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島事件引民眾反思 父母身教 帶子遊行反核
2011.05.04新聞摘錄
400人遊行促停核電計畫
綠色和平昨發起反核遊行,有逾四百名市民參與,數百名參加者在手腕繫上黃絲帶,由各團體代表手持巨型「停止擴核」標語,推動約一點八米高的木刻反核模型,沿途高呼口號,由中環遮打花園遊行至政府總部。當中不少家庭更總動員反核,聲言「不想核能禍及下一代」,欲藉此活動教導兒童認識核危機。綠色和平指自福島事件後,全球多國及內地先後宣布暫停、擱置或取消核電計畫,唯獨港府卻無動於衷,故要求環境局最遲於周五宣布擱置增加使用核電計畫,否則不排除會發起進一步的行動。
環境局則回應,指政府承諾在決定未來的能源組合時,必然將安全列為首要的考慮,以科學和理性的態度,借鑑福島事故的經驗,審視事件對核電應用和發展的影響,考慮周全,審慎而行。
摘自 2011年4月25日《星島日報》A10
能源科技與環境
主題:能源科技的影響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環境的轉變對能源科技的發展有何啟示?
‧能源問題怎樣影響國際關係,以及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相關概念:大亞灣核電站(Daya Bay Nuclear Power Station)
廣東省大亞灣核電站是內地首座商業規模核電站,採用法國核技術和英國的汽輪機發電機設備,總裝機容量達1,968兆瓦,自一九九四年展開商業運行以來,每年發電量一般超過一百四十億度,其中七成電力供應香港,其餘三成供廣東省使用。大亞灣核電站提供的電力,取代以化石燃料發電,令香港每年減少排放七百五十萬噸的二氧化碳、數以萬噸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以及數以百噸的懸浮粒子。
資料庫:大亞灣核電站退役的處理方法
根據大亞灣官方網頁顯示,大亞灣核電站的預計壽命至少為四十年,電廠將在停止運行後安排退役。
退役步驟包括:
‧取出反應堆內的核燃料,進行封存及後處理;
‧清拆常規島和其他常規設施;
‧將反應堆廠房和其中的設備隔離數十年至一百年,以降低其輻射水平,此後將予拆除,並將帶放射性的組件作為中度放射廢物處理;
‧清拆反應堆廠房後,廠址可作其他用途。
多角度思考
1.試分析反核人士所持是甚麼理由。
2.試指出香港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限制。
建議答題方向
2.香港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限制:
‧先天條件:香港缺少像水力能和地熱能等比較大型的可再生能源資源,而發展太陽能和風能有土地上的限制。
‧成本:在可再生能源資源充足的地方,水力能、地熱能和風能發電的成本可與傳統發電方式相若。目前來說太陽能發電成本則高於傳統發電方式,不過很多時為沒有把傳統發電方式的「環境外部成本」計算在內。
參考資料
‧綠色和平反核網頁
http://www.greenpeace.org/hk/news/activities/no-nuclearrally-424/
‧香港反核「始祖」訪問
http://news.hkheadline.com.hk/dailynews/content_hk/2011/04/15/145366.asp
載自2011年5月4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