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郊野公園值萬金
2015.01.21看語錄識事
今日香港
發生甚麼事?
雷鼎鳴在其報章專欄撰文〈郊野公園的社會成本〉,指開發郊野公園是解決香港住屋問題的良方,因為只要發展一成郊野公園的土地,即可令香港總發展面積增加20%,可以用來興建五十萬個住宅單位,令每名港人平均每年省回四千元的居住成本,反之把郊野公園留着而不能「地盡其用」是浪費。
各界有何回應?
這番言論一出,引起多方評論。支持者認為,房屋問題是香港的「死結」,供應不足的對策就是加大土地供應,守着郊野公園不用是「清高」的說法,無視現實。反對者有純粹從郊野公園的功能出發,指出一旦發展了就不能回頭,因為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後,即使如何補救也於事無補;亦有從「機會成本」分析,如有人認為在市區種植樹木可以抵銷被砍伐的樹林,但實際上要在市區管理樹木其實頗麻煩;另有說法稱,郊野公園基本上是山區和集水區,交通不便,沒有就業機會,難以建樓給基層市民,反而只會淪為低密度住宅或別墅區,未能解決住屋問題。
所有事情以金錢衡量?
金錢只是其中一種衡量價值的方法,金錢讓我們擁有豐富的物質生活,但豐富的物質生活不一定能使我們快樂,所以人們會追求道德倫理、法治和公義這些人文價值。在這事件中,以金額計算每人到郊野公園的價值,似乎忘記了郊野公園的社會功能和利益,如都市人的精神靈性和身體健康、清新空氣的提供等。
反思
你是否認同開發郊野公園?香港房屋問題的癥結是否土地供應不足?還是有其他原因?
載自2015年1月21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ML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