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明清式木製家具 構中式人文空間

2015.01.20
1300 1300

文化頭條 E08 家居王

【今日焦點】中式家具向來予人老氣沉鬱的感覺,今期介紹的大葉黃花梨家具就一反傳統,在設計上融合西方元素,既有「對鏡貼花黃」的韻味,又不失明亮寬敞的現代感,梳妝鏡上照出非凡寢室。明式家具更進駐海邊咖啡廳,搭配現代家居設計,新潮、型格、多變。農曆新年將至,是時候將家居變身,迎接羊年啦!

明式Style 簡單易襯

明式Style追求簡單優美,最適合搭配現代家居。海邊咖啡廳的大堂就放置了兩張造型簡單的圈椅,搭配格仔紋地毯和咕,新潮時尚又不失文化氣息。原來,明朝時的家具多由文人擔任設計師,故桌椅間多蘊含着不同的文化喻意。他們選用黃花梨木,務求展現出木材的天然紋理色澤,符合當時質樸自然的審美觀。這不就是今日常說的簡單就是美嗎?整體造型簡單,綫條多方圓對比,橫直配搭,既暗喻為天圓地方,又予人簡潔利落的感覺。

穿越清朝 華麗再現

中式家具以明、清兩朝為標誌,「清式家具」有別於明朝的典雅古樸,旨在追求富貴華麗,雕琢繁瑣,造型龐大。若將它們置於樓底較高和空間光猛的居室中,木色金黃柔和,足以營造英式皇宮裝潢的效果,又不失中國風,處處流露出富麗堂皇之氣。古人視家具為財產,認為家具必須代代相傳,有錢人家多選用可流傳百年而不腐壞的硬木。達官豪紳甚至利用家具來炫奇鬥富,據《天水冰山錄》所記,嚴世蕃被抄家時,家中藏有7,444件家具,令人驚訝。

有趣家具知多少

福壽紋太師椅:一張椅子為何膽敢自稱為「太師」?傳說,太師秦檜坐在椅上,仰頭時頭巾跌落,吳淵有見及此,立馬改裝出「太師椅」,拍了個又響又亮的馬屁。

直欞架:古時民間戲稱此櫃為「氣死貓」。如何氣死貓?古人多用此櫃來儲存食物,家貓雙眼可見,雙爪卻不可觸摸,可怒也!今多用於存放書籍、畫軸,或展示物品。

貴妃榻:貴妃榻傳說是專門為楊貴妃而設計的,又傳是慈禧太后嫌棄羅漢牀太男性化,而命人設計而成。因其專供婦女休息之用,故又稱為「美人榻」。


椅子不是中原物

秦漢時期,古人習慣是席地而坐,沒有椅子,坐具就是「牀」,故《說文解字》中解釋:「牀,安身之坐者」。漢靈帝時,從北方傳入了「胡牀」,即是今日常見的矮凳,雙足交叉,可以折疊,這就是日後「交椅」,可謂是中原第一椅。唐年間,生活方式改變,垂足而坐開始流行,人愈坐愈高,雙足懸起,椅子漸漸從「牀」分化出來,並於宋朝時廣為人知,正式定型。

睡覺不睡「牀」

在牀上睡覺是常識吧!偏偏古人不愛睡牀,而愛睡在「榻」上。榻略低於牀、體形較窄,輕巧易攜,多掛於牆,故《釋名.牀篇》定義:「長狹而卑者曰榻」。古人睡覺有大睡和小睡之分,大睡多指夜晚的睡眠,用「牀」;小睡指午休小憩,用「榻」。而「榻」更常用以招待較親近的客人,漢朝郡守陳蕃就曾以牀榻招待學問高深的徐孺,被傳為一時佳話,更形成「下榻」的說法。

桌子不如案高級

書桌、辦公桌在今日極為常見,但古時並不流行,辦公用的家具多是「案」。「桌」的四足直接頂着四角,「案」的四腳不在四角,反而是在案的兩側向裏收(圖)。「案」比「桌」高級,多用於正式、嚴肅的場合,例如公堂之上,官老爺用的必是案,而非桌。基本上,有甚麼「案」就有甚麼「桌」,除了飯桌,吃飯這回事是人類基本需要,無分高低。

硬木不落鐵釘

傳統家具以榫卯結構製造而成,不需任何鐵釘和膠水就可拼合整件家具。「榫卯」是一凹一凸結合方式,凸出部分稱為「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可恰如其分地咬合,使木材二合為一。每個構件看似單薄,結合之後卻可以承受千斤之重,最經典的是「燕尾榫」,傳說由魯班發明,被喻為「萬榫之母」。

延伸活動 奇思木:中式家具文化導賞團
網址:http://www.qisimu.com/zh-hant/exhibition2

 

文:大杰二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