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樂器知多少
2015.01.06文化頭條 C1娛樂快訊
金曲頒獎禮 中國風跑贏九條街
【本報快訊】十大中文金曲昨晚開爐,中國風歌曲大獲全勝,囊括了八首金曲。準新郎周杰倫的〈天涯過客〉年底才面世,走勢凌厲,旋即登上各大流行榜榜首,不只位列十大中文金曲,更一舉奪下亞太區最受歡迎金曲。五月天的〈入陣曲〉旋律激昂強烈,助《蘭陵王》迷倒眾生,非一般中國STYLE,榮登全球華人最喜愛中文歌曲。
天涯過客 歌詞最動人
〈天涯過客〉歌詞由方文山操刀,一句「驀然回首,你在渡船口」秒殺了無數少男少女心。這原來出自宋朝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古代的音樂和文學密不可分,宋詞既是文學作品,亦是當時的流行曲。每一首都有專屬的曲調、節奏,唱起來,或婉轉動人,或慷概激昂。遠至先秦時期,《詩經》中記載的詩歌也是流行各地的民歌,或是由樂官、公卿等創作的樂曲。
入陣曲 五音夠晒數
〈入陣曲〉這歌名大有來頭,北齊時已有〈蘭陵王入陣曲〉。公元564年,邙山戰役中蘭陵王領五百勇士攻入北周,使北齊反敗為勝,將士們於是寫此歌來讚美蘭陵王。古時的寫歌較今日容易,當時通用的音階只有五個,分別是:「Do」(宮)、「Re」(商)、「Mi」(角)、「So」(徵)、「La」(羽)。難怪戰士也能創作!此曲後來成為宮廷曲目,唐朝時傳入日本,流傳至今。
其他得獎中國風金曲(排名不分先後)
- 〈梅花三弄〉:相傳由晉朝桓伊所作,由古琴彈奏,借梅花的芬芳和耐寒來讚美具同樣品性的人。
- 〈廣陵散〉:現存古琴曲中唯一具戰鬥氣氛的樂曲,曾流行於東漢末年,樂者多以聶政刺韓王的典故來解釋樂曲。
- 〈高山流水〉:傳說先秦琴師伯牙在荒山野嶺彈古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曲中高山流水之意,後更用「高山流水」比喻為知音。
- 〈霓裳羽衣曲〉:由唐玄宗所作,屬一種唐代的宮廷樂舞,流行於天寶和開元年間。
- 〈十面埋伏〉:傳統琵琶名曲,又名〈淮陽平楚〉,樂曲盪氣回腸,震撼人心,展現出項羽被大軍包圍時走投無路的場景。
- 〈春江花月夜〉:原為琵琶獨奏曲,今改編成管弦樂曲,旋律委婉質樸,節奏流暢多變,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
(以上為設計內容)
鐘、磬 祭祀專用
編鐘和編磬是最古老的中國樂器,多用於廟堂祭祀,音色清脆明亮,被稱為「金石之聲」。兩者通常由十六個大小和厚薄不同的鐘、磬編懸而成。它們是編懸在架子上,分成兩排,上下各八個,每個鐘和磬都是一個音律,作半音階排列。形愈小,音愈高。
古琴 文化地位最高
古琴的文化地位崇高,在所有樂器中位列第一。所謂的四藝「琴棋書畫」,指的就是古琴,歷來受文人雅士重視,是他們的必修學科,亦是吟唱詩詞時的最佳伴奏樂器。其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初為五弦,漢朝時定制為七弦。
琵琶 女士最愛
琵琶約出現於秦朝,多為女子所用,中國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就以「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形象為世所熟知。唐代詩人白居易寫有〈琵琶行〉,描繪琵琶的音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簫笛 横竪有分
笛和簫的外形相似,前者音量較大,音色清脆明亮;後者的音量較小,音色柔和幽雅。兩者古時多由竹子製成,同樣源於遠古時期的骨哨,唐朝時明確劃分為「横吹為笛,竪吹為簫」。詩人李白在〈宮中行樂辭〉中以「龍鳳」比喻笛簫,「笛奏龍吟水,簫鳴鳳下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