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人來車往 香港承載力有幾多?

2014.03.17
1158 1158

自由行逼爆香港現象天天在港鐵上演,情況絕非高官說「等多一班車」就可以。本港的交通問題是既擠塞又擠逼,先天不足加上後天人為,導致地少人多,車亦多,只要其中一項失衡,問題迅速惡化──市民返工返學花的時間多了、汽車的廢氣令健康弱了、拖疲憊身軀等車逼車全程「罰站」叫港人怨氣重了,有解救的方法嗎?



今日香港+能源科技與環境

主題:生活素質+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探討問題
(按教育局指引)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甚麼不同看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社會大眾、不同的團體和政府,可以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作甚麼回應?

港鐵乘客經常像罐頭內的沙甸魚般,擠得動彈不得。港鐵是香港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客運量愈來愈大,運輸及房屋局早前獻計叫港鐵拆去部分座位,騰出空間讓每列車箱可以容納多些乘客入去「企」。此話一出,幾乎激起民憤,皆因事實上港鐵在這些年間已拆了不少座位,再拆的話,根本是漠視市民權益,尤其是老人、孕婦等有需要人士。

公共交通 乘客人次倍增

一個城市的生活質素是否優良,取決於其交通情況如何。國際人力資源顧問公司美世 (Mercer) 上月公布了本年度的全球城市生活質素排名,歐洲的維也納成為世上最宜居的城市,至於香港的名次,則下滑至第七十一位;排名的衡量準則之一,就是交通。

港鐵最擠逼?

香港的交通問題是擠塞又擠逼,大家請看看圖表一,知道目前每天有多少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嗎?答案是約有一千二百八十萬人次!再看看圖表二,人們較依賴哪一種公共交通?就是港鐵,乘客人次比九巴多出差不多一倍!


自由行之過?

香港地少人多, 無論乘搭哪一種公共交通都是擠擁,港鐵情況尤其嚴重,有人把問題算到內地自由行旅客頭上,你能從圖表一找出理據嗎?自由行政策在二○○九年推出「一簽多行」,圖表一所見的情況是,乘客人次在相同時期開始增多,更形成上升趨勢;可推算,自由行對香港交通承載力造成衝擊,實在無可推諉。

解決道路擠塞 各師各法

除了自由行旅客增多造成擠擁外,香港遇到的交通問題,其實與世界各地大城市所面對的一樣:人流多的旺區,多是早年發展出來的,因當年欠缺規劃,區內道路多又窄,泊車位置又少⋯⋯這些歷史留下來的問題,可以怎樣解決?目標都是從減少路面車輛為主,大家不妨參考一下其他大城市的做法!

瑞典:塞車稅

首都斯德哥爾摩為解決每到上下班高峰時段,主要道路大塞車和汽車引致的空氣污染問題,於二○○六年開徵了「塞車稅」,凡於早上六時半到晚上六時半駕車進城的,就要繳費。

新加坡:擁車費+電子道路收費

如果想擁有私家車,首先要向政府繳交「擁車費」,費用多少按車輛型號、排量各有不同,例如一架家庭用的日本小房車,「擁車費」比車價高愈十倍。此外,新加坡是全球首個使用電子道路收費系統的地方,當局於一些繁忙地段裝上有感應器系統的閘門,車輛於繁忙時段駛進該地段便會通過「車內閱卡器」自動繳付道路使用費。

北京:單雙號行車

早在○八年京奧前,為了紓緩空氣污染,北京實行了單雙號車牌隔日行車的規定。目前,因為內地霧霾嚴重,根據《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試行)》,空氣污染預警升為最高「紅色」級別時,城內會實施單雙號行車。

資料庫:中環灣仔繞道
香港塞車重災區之一是中環、金鐘、灣仔及銅鑼灣一帶,這幾處是政府、金融和商業中心,每天返工放工行街娛樂的人十分多;假如有人家住太古城,辦公室在中環,塞車是每天必然遇到之事。
針對這個交通問題,當局正在興建「中環灣仔繞道」(見圖),預計二○一七年通車。這條全長四點五公里,其中約三點七公里為行車隧道的繞道,將連接中環至北角的一段東區走廊,通車後,往來中環與北角東區只需五分鐘。上述假設的上班族,以後返工放工都無必要「逼」入去干諾道中、夏道及告士打道承受擠塞之苦。


相關辭彙
‧公共交通 Public transport
‧公共政策 Public policy
‧生活素質 Quality of life
‧空氣污染 Air pollution
‧藍天行動 Action Blue Sky Campaign
‧社會需要 (社群需要) Social need
‧社會問題 Social problem
‧城市規劃 (1) Town planning;(2) Urban planning

Mind Map:如何解決香港塞車問題?


學習教材

人多車多 社會問題叢生?

資料回應題

請看時事漫畫,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
漫畫「表面」呈現的是甚麼問題?
2.承上題。事情「背後」的又是甚麼問題?
3.自由行給香港帶來的交通壓力,你認為該怎樣處理?

建議答題方向
1.
中港兩地人民出現矛盾衝突。內地自由行來港旅遊購物,人多行李多,乘搭港鐵佔了許多空間,令香港市民生厭,但內地旅客表現出一副港人應該「多謝也來不及」的態度,認為是他們振興了香港的零售消費。
2.自由行的確有利香港經濟,但是香港當局亦要考慮自身的承載力。假如想多吸納自由行旅客,那麼政府的交通配套有沒有做好準備?假如沒有,是否該在適當的時候「叫停」,否則經濟得益、民怨日增、社會不穩,倒頭來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同學宜再詳加闡述,例如港鐵拆座位,是解決問題還是更激起民憤?)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想一想哪一種交通工具因為自由行承受最大壓力?港鐵。長遠來說,港鐵和其他交通工具亦要增大承載力,但論及目前治標的方案,可以推廣乘巴士遊香港,多做宣傳、多提供優惠和指導,讓自由行有港鐵以外的選擇。)

延伸回應題

請看統計圖表,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
請描述香港私家車的數量情況。
2.你認為私家車的數量與交通問題有甚麼關係?
3.試提議一些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建議答題方向
1.
香港的私家車數量愈來愈多。看○九年至去年的數據,新登記的私家車數字連年上升,取消登記的數字根本不能抵銷增長,以至新登記淨額由二萬七千多輛升至去年的四萬四千多。
2.私家車載客量少,但佔用道路空間卻不少,兩架私家車的長度差不多等於一輛巴士;一輛雙層巴士可承載超過一百人,但私家車最多五至八人。假如愈來愈多人傾向以私家車代步,那麼路面情況一定因車多而容易造成擠塞。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減少私家車在繁忙時段使用繁忙道路的方法,可以參考外國例子,例如收費──電子道路收費系統、加登記稅;又或,單雙車號分日進入繁忙地區、其他交通工具減價或服務增值以吸引人們乘搭等等。)

參考資料
網頁
‧中環灣仔繞道
http://www.devb.gov.hk/reclamation/tc/basic/fact_sheet/fs4/index.html

‧健康空氣行動
http://www.hongkongcan.org/reports/mainmap_chi

書刊
‧《2012世界發展指標》──章節:交通與擁擠
作者:世界銀行  出版:中國財經

載自2014年3月17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