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備戰文憑試系列──核能爭議

2015.01.14
1254 1254

能源問題一直是香港,以至全球都關注的問題。二○一一年,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引發海嘯,繼而觸發福島核事故,令不少香港人注意到身處大亞灣核電廠不遠處的我們的安全問題,同時反思核能源的可行性及其潛在風險;但亦有人認為核能可以解決空氣污染問題,甚至是更環保的能源。
在過往的文憑試中,沒有直接問及核能的問題,但由於去年新能源組合諮詢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而台灣方面,反核四示威不斷,再加上福島核事故的情況仍未改善,因此同學們須多加留意相關議題。

能源科技與環境+全球化









Tips:勿死記相關概念

考評局報告多次提及學生傾向死記硬背「相關概念」定義,沒對題入座,或出現背定義答錯題的情況,甚至有學生以定義堆砌答案;這些做法根本無助取高分。同學應細心審題,留意重點提問字眼,對焦地回答問題,並加入適當的相關概念,以顯示對議題的充分理解。



核能vs化石燃料

好處
◆在產生電力的過程中,使用核能會比使用化石燃料排放更少溫室氣體,能紓緩全球暖化問題;
◆只需極少量的核燃料便能釋出大量能量(一千克鈾-235的完全裂變可產生相當於二千五百噸煤燃燒所釋放的能量);
◆核能發電所產生的廢料,相對使用化石燃料較少;
◆化石燃料終有殆盡的一天。

壞處

◆核能發電會產生核廢料,而核廢料一般仍帶有高輻射性,不小心處理會造成泄漏;
◆核電廠萬一發生意外,核輻射綫會泄漏到環境中,對附近環境造成損害。

核事故對環境的影響

◆如果核電廠爆炸,核輻射綫會直接暴露在大氣中,令附近的生物死亡;
◆核電廠爆炸後會產生大量帶有輻射的小碎片,它們隨風飄到遠處,令遠處的生物亦因受輻射影響,產生變異;
◆核電廠一般會建在海邊,而帶有輻射的小碎片可能泄漏到海水中,或在救援的過程中使用海水降溫,這些帶有輻射小碎片的水亦會流回海中,隨着海水的流動飄到遠處;
◆較輕的放射物會飄到雲上,並飄到遠方,再經由降雨重回地面;
◆一般核電廠所使用的核燃料的半衰期極長,即是它的放射性須要長時間才能減至一半,因此萬一這些燃料暴露在環境中,會對環境造成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影響。

核事故對人類的影響

◆帶有輻射的水流到全球,人類有可能會在不知不覺間喝下這些輻射水;
◆農夫使用輻射水來灌溉農作物,農作物內含有放射物,人類有可能會吃下這些具放射性農作物;
◆在海中生活的海產亦會因為接觸到含有放射性的小碎片而帶有放射性,當人類進食這些受污染的海產,放射物會隨之進入人體;
◆當其他動物吃下放射性的植物,或放射物沾在其毛皮上,人類在進食這些動物時,放射物亦會隨之進入人體;
◆人體接觸這些放射物後,細胞可能產生異變,形成癌症;
◆畸胎出現的機會率或會上升。

經濟效益角度

支持核能發電
◆極少量的核燃料便能產生極大電量,而核燃料的費用比化石燃料低廉;
◆處理核廢料的費用較處理化石燃料低廉;
◆核燃料的價格比化石燃料較不受國際價格波動影響。

反對核能發電
◆化石燃料發電廠的興建成本較核電廠便宜;
◆萬一發生核事故,修復資金、興建石棺等的費用極為高昂。

商品全球化
◆萬一發生核事故,四周的環境受到破壞,放射物污染食物和各產品的原材料。這些產品和食物會帶着放射物透過出口到外地,影響其他地方的人。

資料庫:未來發電燃料組合(Future Fuel Mix for Electricity Generation)
香港的燃煤發電機組將於二○一七年起陸續退役,為了應付愈來愈高的電力需求,以及配合減排目標,環保署早前提出了兩個新燃料組合方案。雖然核能發電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但因為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引發的一連串核危機,令港人憂心不已,因此環保署在提出新燃料組合時,承諾核能發電的部分將由二○一三年的百分之二十三,減至百分之二十。

資料庫:緊急應變計畫區(Emergency Planning Zones)
在三一一大地震後引發的福島核危機,令不少港人擔心,如果在我們附近的大亞灣核電廠發生意外,泄漏輻射,我們該往何處逃?
事實上,香港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標準,已經定立了兩個緊急應變計畫區:
應急區一(20公里):大亞灣核電站方圓二十公里範圍內將採取煙羽防護措施,包括撤離、屏蔽或服用甲狀腺封閉劑。香港境內位於這個應急計畫區的陸地只有平洲。
應急區二(85公里):全港將實施飲食防護措施,監控核電站周邊地區進口、本地生產或供應的糧食、禽畜和食水。
資料來源:大亞灣應變計畫

