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敲說話含意 闡述立場與理據
2015.03.19聆聽能力:立場題 自擬練習一
根據討論,林老師對於溢喜選科一事持甚麼立場?試略加說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錄音聲帶
1. 林老師: 溢喜、庭欣,你們填好了選科表格沒有?
2. 庭欣: 林老師,我早就填好了。
3. 溢喜: 唉,我還在考慮當中,所以還未填好啊!
4. 林老師: 咦,溢喜,你不是說對古典文學有興趣,早在學年初已計畫攻讀中文系嗎?為甚麼現在反而會猶豫不決呢?
5. 溢喜: 是這樣沒錯,但當我告訴父母我的意願後,他們就悶悶不樂,不太願意跟我說話。我也很納悶,不知道他們為甚麼會這樣,現在又不是他們讀大學,當然應該以我的意願為先吧!
6. 庭欣: 可是,你有沒有跟父母詳談你的感受?
7. 溢喜: 說了也沒用,我們價值觀不同,他們不會明白的。
8. 林老師: 溢喜,你的父母是不是希望你攻讀商科?
9. 溢喜: 是啊,他們說以我的資質,肯定可以入讀環球商業系,讀這科可以出人頭地,讓全家過一些較好的生活,不必像現在「憂柴憂米」。
10. 林老師嗯⋯⋯你們有沒有聽過「良窮親老,不為祿仕」這句話?
11. 庭欣: 我有呀。《孟子.離婁上》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趙岐的注說:「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良窮親老,不為祿仕」指的是家中貧窮,父母年老,又不去做官取得俸祿來供養父母的人。
12. 溢喜: 那麼,難道「性本愛丘山」的陶淵明也是不孝子嗎?
13. 庭欣: 溢喜,孟子重視的是心意。
14. 林老師: 沒錯,溢喜你的家庭狀況不是跟這話提出的情境相似嗎?嗯⋯⋯或者這樣說,溢喜你試過在一些事件上與父母的立場很不同嗎?
15. 溢喜: 嗯⋯⋯也有的,以「雨傘運動」為例,我認為佔領運動能夠推動民主,值得以行動支持;他們則認為運動對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太大滋擾,應該停止。
16. 林老師: 你們就此事有進行過討論嗎?
17. 溢喜: 有啊,經過連場辯論,我也承認運動的確對人們帶來不便,而他們都不反對那是當時表達訴求的一種手段,因此也沒阻止我參與。
18. 林老師: 其實你們三人也很願意聆聽對方的意見,尊重對方的立場,不是嗎?
19. 溢喜: 老師,你的意思是要我聆聽父母的意見,尊重他們的想法,不要入讀中文系?可是佔領運動是社會議題,各人當然可以有不同意見,但選科是我個人的人生大事,這不能相提並論吧!
20. 林老師: 雖然事情的性質不一樣,但背後的道理是一致的。既然在佔領運動,你們可以透過討論而互相體諒,為甚麼選科不可以呢?
21. 溢喜: 嗯,林老師,我明白了,我即管試試吧!
(甲)考生須正確指出林老師的立場:
‧不反對溢喜入讀中文系/不反對溢喜入讀環球商業系/立場中立
(乙)說明:
‧考生須舉出恰當例子以說明林老師的立場和理據。
‧ 考生雖指出老師的立場,如只摘錄老師講話的片段作答,沒有說明老師的理據,即屬說明粗疏,可列下品。
(丙)林老師的理據:
‧明白修讀中國古典文學是溢喜的興趣。
‧顧念溢喜家庭的經濟狀況和父母年紀老邁。
‧ 老師以「良窮親老,不為祿仕」這句話說明不要只顧個人的意願而作出選擇,還要顧慮到家庭的實際狀況,才是孝的表現。
‧體諒父母立場背後的考慮,故宜先與父母溝通討論。
考生分析老師的理據時,即使未能包括以上各項,但只要解說深刻,亦可列上品。
(丁)入品原則:
‧上品:(5 - 6分)
能準確指出老師的立場和看法,說明、分析合理和完整。
‧中品:(3 - 4分)
能指出老師的立場和看法,但說明一般。
‧下品:(0 - 2分)
雖能約略指出老師的立場和看法,可是分析和說明粗疏。
以下答案,僅供參考
林老師對溢喜選讀中文系或環球商業系持中立立場。他明白修讀中國文學是溢喜的興趣,但提出「良窮親老,不為祿仕」這句話,認為溢喜亦應考慮家庭經濟狀況和父母的意願、年紀,建議溢喜宜先與父母溝通討論,理解彼此背後的考慮,得到對方體諒才下最後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