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反思城郊發展與保育

2012.11.21
1101 1101

新聞議題練習紙

背景

近年,多個懷疑破壞生態環境的城郊發展工程,均引起社會強烈反彈,甚至觸發市民的保育浪潮,當中更有多份環評報告被質疑與實際生境不符,揭示環評機制可能存有漏洞。

新聞重點

‧了解近年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的生態保育事件,例如︰大浪西灣疑建豪宅、東涌河挖石建湖、大埔龍尾建人工沙灘、沙螺洞建龕場等等。
‧認識城郊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了解環評機制的作用和不足。
‧反思城市發展與生態永續發展的關係。

新聞資料

資料一:龍尾事件︰全港市民利益
基於龍尾的生態價值,以及港人視之為假日親近大自然的好去處,我們必須提升到從全港利益的角度出發,龍尾的命運是屬於全香港人的事。就如米埔不是屬於元朗區議會,尖沙嘴碼頭巴士總站不是屬於油尖旺區議會一樣。政府的責任應以全港市民的利益為依歸,保護極具生態價值的地方,而非為一小部分人的利益 (實際得益只是龍尾附近的村屋業主,而非整體的大埔區居民)而一意孤行。
摘自2012年10月31日《星島日報》A18

資料二
擬興建一千六百個住宅單位的「南生圍及甩洲發展項目」,近日再微調,擬將發展的「濕地損失」進一步減至三公頃,準備稍後再提交城規會闖關,期望最快兩年後動工。項目顧問溫文儀表示,計畫在發展時在南生圍闢設近五十八公頃濕地保育區,提供訪客中心和旅舍等設施,方便市民觀鳥,又打算將甩洲的五十六公頃土地劃作自然保育區,冀望同樣交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管理。
摘自2012年10月29日 《星島日報》A11

資料三:蝴蝶數量三年減六成
大埔環保會行政總監邱榮光表示,鳳園蝴蝶保育區自○九年至今,蝴蝶數量已大幅下降六成,相信是受到期間周邊樓宇工程開展,發展商移除草地及地盤造成的空氣污染影響,破壞了蝴蝶的生態。
摘自2012年7月16日《星島日報》A16

資料四:沙螺洞建龕場
十個環保團體聯合反對發展商以「公私營機構夥伴」項目模式,在沙螺洞興建六萬個骨灰龕位的骨灰龕場,批評有關環境評估疏漏多,並違反《新自然保育政策》,要求政府擱置項目,或考慮提出司法覆核。
摘自2012年6月14日《星島日報》A24

資料五:環評制度存漏洞
林超英說,現時的環境評估制度存有漏洞,由發展項目的負責人,自行委託顧問公司進行環境評估,可能存有利益衝突。他表示,龍尾灘的環評報告顯示當地只有三十多種生物,但業餘的團體考察也可以找到二百多種生物,當中或有蹊蹺。他又以沙螺洞為例:「環評講到好似得塊草地,但嘉道理農場的專家用三日時間,發現的物種竟多於顧問公司用二十多個月時間找到的物種數量,不可思議。」
摘自2012年10月24日《星島日報》A12

資料六:生態欠規劃易留禍患
過往在發展屯門、元朗、沙田和大埔新市鎮時,下游河道都因發展而遭渠道化,天然的河口亦遭徹底破壞。擴展東涌新市鎮,除了令東涌河及河口天然面貌和生態蕩然無存,天然河道的自淨能力亦會被破壞。河流中的土壤、動植物和微生物構成一個天然過濾系統,能淨化和處理污染物,天然河流一旦受破壞,隨即帶來景觀、水質污染和臭味等問題。
摘自2012年8月20日《星島日報》A16

資料七
前年的大浪西灣事件觸發社會不滿,政府其後公布全港郊野公園旁共有五十四個地點尚未納入大綱圖,但至今僅十九幅獲處理。政府昨日終刊憲,首度將大浪西灣、圓墩和金山三幅郊野公園「不包括的土地」分別納入三個郊野公園。
摘自2012年10月27日《星島日報》A8

圖表:法定的環境影響評估程序

漫畫:《轉變用途》

涉及單元及主題
單元:能源科技與環境+今日香港
主題: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生活素質+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社會大眾、不同的團體和政府,可以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作甚麼回應?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香港居民對社會及政治事務的參與程度和形式受甚麼因素影響?他們的參與有甚麼意義?為甚麼他們會有不同的訴求?有關訴求帶來甚麼影響?

