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核廢水泄漏引憂慮 審視全球核能發展
2013.03.04新聞摘錄
美國華盛頓州漢福德六個地下核廢料貯存槽有輻射廢水外泄,但當局強調不會對公眾健康構成即時威脅,因需時多年才會抵達地下水源。
能源部上周通知華盛頓州,指漢福德核廢料處理場一百七十七座放射性液體貯存槽中,有一座貯存槽發生外泄,其中一個每年外泄三百加侖。發生核泄漏的原因,估計是貯存場的有效期已過了二十年。當地官員表示,核廢料庫附近的測試沒有發現更高的輻射水平。
能源部長朱棣文周五通報華盛頓州州長恩斯萊,至少有六座貯存槽有輻射廢水外泄。恩斯萊表示,這個消息「令人不安」。他的發言人史密斯說:「朱棣文指實際上已發現更多貯存槽輻射外泄,至少有六座,可能還有更多。我們當然感到憂心,因為我們還沒獲得任何關於外泄範圍、外泄已持續時間的資料。
專家估計,這些年來當地累計漏出的核廢料共有一百萬加侖,不但會污染附近地區的土壤,亦可能影響太平洋西北部最大的河流哥倫比亞河。
(摘自2013年2月24日《星島日報》A16)
能源科技與環境
主題:能源科技的影響+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能源科技的發展怎樣影響能源的開發和使用?
‧能源科技的發展在甚程度上引起或解決環境的問題?
‧科學與科技可以如何配合可持續發展?有何限制?
‧人們的生活方式及社會發展怎樣影響環境和能源的使用?
‧社會大眾、不同的團體和政府,可以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作甚麼回應?
小資料:漢福德核設施
漢福德的核廢料貯存槽主要存有二戰時期美國為製造原子彈而生產的。1943年,美國聯邦政府興建漢福德核設施,作為製造原子彈的極機密「曼克頓計畫」(Manhattan Project)的一部分。美國投到日本的兩枚原子彈就是在這裏製造。
漢福德直至1989年才停止生產,如今已成為美國境內污染最嚴重的核廢料場。為了清理漢福德核設施,聯邦政府每年耗資二十億美元,是全美核清理預算的三分一,這項工作預料仍會持續數十年。清理工作的重點是建造一座工廠,將數百萬公升核廢料轉換為與玻璃一樣的物質,以安全貯存。
相關概念:核廢料(Nuclear waste)
泛指在核燃料生產、加工和核反應爐使用過、不再需要的和具有放射性的廢料。由於核廢料釋出的射通過物質時,會發生電離和激發作用,對人類和生物造成輻射損傷,因此在處理核廢料時要非常謹慎。核廢料一般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特徵是具有放射性、危害性(會引起輻射損傷)和釋放熱能。核廢料釋放的輻射無法以一般物理、化學或生物方法消除,只能靠放射性核素自身的衰變逐漸減少。
多角度思考
1.核廢料一旦泄漏,將對環境和生物構成哪些威脅?
*2.目前美國處理核廢料問題上存在哪些隱憂?
3.你認為美國核廢水泄漏事故,會否影響全球未來的核能發展?
*建議答題方向
2.美國處理核廢料問題的隱憂︰
現存設施落後︰今次外泄事件主要因為所有貯存槽早已超過原設計的二十年限期,凸顯設施老化問題嚴重,恐怕未來外泄的機會將會增加。
經費不足︰美國聯邦政府每年花費約二十億美元清理漢福德核廢料場,已佔全國全部核清理預算的三分一,目前大多數資金已用於興建一座新工廠,把地下核廢料轉換成類似玻璃的物質,以便貯存,但工廠項目估計需123億美元,遠超出預算而令工程施延,預計到2019年才可投入使用。在工廠落成期間,現存核廢料廠外泄風險相應增加。
危機意識低︰漢福德的核廢水外泄事件原來並非首次發生,政府認為沒有構成即時健康風險而未有對外公布,今次事故亦未有作出令居民安心的緊急應變措施。美政府的危機意識低,令人懷疑是否有能力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核廢料泄漏風險。
參考資料
網頁
‧國際核與輻射事件分級
http://www.dh.gov.hk/faq_tc.html
‧能源通識站(中電)
https://www.ls-energy.hk/kl_energy_02.php#2.4
載自2013年3月4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