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H7N9危機 慎防失控!

2013.04.22
1278 1278

H7N9禽流感來勢洶洶,跟H5N1和沙士病毒「交過手」的香港,可謂作戰經驗豐富,但社會大眾和政府部門的應對,有沒有進步呢?看看市民大眾的反應,處驚不變是最高境界;至於政府的決策官員們,由於事涉人命,要果斷之餘又要多做一點點。我們不妨嘗試用此標準去衡量今日處於H7N9陰霾下的香港,看看情況如何!







公共衞生+今日香港+全球化

主題:對公共衞生的理解+科學、科技與公共生+生活素質+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探討問題
(按教育局指引)
‧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怎樣受經濟、社會等因素影響?
‧科學與科技的發展怎樣影響人類對公共衞生的理解?
‧處於不同文化下,健康資訊、社會期望及個人信念和價值觀,如何影響人們對公共生的理解?
‧科學與科技能否為預防和控制疾病提供新的解決方法?
‧社會各界、政府及國際組織在維持及推動公共生方面會面對甚麼挑戰?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全球化有甚麼特徵和發展趨勢?

禽流感,對香港人來說毫不陌生,如H5N1病毒──同學可能從小聽到大,就連傳染病專家都說H5N1禽流感已經成為香港的本土病⋯⋯。不過,像智能手機型號不斷更新一樣,新一代的禽流感已「隆重登場」,一出台已導致多個死亡個案!

病例個案 令人憂慮?

H7N9禽流感月前在內地華東出現,消息甫出現,即時引起香港以至全球的關注,因為全球化下人們交流頻繁,加上內地生文化欠佳,大家都擔心中國不知會在何時把新病毒輸出至其他地方。

幸好,病毒暫時未有走出中國,至四月中,全國確診個案有六十多宗,其中有十多宗死亡個案。

搶購防疫物品

請大家回想四月初,首次聽到H7N9禽流感出現並有致命個案的消息時,有何反應?相信會有點不安和擔憂吧。事實上,香港曾經歷禽流感和沙士病毒肆虐後,特別是後者的慘痛經驗,大家都如驚弓之鳥,得悉H7N9在內地「殺人」,就已經到藥房購買防疫用品,一時間令口罩、潔手液之類物品供應緊張。

訊息真假難辨

香港人對疫情的憂慮,還反映在一則又一則在手提電話WhatsApp瘋傳的訊息(請看P.11「延伸回應題」),一時說本港已有人確診,一時說醫院已實施緊急措施,又把疑似個案的出現說得香港好像快要「淪陷」似的,就連股票市場亦大跌和應;四月首周,當內地又公布多了幾個確診個案後,港股恒指應聲下挫六百一十點,跌幅超過百分之二點七,較全球各主要股市跌得多。

疫情似未失控

由首宗人類感染H7N9的出現,短短兩周,內地每天依然有新增個案,病毒甚至由華東北上去了北京,一名七歲女孩染病;情況看似不妙之時,大家似乎又看不到病毒有失控象,因至今沒有大規模爆發,而且部分早前染病者亦漸漸康復。雖說香港人對疫情感到憂慮,但數周下來,又似乎表現鎮定,靜觀其變。

請思考:
香港市民普遍的表現如何?你認為是反應快捷?過分緊張?還是處變不驚?不同的表現會有甚麼不一樣的後果?你認為市民的表現理想嗎?

防疫表現 有否改善?

市民對疫情的過分憂慮或許會造成社會上不必要的恐慌,但作為政府,也可以用如此態度去應對有可能爆發的疫症嗎?

十年前,沙士病毒奪去了香港二百九十九人的生命,當年港府的抗疫表現飽受抨擊;十年過後,香港或會面對同樣具有殺傷力的H7N9禽流感,表現會不會有所改善?

細數應變措施

特區政府似乎已吸收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按章工作之外,亦願意多做一點來穩定民心。來,大家一起來數一數!

‧在本港出現第一宗懷疑染病個案時,各個相關部門即召開緊急會議,了解情況及定下對策;
‧根據「流感大流行應變計畫」,本港仍處於戒備級別,但會採取額外措施,包括:在文錦渡口岸抽查進口活禽鳥做H7禽流感病毒快速測試,如發現任何禽流感病毒,會即時局部或全面撲殺有關家禽,並停止進口內地家禽;
‧加派人手抽查入境旅客體溫;
‧加強巡察和清洗家禽批發市場、公眾街市和街道。又發信至全港學校、老人院舍和商場,要求加強清潔。

令人驚喜的是,政府特別公布了醫管局防疫用品的存量,仔細地說出醫管局有三千八百萬個外科手術用口罩和一百四十萬個N95口罩,並有一千八百萬劑有效治療H7N9的特敏福儲備。

請思考
面對可能爆發的疫症,政府的行動夠快嗎?決定夠果斷嗎?對策是否具有針對性?可以叫市民大眾安心嗎?公開醫管局防疫用品的存量,目的又是甚麼?

