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山填海起高樓? ──保衞我們的郊野公園
2013.10.09政府最近正為覓地建屋費盡思量。長策會剛於九月公布,香港未來十年的建屋目標是四十七萬伙;數天之後,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即在網誌提及,郊野公園部分用地是否可用作建屋的想法,引起廣泛爭議。郊野公園過往一直是發展禁區,如今在土地緊絀和大量住屋需求下,應否重新納入發展的考慮?要展開討論,我們應該先了解郊野公園的「發展」角色。
主題: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生活素質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社會大眾、不同的團體和政府,可以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作甚麼回應?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甚麼不同看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香港是個擁有龐大郊野公園的生態城市,境內十一萬公頃土地,約有四分三是郊野,但不是所有地方都屬郊野公園範圍。根據一九七六年訂定的《郊野公園條例》,現時有二十四個郊野公園和二十二個特別地區受法例保護,不可以發展,連砍樹亦屬違法,這些遍布全港各處的郊野地區佔地四萬四千多公頃,大約佔香港四成土地。
郊野公園佔地四成
《郊野公園條例》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當時的港督麥理浩的推動下制訂。相比起城市土地發展,郊野地區的自然生態則以「不發展」的方式作永續發展,換言之,受保護的郊野正是香港永續發展的一大要素。
香港的綠色優勢
還記得去年香港首度獲得英國《經濟學人》選為全球最宜居城市嗎?由於去年加入了七項有關空間的新「宜居」標準(包括綠色空間、城市擴張、自然及文化資產、污染、孤立程度等等),香港居然憑藉「郊野公園近在咫尺」的綠色優勢,打敗墨爾本、溫哥華、多倫多等地成為全球最適合居住的城市,可見綠色空間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郊野公園的「不可發展」,正反過來維持了城市在高密度發展下的生活素質。
事實上,每年前往郊野公園和特別地區的遊人已超過一千三百萬人次,比起十年前的一千一百萬人次明顯有上升趨勢。郊野公園是普羅市民遠足、漫步、健身、燒烤、家庭旅行和露營等活動的熱門地,就連國際旅遊指南《Lonely Planet》,最近亦選了香港的港島徑作為全球十大最佳城市步行徑的第十名。這條橫跨五大郊野公園的港島徑,可是亞洲地區唯一入選的步行徑。
保護生物多樣性
郊野公園除了在城市中扮演「市肺」的角色外,對自然生態而言,亦扮演重要的保育角色,特別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了永續發展的作用。
從生境種類面積的紀錄得知,全港有百分之十七的土地受樹林覆蓋,但當中的百分之六十四都位處郊野公園內,樹林的面積和多樣化的生態環境,可以為不同動物和物種提供更多的生存機會。例如香港現時有超過五十種大小不一的陸棲哺乳動物,以城市而言是罕有地繁多,而哺乳動物一直是生物多樣化的重要指標。
正因為郊野公園對香港未來永續發展有無可替代的角色,大眾才會對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提出的郊野公園發展論大為關注。本地二十個環保團體更組成聯盟表達強烈的反對聲音;但與此同時,長策會成員劉炳章卻建議可用向內延伸的方式,改變部分郊野公園用途,因為只要開拓百分之五的郊野公園,已可釋出二千二百公頃建屋用地。
神聖不可侵犯?
