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日之達人

2015.03.24
13495 13495

     「達人」是個漢語老詞,表示:①使人通達事理;②通達事理的人;③思想樂觀的人。如今,「達人」是個新詞,表示:專精於某個領域的專家、高手。「達人」源自日語,經台灣傳入香港,轉銷大陸。「旅遊達人、電腦達人、手機達人、時尚達人」等等,廣為流通。熟知日本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人,常常被人稱譽為「日之達人」(國際台電視節目的名稱),也就是「日本通」。「達人」是台灣民眾耳熟能詳的詞,和「一級棒」等詞是高頻詞。拿海峽兩岸出版的《兩岸常用詞典》相比較,我們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台灣版(2012) 

 大陸版(2012)

達人

達人

一級棒

一級棒(標註為台灣詞)


     「一級棒」(表示非常優良,予以稱讚)大家也經常說吧!我們不難看出,台灣地區語匯中,使用日語詞相當頻繁,這是跟台灣日治五十年的歷史分不開的。難怪台灣美食家韓良露女士認為,日本刺身、壽司等美食,除日本以外,台灣做得最為正宗。在《台北回味》(2014)書中,她有這樣的評說:台北已經逐漸變成全世界除了日本之外,可以看到最好、最多專門壽司鋪的地方了⋯⋯日本影響台灣文化,甚至改變了台灣人的集體味覺。

     海峽兩岸有着共同的文化淵源,都以漢民族共同語為標準語,習慣上,大陸稱普通話,台灣稱國語(新、馬稱華語),名稱有別,本質相同,都是華人之間的通用語言。由於兩岸長期隔絕的原因,在使用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用法上有差異的詞語(這些差異有時會帶來交際上的不便),形成兩岸中為一方獨有的詞語。比如,大陸方面的「房改、房奴、奔小康」,台灣方面的「眷村、掃街、拜票」,獨有獨用。有些音譯外來詞也出現差異,如:大陸的克隆(源自英語,複製)。台灣音譯外來詞,相當多源自日語,如:歐巴桑(對中老年婦女的稱呼)、歐吉桑(對中老年男子的稱呼),大陸基本不用。

     李行健先生主編的《兩岸差異詞詞典》(2014)是一本富有特色的辭書。前言中說:兩岸差異詞都是漢語言文化的組成部分,「差異」也折射着漢民族傳統文化影響下構詞命名的思維方式,體現着我們民族的智慧。以下為大家介紹《兩岸差異詞詞典》中收錄的一些日本語詞,學會了,你也成了「日之達人」:
敗犬: 形容失敗的、毫無成就的人。源自日本文學作品《敗犬的遠吠》,後來台灣也推出電視劇《敗犬女王》,於是「敗犬」、「敗犬一族」等詞隨即
流行開來。特別是用來戲稱年過三十事業有成的未婚女性。
便當: 即盒飯。源於日語「弁當」,也叫「飯盒」。大陸叫「盒飯」。
居酒屋: 日式小酒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台北的天母、中山北路一帶出現了日式的居酒屋。
卡哇伊: 可愛;可愛的。日語音譯,也作「卡哇依」。
撒西米: 生魚片。源自日語sashimi,也作「沙西米」。

知識窗
       日文的「料理」和早期漢語一樣,表示「處理、照料」的意思,例如:「料理善後」、「料理國政」等,後來逐漸演變為「料理菜餚」,現在,就成了菜餚的專用詞。「料理」在日文,當名詞用,就是「菜餚」( 比如: 懷石料理、韓國料理);當動詞用,則是「烹煮」。日本料理已經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外帶(外賣)壽司專門店隨處可見。

 

 

 

 

 

文:林建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