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說 香港空氣污染的狀況
2013.05.08新聞議題練習紙
背景
香港整個四月天氣欠佳,空氣污染特別嚴重,其中一天,中環和旺角的路邊監測站分別錄得210及205,空氣污染指數是今年新高;至於一般監測站,深水最高達144,其他超標地區包括觀塘及葵涌區。空氣污染對個人及社區均會帶來影響,特首曾表示,改善空氣質素是任內主要工作。環境局三月發表「香港清新空氣藍圖」,解說香港面對的挑戰,並闡述相應政策、配套措施和未來計畫。
新聞重點
‧了解香港空氣現況及近年趨勢
‧探討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
‧分析空氣污染對個人及社會帶來甚麼影響
‧認知《香港清新空氣藍圖》的內容
新聞資料
審視現況
圖表一及圖表二
空氣污染的影響
資料一
去年本港每十三日就有一日的空氣污染指數超標,是八年來最惡劣。空氣污染令人生病,香港大學學者曾經推算,去年有逾三千人因此提早死亡,而放病假不能上班上學,構成健康和經濟雙重損失。政府昨日公布的《香港清新空氣藍圖》,單是取締所有歐盟四期以前的柴油商業車,預計七年後本港即可達到新的空氣質素指標,節省數十億元的公共醫療開支,因長期接觸空氣污染而早逝的人數年減一成四,患上癌症的風險年減一半,目標非常吸引。
摘自2013年3月29《星島日報》社評
資料二
ECA International一年一度的城市排名調查對全球四百多個城市的生活水平進行研究,空氣污染問題令香港排名落後於新加坡及多個澳洲和日本城市。本港的空氣質素比大部分調查報告中的亞洲城市為差,在區內排名只能維持在第五位。調查指,空氣污染仍舊是海外駐港員工難以適應香港生活的主因,直接威脅到香港在區內的競爭力,特別是在經濟復甦初期,企業可能會較難吸引優秀人才來港工作。
資料來源:ECA城巿排名調查
漫畫
改善措施
資料三
張炳良指出,運輸及房屋局一直與環境局緊密合作,在交通運輸方面推行多項有助改善空氣質素的工作,包括力推動巴士路重組、鼓勵公共交通營辦商配合加強環保表現方面採取不同措施、改善過海隧道交通流量分布,透過本地立法實施遠洋輪船排放的國際標準,以上有關措施均有助減少車輛和船隻的排放。
摘自政府新聞稿
資料四
本港的空氣污染源,部分亦來自珠三角的工廠和電廠排放。環境局昨指出,要加強與內地合作,從整個大氣區域作出減排,包括廣東省為工廠採取減排措施,長遠又將香港、澳門和珠三角水域劃為特別排放管制區,控制船隻排放。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指,本港為廣東省的港資工廠推行清潔生產夥伴計畫,改善工廠排放,廣東省亦展開類似工作,期望兩地進一步合作,推動工廠使用清潔技術,以推動區域減排成效,減少煙霧產生。
摘自2013年3月29日《星島日報》
資料解讀
審視現況
圖表一
‧根據環保署數據,總結2007年至2012年空氣污染的趨勢。結果發現,路邊監察站錄得污染指數超過一百天的日數,有上升趨勢,去年稍微回落,代表繁忙街道旁的污染水平很高,車輛排放的污染物十分多。
圖表二
‧本港第一季一般監測站及路邊監測站空氣污染指數分布,反映經常出現「偏高」情況,以中西區、深水、銅鑼灣、旺角最為嚴重。
空氣污染的影響
資料一
‧指出本港空氣污染的嚴重情況帶來的損失,以及推算政府推動藍圖後的效果。
資料二
‧調查機構指出,空氣污染影響香港在國際城市競爭力的排名,因為空氣污染令海外駐港員工難以適應生活,外商投資卻步,認為營商環境不及亞洲其他地方,簡接稍弱香港的競爭力。
漫畫
‧解釋空氣中的污染物對健康帶來甚麼傷害,如增加患上呼吸道疾病及肺癌的機會,可見空氣污染長遠對醫療開支造成負擔。
改善措施
資料三
‧政府在交通方面,針對目前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包括車輛及船隻的廢氣排放,推出相應措施,不過這些措施難以在短期內有明顯效果。
資料四
‧指出空氣污染與內地及鄰近地區的關係。本港部分污染源頭來自內地工廠,要解決問題,須要兩地合作。
涉及單元及主題
單元:能源科技與環境+今日香港
主題: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生活素質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人們的生活方式及社會發展怎樣影響環境和能源的使用?
‧社會大眾、不同的團體和政府,可以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作甚麼回應?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相關概念
‧空氣污濁 Polluted air
‧ 空氣污染指數 Air pollution index (API)
‧生活環境 Living environment
‧呼吸系統 Respiratory system
‧健康資訊 Health information
‧代價 Cost
‧能見度 Visibility
多角度思考
1.根據資料,香港的空氣污染有甚麼趨勢?
建議思考方向:
‧根據環保署路邊監察站的資料顯示,○七年開始,空氣污染指數超過一百的天數愈來愈多,直至去年稍為回落;超過一百即代表空氣污染達「甚高」、「嚴重」水平,影響人體健康的機會愈大;
‧香港整體的空氣污染指數一般是「中等」至「偏高」,不過一些人口密集的地區,如中環、旺角、銅鑼灣,則「偏高」至「甚高」,銅鑼灣更曾達「嚴重」,反映本港的空氣質素並不理想,有待改善。
2.空氣污染為香港帶來哪些影響?
建議思考方向:
‧個人:健康受損,短期反應包括氣喘、咳嗽、胸痛或胸悶等;長期影響有哮喘,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接觸到空氣污染物,病情會加劇。
‧社會:醫療開支增加;營商方面,由於空氣污染不適合海外駐港人員居住,減低外商投資意欲,削弱城市競爭力;污濁空氣令遊客卻步,影響旅遊業。
3.試建議如何改善空氣質素。
建議思考方向:
‧官方:立法管制興建屏風樓、增加城市的綠色空間、車輛減排、審批主要工程時,環境評估對空氣質素有嚴格要求;此外,與內地城市規劃改善空氣質素的措施,如收緊電廠的污染物排放等。
‧市民:減少能源消耗、戒煙、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替代駕車等。
載自2013年5月8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