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自願醫保 能減輕公營醫療系統壓力?

2015.01.22
1341 1341

一、試題(卷二:資料回應題)

資料一
一則有關公營醫療服務的報道
      低保聯去年11月中至12月底以問卷訪問了181名低收入家庭的成年市民,結果顯示,超過八成半受訪者認為現時公營門診服務未能滿足他們的醫療需要。當中近一成受訪者曾致電10次以上才能成功預約服務,超過兩成更因打不通熱綫而放棄預約。有領取綜援的市民指出,公營門診往往不能即日預約,即使一早致電,最快也只能獲安排當日下午到跨區診所看症,因此每當家中小童染上急病如發高燒,她會到私家門診,以免延誤病情,但私營門診診金一般較公營門診金高2至5倍,加重家庭負擔。低保聯促請政府增加公營門診名額及加開夜診,並設立「基層醫療券」為基層家庭紓困。


資料二
一則有關自願醫保的介紹
       有學者認為「自願醫保」保證續保,毋須重新核保,並不設「終身可獲保障」上限。同時為高風險人士提供更佳保障,若承保人投保前已有病症,仍會承保,並為保費封頂。另外「自願醫保」承保非住院治療,例如在日間護理中心施行的內窺鏡檢查,亦包括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磁力共振、電腦斷層和正電子放射斷層掃描等先進診斷檢測,有利病人。

(a)參考資料一,甚麼因素影響香港市民選擇醫療服務?(8分)
(b)「 實行自願醫保有助提升港人的生活質素。」你多大程度同意這說法?試參考資料,並就你所知,加以解釋。 (12分)

二、作答方向參考
(a)參考資料一,甚麼因素影響香港市民選擇醫療服務? (8分)

因素 

 解說

經濟承擔力

‧ 私營門診診金一般較公營門診診金高2至5倍→支出增加→加重基層家庭負擔→優先選擇公營醫療服務

服務質素

‧ 超過八成半受訪者認為現時公營門診服務未能滿足他們的醫療需要→公營醫療服務水平與市民期望有落差

‧ 近一成受訪者曾致電10次以上才能成功預約服務,超過兩成更因打不通熱綫而放棄預約→難以取得使用權→未能便利市民

‧公營門診往往不能即日預約→制度欠彈性→窒礙市民使用


性命安危

‧ 公營門診往往不能即日預約→制度欠彈性→小童染上急病如發高燒→病情變化大→到私家門診以免延誤病情

 

(b)「 實行自願醫保有助提升港人的生活質素。」你多大程度同意這說法?試參考資料,並就你所知,加以解釋。 (12分)

實行自願醫保有助提升港人的生活質素

實行自願醫保無助提升港人的生活質素

     保證續保,毋須重新核保,並不設「終身可獲保障」上限→改善市場上醫療保險的質素及限制→吸引有能力的市民分流至私營醫療市場→縮短公營醫療服務的輪候時間→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更多基層或有需要人士可使用公營醫療→生活質素↑

      政府以40歲為界旨在鼓勵更多市民在年輕和健康時購買住院保險→但這年齡層相對較少出現健康問題→醫療服務的需求相對較少→他們對購買醫保的意欲自然較低→求醫時仍選擇便宜的公營醫療服務→未能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生活質素↓

      若承保人投保前已有病症,仍會承保,並為保費封頂→為高風險人士提供更佳保障→減輕高風險人士醫療負擔→獲得更全面的醫療服務→生活質素↑

     40歲以上的高風險人士,若在計畫實施後一年才加入,他們須繳付的附加保費可能不只是標準保費的兩倍→繳付昂貴的保費→加重經濟負擔→生活質素↓

     「自願醫保」承保非住院治療→涵蓋現時部分住院保障未能涵蓋的範圍→減輕市民使用先進診斷檢測的支出→使用先進診斷檢測↑→更早確診病情→病瘉機會↑→生活質素↑

     計畫旨在減少有經濟能力的中產人士使用公營醫療系統→更多基層或有需要人士可使用公營醫療→只照顧基層而忽略中產→社會分化→社會不和諧↑→生活質素↓

     市民採用「自願醫保」→減輕政府醫療開支→更多資源放於其他範疇,如公共福利→生活質素↑

      港人核心價值為法治、自由、民主→政治意識漸強→關注政治議題如普選特首、廢除功能組別、一國兩制→自願醫保只滿足市民基本需求→非港人最關注的部分→未能提升生活質素

 

三、試題分析

 

涉及單元 

公共衞生、今日香港

關鍵概念

公共衞生: 醫療護理、醫療水平、醫療開支、人手不足、培訓不足、員工壓力、員工流失、門診輪候時間、服務質素、用者自付、自願/強制醫療保險、人口老化、公私營醫療、聘請外地醫生

今日香港: 社會公平、社會和諧、市民負擔、政府政策、政府諮詢、福利主義、中產、低收入家庭

相關議題/新聞

      政府於去年12月展開為期三個月的自願醫保計畫第三階段諮詢,希望藉此計畫改善市場上醫療保險的質素,為有能力和願意使用私營醫療服務的人提供更多選擇,鼓勵更多市民使用私營醫療服務,把有能力的市民分流至私營醫療市場,從而縮短公營醫療服務的輪候時間,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題型分析

(a) 屬分析題,要求考生客觀分析現象或問題,然後歸納出一些原因;此乃常見題型。同學應先從資料找出相關材料(如私營門診診金一般較公營門診診金),然後加入完整的推論、歸納,並套入相關概念詞,以回應題眼(影響香港市民選擇醫療服務的因素)。

(b) 乃評論中帶有比較的題型,同學要把「實行自願醫保有助提升港人的生活質素」與其他可提升港人生活質素的因素(如政治、經濟、環境)作比較,然後再以準則、標準指出實行自願醫保可提升多少港人的生活質素。因為是比較題型,要求學生在作答時可正反兼述,即答案須包含「駁論」。

 

 

四、作答提示
1. 題(a)中提問名詞「因素」與「原因」不同。「因素」必須以一個宏觀的名詞概括同學作答的論點。如上題「私營門診診金一般較公營門診診金」,同學便應以「經濟承擔力」或「經濟考量」等名詞,概括、歸納論點。切記使用動詞描述論點。
2. 若題目沒有要求作答多少個「因素」,能列舉三個或以上者,方可奪得高分。
3. 因題(b)着重同學正反申述的能力,故切忌立場極端;如使用「完全」或「絕對」同意/不同意等一面倒的詞語,造成立場矛盾,影響作答質素。
4. 在題(b)運用駁論時,同學所反駁的角度或觀點,不可跟正面申述的部分出現重複。這樣會使駁論無效,影響正反申述的比例,最終未能奪得好成績。

 

溫佩芳 (恩主教書院通識科老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