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更改土地用途 滿足住屋需求 為住屋 棄教育 物有所值?

2013.01.14
1100 1100

本港住屋需求迫切,無奈土地珍貴,政府在有限資源下難以滿足社會需求,於是看中非住宅用途用地,期望改變這些用地的用途,用以建屋,急市民所需;部分教育用地亦因而成為政府改變用途的目標。然而,教育是社會長遠發展的基礎,減少對教育的投資,削弱教育水平,對社會公眾而言又是否物有所值?

主題:生活素質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處境劇場:《用途不變》
Ellen:政府更改我們大學那塊土地的用途建屋,大學新宿舍可能建不成了!
Bryan:那沒有辦法,我惟有去填表格。
Ellen:填甚麼表格?
Bryan:那塊地多數要來建公屋,一於填表申請公屋,如果住到那塊地上,就等於住宿舍吧!

新聞 摘錄

資料一
浸會大學一直爭取將前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分校地皮作大學永久用途,解決宿舍不足及發展中醫教學醫院,但規劃署日前建議城市規劃委員會,將有關用地改為住宅用途。浸大昨日發表聲明,對事件感到震驚,強調不會放棄爭取李惠利整幅土地作為大學永久用途的決心。城規會昨日開會,決定延遲審議該地皮改建住宅的申請。
(摘自2012年12月22日《星島日報》A12)

資料二
原打算用作發展私立大學的粉嶺皇后山前軍營地皮,早前傳出政府擬作發展住宅。據了解,政府高層最近已拍板,不會即時腰斬發展私大的招標計畫,並會在短期內由教育局草擬標書,供有興趣的辦學團體入標,惟標書將開出兩大「辣招」,分別要求申辦團體須自行負責所有基建項目,以及其課程須為現時本港大學並未提供,同時能配合本港的發展需要,若入標者不符合要求,便會流標。教育界人士批評,政府開出兩辣招,是要令辦學團體「打退堂鼓」。
(摘自2013年1月4日《星島日報》A2)

資料三
最近坊間盛傳,政府有意改變教育產業政策,程尚達上周亦在本欄提過,原擬發展私立大學的皇后山地皮,或改為住宅用途。無獨有偶,城市規劃委員會日前審議前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分校校舍,以及上水的建德公立學校前校舍的用途,兩者均與拆校建屋有關,最終前者被推遲審議,後者則成功「過關」獲批建屋,背後反映的教育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摘自2012年12月25日《星島日報》F1)

小資料:香港土地用途概況
香港不同規劃區內的土地用途是受城市規劃委員會根據《城市規劃條例》所定的法定圖則限制,最主要的兩種圖則分別是「分區計畫大綱圖」和「發展審批地區圖」,前者基本上顯示不同規劃內的土地用途及主要道路系統,當中土地用途分為經常准許的用途(第一欄用途)及其他須向城規會申請許可的用途(第二欄用途);後者則顯示前者未有涵蓋的地區範圍的土地用途,主要用以管制鄉郊地區的違例發展。
資料來源:規劃署、綜合資料

相關辭彙
‧政策 Policy
‧土地利用 Land use
‧公眾利益 Public interest
‧城市規劃 Urban planning
‧公共資源 Public resources
‧教育水平 Educational level

觀點與角度

《星島日報》社評:從教育用途上說,現時政府提供作專上教育的土地,是太少而不是太多,再減就會形成長遠問題,不利教育事業發展;至於從住屋角度,增加起樓地皮,似乎是當務之急,但應否挖肉補瘡,就要政府以全局觀去作出平衡了。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講師黃天賜:學生宿舍的作用,並非單為同學們解決舟車之苦,也是同學們學習獨立、合群的地方⋯⋯大學生也是社會的一分子,政府為解決各階層的房屋問題,剝削大學生居住宿舍的權利,是否合理?為增500住宅單位(政府估計,李惠利用地可興建近500個住宅單位),奪去每年1,000學生的住宿權,是否就是吳克儉局長口中所說,平衡各階層需要?若政府以房屋問題為首,是否代表要把教育問題放在次要地位?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教授:目前民意看來是比較接受更改土地用途,相信原因是皇后山原來是用來發展私立大學,市民對房屋的重視,遠比私立大學用地為高。可是重點並不應該是一時的民意,因為這個更改會給予社會一個訊息,就是政府要到處「搶地」建房,而且更會不理原來的使用安排。到後來一些其他原來土地使用如公園、學校也可以將之更改用來建房,這會讓人有一種房屋凌駕其他問題的感覺,社會又會陷入下一場爭議的漩渦。

行政會議成員張震遠:有人嘈並不是一個問題,這不是不做的藉口⋯⋯社會現在的優先次序很清楚,其他事情也是次要的考慮,要滿足房屋需要,就可能要作出一些犧牲。

香港英商會商業政策小組主席彭毅信:房屋議題可說是現屆政府施政中最重要的一環,但擴展香港的高等教育是教育界、商界及大眾的願望,不能為爭取一時的民意而拖延。香港急切須要更多元及國際化的勞動力去推動日後的經濟發展。若政府再拖延皇后山項目,香港會喪失競爭力,逐漸被全球化下的區域競爭所淘汰。

班上投票區
你認為以住屋需求為先,改變教育用地用途的政策思維是否值得支持?
1.是。香港土地珍貴,因應時勢彈性運用土地,能有效發揮土地價值。
2.是。住屋問題是近年最急須處理的社會問題,作為土地政策核心能回應社會訴求。
3.否。土地的用途是經規劃得出,經常更改會影響社會的長遠規劃。
4.否。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削減教育資源長遠影響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及多樣性。

學習教材

土地利用 涉公眾利益

意見整理
根據「觀點與角度」,在附表整理各人對將不同教育用地改成建屋用途的意見。

多角度思考
1.參考資料,政府在處理有關教育用地時,引起甚麼爭議?
2.教育用地的質量在整體教育發展中有何等程度的影響?
*3.從公眾利益的角度考慮,政府更改教育用地作建屋用途,將對社會帶來甚麼影響?

*建議答題方向
3.回應問題,必先緊扣「公眾利益」,以此為中心作分析;論述對公眾利益的影響可從不同層面分析,例如教育水平、生活素質、社會長遠發展等,並可將這些影響分為正、反兩面,使論述更有系統。
同學宜注意教育和住屋在公眾利益中扮演的角色或所具有的影響力,有助掌握問題核心。

參考資料
網頁
‧教育用地是太少而不是太多
http://www.singtao.com.hk/yesterday/jou/1222jo01.html
‧梁振英:改土地用途建公屋遇阻力冀市民讓步
http://hk.news.yahoo.com/%E6%A2%81%E6%8C%AF%E8%8B%B1-%E6%94%B9%E5%9C%9F%E5%9C%B0%E7%94%A8%E9%80%94%E5%BB%BA%E5%85%AC%E5%B1%8B%E9%81%87%E9%98%BB%E5%8A%9B%E5%86%80%E5%B8%82%E6%B0%91%E8%AE%93%E6%AD%A5-032300706.html

載自2013年1月14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強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