相關概念
‧生態保育 Ecological preservation
‧生態破壞 Ecological disruption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生態旅遊 Ecotourism
‧瀕危物種 Endangered species
‧公民參與 Civic participation
‧天然資源管理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生物多樣性 Biodiversity
‧環境災難 Environmental disaster

資料解讀

資料一
‧龍尾不只是地區居民的利益,也關乎全港市民福祉。
‧環團反對在龍尾興建人工沙灘,主要理由包括︰政府低估了龍尾的生物數量和保育價值、泥灘水質不適合游泳、泥灘水淺恐怕難成泳灘、迴避了海沙流失問題、開支巨大浪費公帑,工程產生大量建築廢物破壞生態。

資料二
‧城規會規定,所有南生圍的發展項目,必須要做到濕地面積和功能「零損失」。
‧發展項目曾被環團批評會破壞雀鳥棲息地。

資料三
‧蝴蝶生態會因多方面因素受影響,例如地盤施工會產生塵土、廢氣,影響蝴蝶生長;樓高十多層的大廈落成後,會影響保育區的風向、乾濕度、日照範圍等生態環境;居民入伙後,如無法和大自然相處,恐怕還會撲殺或以殺蟲劑除去飛蛾、蝴蝶等昆蟲。

資料四
‧沙螺洞骨灰龕發展項目是政府於2004年推出的公私營合作保育項目。
‧發展商提交的環評報告被指有多個地方和實際環境不符,例如對螢火蟲隻字不提,但仍獲環境諮詢委員通過,引起環團強烈不滿。
‧今年7月,環境諮詢委員會罕有地延後表決計畫,要求發展商補交新資料後再討論。

資料五
‧環保團體先後在龍尾、豐樂圍、沙螺洞等地,發現更多值得保育的物種,是有關當局的環評報告未有提及的。

資料六
‧現時未受污染的東涌河下游,每一百毫升水中錄得數十至百多粒大腸桿菌量,而其他新市鎮河道則有數千粒以上。
‧天然河流自淨能力受破壞後的水質污染問題,即使花費巨款亦未必可以補救。
‧沙田新市鎮的城門河一直有水質問題,多年來當局花費改善水質的費用高達八億八千萬港元。

資料七
‧西貢大浪西有大片淡水濕地和溪流生境,前年險被開發成私人花園,其後在公眾壓力下停工。

圖表
‧環評程序︰環評條例(附表2)所列出的指定工程項目,均要依循法定環評程序,在施工前取得環境許可證。
‧環評機制是從項目的構思至執行階段進行評估的過程,目的是平衡環境保護和發展需求。

漫畫
‧諷刺龍尾發展計畫罔顧市民真正需要,利益集團只顧發展後的經濟得益,不惜犧牲生態環境和大眾利益。

多角度思考

1.為何城郊發展工程會引起社會關注和爭議?
建議思考方向:
‧市民的保育意識提高,對生態環境的保育比過往更重視。
‧發展工程涉及經濟利益,直接影響原居民、非原居民、發展商等不同集團的利益,保育生態往往難以在發展工程中獲得獲先考量。

2.為何現行的環評制度近期受到質疑?當中是否存有漏洞?
建議思考方向:
‧環評制度的作用︰保護重要的生態環境免受發展影響。
‧近期多個環評報告受環團接二連三質疑的原因。
‧現存環評漏洞︰由工程負責人自行委託顧問公司進行,可能有利益衝突。

3.城市發展與生態保育,兩者是否能夠兼得?
建議思考方向:
‧生態保育並不代表完全不發展,關鍵在於土地用途規劃如何作出保護生境的措施。
‧生態保育可與城市發展相容,例如發展生態旅遊、行山徑、古道、生境教育設施等等。

載自2012年11月21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何美樂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