究竟郊野公園是否一如陳局長提出的並非「神聖不可侵犯」?抑或如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斥責,發展的想法是「思想癌細胞」?還是如合和實業主席、地產建設商會副會長胡應湘所言,保留郊野公園比例愚蠢?如果翻看紀錄,就可得知郊野公園過往的確有徵用先例︰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有發展商打算在大埔沙螺洞收購農地建屋和高爾夫球場,其中有四十三公頃在八仙嶺郊野公園範圍內,獲當時的郊野公園管理局批准。但數年後,被環保團體入稟司法覆核並獲得勝訴,推翻發展計畫。
‧當年擴建東涌道,為天壇大佛建水務和電力設施,都有徵用郊野公園土地進行鋪設煤氣管、安裝燈柱等工程;昂坪360的建造工程,須在郊野公園範圍內興建轉彎站,亦曾獲得通過。
‧二○一○年,政府建議徵用清水灣郊野公園作為擴建將軍澳堆填區之用,並已通過《郊野公園(指定)(綜合)(修訂)令》,其後因環保團體和居民反對,立法會通過廢除指令動議而令計畫作罷。
徵用建屋無先例
從過往例子可見,郊野公園土地並非完全不可徵用,例如作為配合基建工程的最低限度發展需要、為居於偏僻村落的居民提供基本設施等等,至於大規模徵用郊野公園土地建屋,則前所未有。
主要考慮有以下方面︰
一、地勢險要 配套不足︰
現時大部分郊野公園的平地多為生態價值較高的濕地,其他剩下的則大多坐落在高山和河谷,屬多斜坡的山野地區,本身缺乏基建配套,例如交通、供水、供電等設施,發展成本相比其他熟地高昂和費時。
二、發展價值︰
郊野公園的自然生態價值無法以住屋用地的「實用發展價值」衡量,郊野既是野生動植物的重要棲息地,同時有淨化空氣質素、保護集水區水質的作用。
三、其他可發展用地︰
由於郊野公園在保育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有其他方案的前提下,實不宜隨便打其主意。例如住屋用地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
‧棕地再利用︰新界現有不少露天貨櫃場、臨時倉庫等已破壞的「棕地」,地區集中在元朗、屯門、北區和大埔,比起郊野更適合發展成住宅用地。例如新界的棕土共八百公頃,足有半個九龍的面積。
‧鄉郊發展用地再利用︰政府土地儲備不足,但現時預留給原居民申請興建丁屋的鄉郊發展用地卻多達九百公頃,當中是否可以因應居民興建丁屋的確實需求而適度釋出一些閒置鄉郊用地?
‧增加部分土地的地積比率︰令建屋量可以在土地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增加。
‧高球場用地再利用︰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總督麥理浩力倡開闢郊野公園時曾說︰「青山綠水普羅大眾都可享受,高爾夫球場和遊艇則只屬於少數人的玩意。」如果徵用現時五至六個高球場的用地,即可釋出多達七百公頃土地,以影響程度而言,相對較小。
‧填海和發展岩洞︰香港過往主要依靠填海工程獲得土地。上屆政府曾提出繼續在維港以外的地區選址填海和發展岩洞來增加土地供應,都是比發展郊野公園更值得考慮的方案。
相關概念:可持續發展 / 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根據聯合國環境與發展世界委員會的報告,可持續發展是「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能滿足的發展模式。」(《我們的共同未來》,1987年)
可持續發展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環境、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追求的目標是在環境、社會和經濟的需求之間取得平衡,令地球物種和人類世世代代都能永續發展。
具體來說,就是在追求經濟富裕、生活改善的同時,減少污染和浪費,在滿足我們這一代的各種需要的同時,不損害子孫後代的福祉,包括保護環境資源。是一種以尊重人、自然、物種、差異和多樣性為原則的發展觀。
相關辭彙
‧共生 Symbiosis
‧生地 Raw land
‧棕地 Brownfield
‧閒置土地 Idle land
‧熟地 Cultivated land
‧可持續性 Sustainability
‧地產霸權 Developer hegemony
‧環境教育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可持續城市化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
‧天然資源管理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Mind Map:郊野公園建屋爭議
學習教材
保留郊野公園 不切實際?
資料 回應題
細閱漫畫及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香港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上周發表的報告指出,未來十年香港房屋需求是四十四萬九千七百個單位,因此有人說,若開發百分之一的郊野公園土地,就能惠及十多萬人。
資料來源︰2013年9月25日《頭條日報》謝偉銓專欄
認知題
1.漫畫一和漫畫二描述的是哪一宗新聞事件?試解讀漫畫表達的意思。
多角度思考
2.參考漫畫和資料,分析該則新聞事件為何會引起社會廣泛爭議。
建議答題方向
1.
解題重點︰
‧須明確描述漫畫的內容和作者想要傳達的觀點。可參考漫畫標題,掌握主旨。
參考論點︰
‧兩幅漫畫描述的新聞事件是郊野公園是否可考慮用作建屋的爭議。
解讀︰
‧漫畫一︰屋苑取名「郊野宮宛」,即「郊野公園」諧音,配合標題「保留了」來理解,可知作者想要諷刺在郊野公園建屋這想法的荒謬。建屋後,郊野公園徹底變成「郊野宮宛」樓房地帶,半點看不到原有的自然風貌,「保留」手法自欺欺人。
‧漫畫二︰圖中人物帶「郊野建屋」的計畫進入樹林,令樹木爭相逃走,配合標題「前景堪虞」來理解,可知漫畫想要凸顯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提出可在郊野建屋的想法,將會為生態環境帶來堪虞的前景。
2.
