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今義混淆例
2015.03.27
詞例 |
語例 |
古義 |
今義 |
|
1 |
非常
|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游褒禪山記》) |
不同尋常的。 |
程度副詞,很,十分。 |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史記.項羽本紀》)
|
突如其來的事變。 |
|||
「是故明王不舉不參之事,不食非常之食。」(《韓非子.備內》) |
不合慣例,不適時宜。 |
|||
2 |
卑鄙 |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
地位卑微,見識淺陋。 |
人格低下,舉止不端,品性惡劣。 |
3 |
不必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師說》)
|
不一定,未必。 |
毋須,沒有必要。 |
4 |
果然 |
「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莊子.逍遙游》) |
飽足的樣子。 |
確實如此。 |
5 |
多謝 |
「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
|
鄭重告誡,殷切囑咐。 |
表示感謝的客套話。 |
6 |
設備 |
「臣在任已聞警,慮夏人必乘間盔邊,願選將設備。」(《宋史.郭浩傳》)
|
設置防備。 |
進行某項工作的成套的建築、器物等。 |
7 |
交通 |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桃花源記》)
|
交相通達。 |
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 |
「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 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莊子.田子方》)
|
感通,感應。 |
|||
「詣闕告太子丹與同產姊及王后宮奸亂,交通郡國豪猾,攻剽為奸,吏不能禁。」(《漢書.江充傳》)
|
勾結,串通。 |
|||
8 |
知道 |
「聞一言以貫萬物,謂之知道。」(《管子.戒》)
|
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
曉得,對事物有所了解、認識。 |
「今得遣歸,既不知道,不能獨行,為我得一伴否?」(《搜神記》) |
認識道路。 |
|||
9 |
處分 |
「預處分既定,乃啟請伐吳之期。」(《晉書.杜預傳》) (註:預,即杜預。) |
處理安排, 處置。 |
對犯錯的人按情節輕重作出處罰。 |
「若如此可行,即幽州兵馬,望且令於本界屯集,待候處分。」(《驅逐回鶻事宜狀》)
|
調度,指揮。 |
|||
「及簡文崩,羣臣疑惑,未敢立嗣。或云,宜當須大司馬處分。」(《晉書.王彪之傳》)
|
決定。 |
|||
10 |
懷抱 |
「其怒我者,其厚我者也;其笑我者,其薄我者也。今人之懷抱, 大抵同矣。」(《與王君書》) |
心懷,心意。 |
抱在懷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