新聞資料

粵港提升核事故 24小時通報
福島事件後令大眾關注核電安全。粵港兩地決定提升核事故通報機制,若廣東省內核電站發生安全水平可能下降或輻射影響局限於核電站某部分的事故,將於二十四小時內通報港方;而○級事故則於兩個工作天或七十二小時內通報港方。
摘自2014年11月28日《星島日報》A36

福島米恢復出口 率先銷星洲
日本全國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JA全農)周一宣布,自二○一一年福島核災後停止出口的福島縣產大米,即將恢復出口。
這是核事故後收割的福島大米首次出口,目的地是新加坡。按計畫新加坡國內日式超市將於周五起,開始恢復銷售福島大米。
這次輸往新加坡的福島大米是福島縣須賀川市生產的三百公斤越光米,這批大米已經運抵新加坡,預計於周三前後完成通關手續。
摘自2014年8月19日《星島日報》A25

福島核廠抽地下水 下月排入大海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根據旨在處理福島第一核電廠核污水的地下水分流計畫,昨早開始從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專用水井內抽取地下水。待確認水質無受污染,將在下月中之後把這些地下水排放到海中。
摘自2014年4月10日《星島日報》A27

靜岡茶葉 再發現微量輻射

福島核事故發生三周年,本港再發現有核污染日本茶葉進口。食安中心昨在產自靜岡縣的「玉露和翠」茶葉的樣本中,驗出每公斤含八貝可銫-134及廿二貝可銫-137,未超出國際標準,有關產品並無流出市面。
摘自2014年3月22日《星島日報》A19

香港核學會 倡調高用核電比例
燃煤、核能及天然氣佔本港發電燃料組合的比例分別為五成四、兩成四及兩成三。香港核學會認為,天然氣價格較燃煤及核電高三成,建議調高使用核電的比例。該會指出,核能價格與燃煤相若,只有核能才能同時減低碳排放及電費。對於核安全問題,學會建議港府加強供港核電的檢測認證及環境輻射監測,同時定期演習,又認為內地應提高核電站的透明度,確保符合安全標準。
摘自2014年3月11日《星島日報》A10

台灣公投 定四核電廠命運
台灣當局決定就是否停建第四座核電廠舉行全民公投,國民黨昨公布核四公投案主文與理由書,羅列出支持、反對的理由。理由書指出,反對核四廠是核能不是最安全發電方式,而核廢料存放處所難尋;加上台灣地震、風災多,一旦泄漏輻射,民眾難以疏散。支持則指,核電是無二氧化碳排放的發電方式;若停建核四或令電費飆升;此外,核四不投入運作,將無法如期淘汰老舊的三座核電廠,潛在風險更大。
摘自2013年3月8日《頭條日報》P65

參考資料
◆環保署:未來發電燃料組合公眾諮詢
http://www.enb.gov.hk/tc/resources_publications/policy_consultation/electricity_generation.html
◆中電核能資源中心
https://www.clpgroup.com/nuclearenergy/chi/education1/resource_center.aspx
◆綠色和平:我反核
http://www.greenpeace.org/hk/sites/no-nuclear/
◆天文台:核事故監察特別網頁
http://www.hko.gov.hk/radiation/ermp/rmn/applet/map/rmn_latest_link_c.htm
◆大亞灣應變計畫
http://www.dbcp.gov.hk/chi/info/index.htm
◆國際原子能機構
http://www.iaea.org/About/

相關《通識大全》專題
◆港減燃煤倡環保 改用內地供電 變相污染?
http://goo.gl/r4M6rR
◆核能 好.不好
http://goo.gl/XBtUIR
◆台灣公投反核四
http://goo.gl/U1tdrp
◆美核廢水泄漏引憂慮 審視全球核能發展
http://goo.gl/WeUAGR
◆3.11一周年 日本災後重建 經濟民心待興
http://goo.gl/kxd6L6
◆福島事件引民眾反思 父母身教 帶子遊行反核
http://goo.gl/ArHbfb
◆日本核災 引爆全球核反應
http://goo.gl/H0DgbZ
◆福島事故敲警鐘 開發再生能源 非核不可?
http://goo.gl/AUyAsT

模擬練習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2013年7月17日本地報章刊登的新聞摘要
早前江門市政府擬興建核燃料加工廠,引起當地市民反對,有關的反核聲音已傳到香港。多個環保團體指出,根據內地規劃,本港周邊包括大亞灣、陽江、台山市,海豐等,約有二十組核電機組正在使用或籌建,擔心一旦發生核事故,將威脅港人安全。
立法會議員涂謹申擔心,萬一核電廠發生意外,位置最南邊的香港居民避無可避,他早前已去信特首辦,對政府沒有主動了解江門核燃料加工廠計畫感到失望。
保安局回應粵港兩地政府核事故監察和通報安排等事宜作定期檢討,港府亦建立了輻射監測系統,以監測本港環境、食物和水的輻射水平。

資料B:


