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細數 政府紓緩住屋問題的招數

2013.03.13
1098 1098

新聞議題練習紙

背景

住屋一直是香港重要的民生問題,特首在首份《施政報告》中表明是「重中之重」。香港覓地建屋難,一年來,政府推出多項措施紓緩住屋問題,包括推出綠悠雅苑、免補地價二手居屋、徵收額外印花稅及買家印花稅、提出不同增加土地方法的建議等,不過,坊間對這些措施反應不一,認為未必能解決房屋問題。

新聞重點

‧思考政府處理房屋問題的不同方法
‧探討這些措施的利弊及影響
‧分析坊間的回應
‧了解民間團體的建議

新聞資料

綠悠雅苑由租轉買

資料一
為甚麼香港樓市問題難以解決?那是因為找不到一個「適當」的樓價,可以讓所有香港人滿意。當樓價升高時,未買樓者常有怨言,歸咎政府打壓樓價無方,令他們上車無望。然而在樓市大跌時,買了樓的業主身家被蒸發,甚至淪為負資產,他們也會怨聲載道。⋯⋯房協的租轉買置安心樓盤「綠悠雅苑」,以市價七折推售,吸引大批市民填表認購,反應異常熱烈,證明市場需求。特區政府想方設法開拓土地,興建公屋、居屋或置安心等資助房屋,目的是要安慰基層市民。
摘自《星島日報》2013年2月14日

徵稅遏樓價

資料二
自從政府推出加強版額外印花稅及徵收買家印花稅「雙辣招」後,住宅市場交投冷卻,進入冬眠狀態。有人認為,「雙辣招」效果浮現,亦有人認為冷卻效果只屬一時情況,會慢慢消散,總之各自表述,但暫時算係止住咳。「雙辣招」一出,令資金流向商業大廈及商鋪等非住宅物業,此舉會推高鋪租,對民生構成影響。 摘自《星島日報》2013年1月1日

資料三
當局增加公司和境外人士買樓印花稅,有助進一步抑制炒賣,但對內地富豪的阻嚇力卻成疑。內地人在港置業有種種考慮,有為投資,有為落腳點,有的為來港留學子女居住,不一而足。政府「雙辣招」要內地人買樓付出額外代價,影響港人同樣不少,例子包括影響舊樓收購重建、公司置業等,當局宜仔細評估這些措施對港人的影響,如果當局能加以優化,盡量減少副作用,反而有利延長這項對境外買家寓禁於徵的措施。
摘自《星島日報》2012年12月9日

搵地起樓

資料四
陳茂波昨日在個人網誌撰文,以「全面推地穩定市場」為題,表明為了更快速回應市場對土地的需求,當局計畫將二○一三至一四年度賣地計畫的四十六幅私人住宅用地全數出售,預計可興建一萬三千六百個單位,遠比過去兩個年度分別八千二百個及七千九百個單位為多,而今年從各來源的土地供應估計可提供約二萬五千八百個單位,遠超出每年二萬個的指標,又一再重申今年《預算案》上的數字是「實質供應量」而非「可供應能力」。
摘自《星島日報》2013年3月4日

資料五
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表示,新增土地有八幅土地應剔出賣地表,例如兩幅位於旺角,面積分別僅零點○二和零點○六公頃,現為停車場和空置土地的政府、機構及社區用地。他指,旺角區人煙稠密,空氣污染嚴重,而該兩幅地面積小,即使興建樓宇亦是單幢樓,提供百多個單位,這種「見縫插針」的規劃不理想,不如保留作政府、機構及社區用地,為附近高密度樓宇作緩衝。新增的二十八幅住宅用地中,有二十四幅地是位於傳統豪宅地段或市區,按同區私樓平均呎價估算,落成後建築面積呎價將超過八千元以上,政府不應犧牲政府、機構及社區用地來興建豪宅。
摘自《星島日報》2013年3月4日

 

資料解讀

綠悠雅苑由租轉買

資料一
‧指出樓價與民望的關係,市民如能安居樂業,可減低對政府的不滿。房協推出「綠悠雅苑」,結果超額應求,反映市場需求之餘,證明當局針對基層,興建公屋、居屋或置安心等資助房屋類型,贏取民望。

徵稅遏樓價

資料二
‧分析政府推出加強版額外印花稅及徵收買家印花稅「雙辣招」後的影響,包括令資金流向非住宅物業,推高鋪租,同樣影響民生。

資料三
‧指出「雙辣招」對內地富豪及港人的影響,認為措施只能在短期遏止炒風,但長遠成效有限。

搵地起樓

資料四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公布當局的賣地計畫,並預計興建單位數目,兩者皆比早前的預算高出指標,回應市場需求。

資料五
‧針對城市規劃,環保團體回應政府「見縫插針」的建樓規劃不恰當,單幢樓宇的單位供應亦有限,提議土地作為其他用途;團體同時反對社區用地來興建豪宅。

漫畫一
‧漫畫描述政府想盡不同方法加快土地供應,以應付住屋需求,如特首梁振英曾於《施政報告》提出大規模填海造地,興建人工島,開發長遠土地儲備。

漫畫二
‧由於興建房屋的土地不足,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婉嫻聯同建築學者及文化界組成「天橋底行動」,倡議政府透過修例在全港天橋底大建臨時房屋,以紓緩房、籠屋等問題。

涉及單元及主題
單元:今日香港
主題:生活素質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甚麼不同看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相關概念
‧城市規劃 Urban planning
‧生活模式 Lifestyle
‧社會期望 Social expectation
‧公共財政 Public finance
‧社會衝突 Social conflict
‧空間分布 Spatial distribution

多角度思考

1.目前香港住屋面對甚麼問題?
建議思考方向:
‧樓價:樓價上升,部分原因是內地富豪近年來港置業,推高樓價,連帶租金上升,市民難以負擔。
‧土地分配:豪宅、私人樓宇、丁屋、公屋的佔地分配並非按需要比例而劃分,造成資源錯配。

2.為何坊間認為政府的措施未能解決房屋問題?
建議思考方向:
坊間認為政府的措施未能解決房屋問題,因為不同階層均有不滿:
‧中產:措施沒有針對問題,首次置業亦覺困難,無錢買樓結婚的大有人在。
‧基層:未能改善居住環境,仍須住在環境惡劣的房、籠屋,上樓(公屋)無期。

3.你認為解決住屋問題能否提高政府民望?
建議思考方向:
同學須說出立場,並以例子說明:
‧能夠。住屋是民生頭號問題,市民如能安居樂業,減少社會怨氣,可以減低對政府的不滿。
‧不能夠。政府民望低源於市民對特首及局長的處事方法、品德期望,以及政治取態不滿,並非單獨一項紓緩房屋問題可解決。

載自2013年3月20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ML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