作人口 Working population
‧平等 Equality
‧社會角色 Social role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多角度思考


1.根據資料,女性就業現況如何及呈現甚麼趨勢?
建議思考方向:
‧工種:主要集中在較靜態和須要溝通技巧的工作,如文書、銷售
‧薪酬:與男性同工不同酬
‧晉升:機會較男性少
‧近年經理及行政級人員和專業人員女性所佔的比例逐漸增加,例如政府內部情況。

2.你認為是甚麼原因令女性寧願選擇照顧家庭而放棄工作?
建議思考方向:
‧傳統性別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內」,大多數家庭以此為依歸;
‧女性薪酬和待遇既然比男性低,不如留在家中主責照顧家庭;
‧社區設施和服務未能配合和提供協助。

3.有何方法可以釋放女性勞動力?又有何好處?
建議思考方向:
‧僱主正視同工同酬和晉升等待遇問題;
‧增加如託兒服務的社區支援,讓婦女安心重投工作崗位;
‧提供再培訓課程,配合勞動市場所需;
‧好處是增加社會的勞動力,如能在託兒方面協助,就算只是兼職形式,亦能促進經濟發展,紓緩各行業的人力需求;
‧作答時亦可從「女性經濟」角度出發。

載自2015年4月15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ML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