資料庫:禽流感會人傳人嗎?
目前,人類感染H7N9禽流感的個案,據知都是因接觸禽鳥而染病。全球專家最擔心的是有人類受感染後,禽流感病毒在人體內成功「洗牌」變種,製造出全新病毒變成人傳人。
病毒本身沒有吸取營養和生殖能力,必須依附其他生物的細胞才能生存和繁殖。協助它們生存的就是流感病毒最外層的H和N蛋白(在顯微鏡下可見到形狀是一支支的東西)。H蛋白即血凝素的簡稱,負責協助病毒依附在生物細胞,使其受感染;N蛋白即神經胺酸酵素的簡稱,負責破壞生物的細胞,使病毒自由傳播。
現有十六種H蛋白,而N蛋白則有九種。H和N的不同種類的蛋白組合,就是不同類型的流感病毒。
當病毒找到可寄生的歸宿 (學名:宿主),例如候鳥的禽流感病毒,入侵至雞隻,H和N蛋白不但協助病毒寄生和破壞雞隻的健康細胞,還大量複製致病病毒,在複製過程中,更能夠與宿主的細胞交換基因,醫學界稱之為「洗牌效應」,像把五十二隻啤牌的排序「大兜亂」,使新生病毒的基因排列與原來的不同,同時使H和N蛋白產生變化,出現變遷(Shift)成為一種全新病毒。
假如全新的病毒變得可以人傳人,由於人體對這個陌生病毒沒有免疫力,會輕易被感染,一旦新病毒是破壞力驚人,人類社會就面臨大災難了!

相關辭彙
‧病毒 virus
‧疾病傳播 disease spreading
‧疾病控制 disease control
‧大規模疾病 epidemic disease
‧疫苗 vaccine
‧醫療科技 medical technology
‧判斷 judgement
‧消毒 (滅菌) sterilisation
‧措施 initiative
‧診斷 diagnosis

Mind Map:內地H7N9禽流感對香港的影響


學習教材

致命病毒衝擊飲食文化!

資料回應題

請看時事漫畫,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
時事漫畫表達了一個甚麼現象?
2.動物和人類社會出現致命病毒有何關係?
3.以改善食店的生情況來保存相關的飲食文化,你認為可行嗎?

建議答題方向
1.
中國人喜歡以野生動物入饌的文化,即使經過○三年沙士一役亦沒有改善。
2.存在於動物身上的病毒,特別是野生動物的病毒,本與人類無關,但病毒有洗牌效應,如野生動物跟人類社會接觸愈頻密,就愈容易將本來不知名的病毒,傳給人類社會的家禽家畜,然後洗牌「變臉」傳給人(人類無免疫力,所以一旦感染就容易致命)。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同學可首先強調保存傳統飲食文化的重要性,然後講出生命的寶貴凌駕一切;雖然改善生情況是較理想的做法,但是難以監察和不能保證不會出岔子,例如直接進食都會出問題,而不是周圍環境安全生就可避免,所以有些事是要果斷取締。)

延伸回應題

請看一段早前通過手提電話WhatsApp瘋傳的訊息,然後回答問題。相關訊息已被澄清,實屬流言。


多角度思考
智能手提電話普遍,讓訊息交流更快捷更方便,你認為是否有助抗疫?

建議答題方向
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思考方向提示如下:
1.先分析個案
‧訊息正面,提醒病毒來勢洶洶,呼籲大家小心、注重個人生對抗疫症;
‧虛假的消息,會引起公眾的憂慮,甚至造成恐慌。
2.思考
‧科技讓訊息傳播迅速,假設是真有其事,市民可以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對控制疫情有否幫
助?
‧由於消息來源未必可靠,但對於性命攸關的事,是否應抱「寧可信其有」的心態?面對其他的消息(例如無關重要的八卦新聞)又如何?
‧對於消息來源可靠性的問題,查閱官方消息或有公信力的傳媒機構可否補其不足?

參考資料
網頁
‧流感大流行應變計畫
http://www.chp.gov.hk/files/pdf/erib_preparedness_plan_for_influenza_pandemic_2012_2012080601_tc.pdf
‧世界生組織關於禽流感資料
http://www.who.int/csr/disease/avian_influenza/en/
書刊
‧《流感病毒如何讓人致命》
作者:葉亞璇  出版:星晨

載自2013年4月22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