解題重點︰
‧應用上述資料和漫畫的觀點作答。
‧須指出事件引起甚麼社會爭議,並集中分析爭議背後的主要原因。
參考論點︰
‧郊野公園向來是發展禁區,受《郊野公園條例》保護,有高度生態價值,一旦受破壞將不可逆轉,「發展」郊野公園意味要破壞自然生態,做法引起爭議。
‧價值觀衝突︰發展郊野公園作為建屋用地的想法,是以「實用價值」審視郊野公園的「用途」,和郊野公園本身以保育價值先行、尊重環境永續發展的價值觀發生衝突。
‧發展的必要性︰現時覓地建屋的方案尚有其他選擇,沒有迫切發展郊野公園用地的需要。
‧郊野公園佔香港四成土地,在現時建屋用地不足的情況下,徵地建屋的建議同樣符合公眾利益,故引起爭議。
延伸 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
胡應湘昨在電視節目中表示,香港是彈丸之地,應以解決人的住屋問題為先,不明白為何發展郊野公園用地「傾都唔傾得」︰「為何我們容許野豬通處走,而逼我們要住房、籠屋」?他指,香港是高密度城市,保留近五成土地作郊野公園是不切實際,「為甚麼郊野公園佔地需要全球最『巴閉』?有甚麼好驕傲?你說是驕傲,我覺得係愚蠢」。
資料來源︰2013年9月29日《星島日報》A10
資料二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董事伍灼宜指出,《經濟學人》去年改良的全球宜居城市指數,將評審準則加入綠色空間和自然及文化遺產等因素,本港排名即時躍升至首位,打低多年排榜首的墨爾本,原因是本港作為高密度城市,但仍有足夠綠色空間,足見郊野公園的重要性,故有必要平衡發展與保育。
資料來源︰2013年9月13日《星島日報》A11
多角度思考
「香港是高密度城市,保留近五成土地作郊野公園是不切實際。」你有多大程度同意上述說法?試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加以討論。
建議答題方向
解題重點︰
‧「多大程度」的討論應兼顧正反兩面的論點。
‧注意重點應圍繞討論「保留近五成土地」是否「不切實際」。
‧須表達明確立場,以理據解釋「多大程度」同意或不同意。
參考論點︰
可自由作答,題目沒有預設立場,只要言之成理便可。
同意的論點︰
‧香港的郊野公園面積比例是世界最高,如果考慮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做法,顯然沒有需要保留近五成的郊野公園土地。
‧郊野公園土地佔香港面積近五成,如用一部分建屋即可有效紓緩現時的住屋問題,做法符合公眾利益,民生需要比保育更重要。
‧香港人口愈來愈多,但郊野公園的數目和面積反而愈來愈大,保留過高的郊野公園土地比例是沒有顧及香港住宅用地不足的需要。
不同意的論點︰
‧香港的郊野公園面積比例為世界稱羨,是發展和保育取得平衡的良好例子,故香港不應自毀優勢。
‧保留郊野公園並非「不切實際」,郊野公園在未來永續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確保香港的發展可以世代延續,才是最實際的做法。
‧郊野公園有眾多「實際」價值,比如自然保育、保護生態多樣化、淨化空氣、保護集水區的食水,具有教育、科研、康樂及旅遊等「實際」用途。
‧香港的住屋問題雖然急待解決,但住屋問題和郊野公園不是因果關係,並非因為香港保留了郊野公園土地不作發展形成住屋問題,而是和高樓價政策有關。
參考資料
書刊
‧《近在咫尺》
作者︰漁農自然護理署 出版︰天地圖書、郊野公園之友會
‧《不是土地供應:香港土地問題的迷思與真象》
作者︰本土研究社 出版︰基道出版社
網頁
‧學者均反對動郊野公園建屋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loc/0915ao09.html
‧香港的空置土地
http://www.devb.gov.hk/tc/publications_and_press_releases/press/index_id_7407.html
‧藉填海及發展岩洞增加土地供應
http://www.legco.gov.hk/yr10-11/chinese/panels/dev/papers/dev0524cb1-2293-4-ec.pdf
載自2013年10月9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