資料C:香港核電投資有限公司對核電的簡介
核能是一種安全可靠、符合環保,並且可以大規模生產以滿足需求的零碳排放的能源。
雖然從一顆原子中取得的能量少得微不足道,但由於一丁點的物質都含有數以十億又十億計的原子,所以微量的物質也可以產生大量的核能以作生電之用。具體地說,一小粒只重約7克的商用級鈾,可產生相當於燃燒半噸煤或1.5桶石油的能量。核電是一種能量密集的能源。多年來,世界各地的核電站不斷採用安全和有效的方式,從少量的核燃料提取商用規模的電量。此外,核電只帶來少量的廢物,其中除小部分會按照程序審慎地排放到環境之外,大部分都會被隔離存放。即使說,核電在達到商業化的同時,對環境只帶來極輕微的影響。

問題:
(a)試根據資料A及B,指出一般人擔憂核能發電的原因。(4分)
(b)「核能是一種安全可靠、符合環保,並且可以大規模生產以滿足需求的零碳排放的能源。」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此說法?解釋你的答案。(8分)

Tips:過往題型參考
1.在樣本試題試卷一中,曾經問及香港用電量問題與香港人生活模式的關係,以及這種習慣對會怎樣影響生活素質,題目亦要求同學提出建議,以減低影響。
2.在二○一四年的文憑試卷一中,有比較不同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問題,資料中亦有提及核能發電較風力發電佳;而問題部分,則要求學生評論可再生能源的效益與工廠位置與污染程度的關係。

名師解題
葉一知老師(中大新聞系碩士、葉一知通識教室@智雅教育、facebook:[email protected]

建議答題方向:
(a)
資料A提及「一旦發生核事故將威脅港人安全」,資料B則是由主婦聯盟發起的大遊行,目標是「爭取綠色家園」,由此推斷,一般人擔憂核能發電的原因是害怕核事故一旦發生,後果將十分嚴重和長遠。
首先,一旦發生核事故,後果將是災難性的。輻射無色無臭,無法抵擋,也無法消除,影響人數比起任何一種大爆炸還多。受輻射感染後往往不會即時死亡,卻會患上因細胞異變而導致的惡疾,如癌症、畸形發育等。
而且,輻射泄漏的影響十分久遠,可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禍延下一代。成年人受到輻射感染,即使多年沒有病變,但也可能在生育時發現誕下畸胎的可能。還有,福島核災難顯示,輻射會入侵食物鏈,在我們不知不覺間通過進食進入身體,破壞生態,環境需要很長時間復原。這是為甚麼資料B出來反核的是「主婦」,因為她們為了下一代,希將他們有一個安全的綠色家園。
(b)
題解:這個問題全球都熱烈討論中,各有表述。以下分列雙方論點,以資參考。但須謹記,你必須有一個清晰立場,並提出駁論,反駁對方論點以維護你的立場。
支持論點:
‧核能效率高,發電量可比化石燃料大一千倍(大規模生產);
‧核電不會排放引致全球暖化的二氧化碳,亦不會釋出造成酸雨的硫質或氮質,故不會造成空氣污染(符合環保的零碳排放能源);
‧放射元素蘊藏量豐富,預計可使用二百多年(可滿足日益增大的能源需求);
‧電力供應充足穩定(可靠);
‧核安全技術成熟,各國也不斷加強監察,核事故比率可說是眾多能源中最低(安全)。
反對論點:
‧核能安全備受爭議,即使專家如何保證,萬一意外發生,其後果將是災難性、毀滅性(不安全);
‧在地震、海嘯等天災下,多堅固的核電廠也可以不堪一擊,造成核災難(不安全可靠);
‧除了天災外,自2001年美國911事件後,全球也極為關注恐怖襲擊問題;如果恐怖分子採取自殺式攻擊,如以小型飛機連環撞向核電廠,後果也相當嚴重(不安全可靠);
‧以往美國發生的三哩島核泄漏事故和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的核爆炸意外,除導致大量人命傷亡,亦對自然環境生態造成嚴重破壞(不安全可靠、不環保);
‧日本福島核事故更顯示核輻射可污染食物鏈而影響全球人類(不環保);
‧核廢料處理困難,暫時的處理方法是將核廢料埋於地下百米深,但人類還未知這些核廢料會否有一天危害環境。地底核廢料加速積聚,潛在風險必然上升(不環保)。
簡而言之,核能在能源效益、零碳排放和滿足能源需求上的優點,是難以駁倒的,但其是否安全、可靠、環保,以及事故發生導致的後果,則有很大爭議。

Tips:葉sir提供應考小貼士
解題時不要混淆「辨認立場題」和「表述立場題」。如果題目問「資料是否支持這個說法」,便屬前者,那麼你對該說法的立場可以拋開,因為題目只要求你判斷資料引申的立場;如果題目問「你多大程度 / 是否同意這看法」,便屬後者,你須提出立場並為立場提出合理論據。

載自2015年1月14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Venus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