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政策介入 貧窮人口減少

2014.12.11
1088 1088

一、試題(卷二: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計及福利 貧窮人口升變跌

97萬人5年新低 林鄭:貧窮率難再跌

【明報專訊】政府昨日公布《2013年香港貧窮情况》報告,指全港貧窮人口於去年達133.6萬,較對上一年增加2.4萬,在政府提供福利津貼之後的「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則由101.8萬跌至97.2萬,貧窮率為14.5%,較2012年減少0.7個百分點,屬5年新低,貧窮人口首次少於百萬。報告指出,受惠於長者生活津貼,長者貧窮率錄得顯著的2.8個百分點跌幅。扶貧委員會主席、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認為,貧窮綫水平按收入改善攀升,加上人口老化,相信貧窮率難以再跌。
      特首梁振英昨日主動提到佔中與扶貧活動,稱「過去兩個月發生的事,凸顯了過去的青年工作,尤其涉及青年的多元需要及向上流動等問題,有檢討需要」。           

(a)參考資料並就你所知,你認為有甚麼因素導致貧窮人口上升? (10分)

(b)香港政府可推行甚麼政策減少貧窮人口?(10分)

 

二、作答方向參考
(a)參考資料並就你所知,你認為有甚麼因素導致貧窮人口上升? (10分)

人口老化
香港人口不斷老化已成趨勢,根據政府推算,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將由2010年的13%,顯著上升至2039年的28%,屆時每4個人中就有
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大部分長者已無法工作或患有長期病患,經濟能力欠理想。

 

新移民增加
內地新來港定居人士的教育水平和工作技能較低,加上社交網絡狹窄,使他們在本地勞動市場備受限制。內地新來港定居人士的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大部分只具中學或以下教育程度,只有小部分具專上教育程度,遠較全港人口的23%為低。從事較低職業階層工作人士的比率較高,收入亦相對低。

產業單一化
產業單一化令經濟結構狹窄,導致市民的就業機會變得狹窄。很多低技術、教育程度較低的年長婦女失去了製造業的工作職位。經濟結構狹窄除了造就那些從事金融投資致富機會大增外,還減低了年輕人向上流動的機會。

全球競爭上升
全球化令各國競爭加劇,為保持競爭力,各國公司都盡力控制成本價格。生產過程由以往依賴人力轉變為依賴機械,令部分工作崗位被取代,導致失業情況加劇。

 其他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答案,均可得分。

(b)香港政府可推行甚麼政策減少貧窮人口?(10分)

調高最低工資
將最低工資水平調高為時薪32.5元,將令超過20萬打工仔額外加薪,零售、飲食、物業管理、保安及清潔服務等收入較低的行業最多僱員受惠,而最低工資調高,對失業率及通脹的影響相對輕微。

訂立標準工時
根據勞工處在2012年11月發表的《標準工時政策研究報告》,全港281萬名僱員中,超過65萬名僱員曾經超時工作。當中,只有51.8%曾獲補薪或補假作償,其餘48.2%則沒有獲得任何形式的補償。如果訂立了標準工時則可令僱員能得到補薪,收入相對增加。

發展新產業
政府應大力推動六大優勢產業,即檢測和認證產業、醫療產業、創新科技產業、文化及創意產業、環保產業及教育產業。加強該等產業與內地的相關產業合作,提供更靈活的貸款計畫,資助企業發展。

 

三、試題分析

 

涉及單元  

 今日香港

關鍵概念 

生活素質、貧窮人口、貧窮綫、扶貧、社會褔利、社會流動、人口老化、長者生活津貼

相關議題/新聞

香港貧窮人口難以減少,貧窮率難再跌

題型分析

(a)屬因素題,考生須參考資料,分析貧窮人口上升的因素。
(b) 屬建議題,要求考生就問題所規限的角色(政府),建議可行政策減少貧窮人口。

 

四. 作答提示

1. 考生在回答(a)分題時,應先分辨出題目所指的貧窮人口究竟是「政策介入前」抑或是「政策介入後」。而題目所問的是上升的因素,所以考生們應分析「政策介入前」的貧窮人口何以上升,而不可將政府的一系列社會褔利與津貼考慮在內。
2. 題(a)要求分析導致貧窮人口上升的因素,考生在作答時要作多角度的分析,理解導致不同社會階層和不同年齡人士貧窮的原因。有關政府福利政策不足的因素不包括在內,例如考生提出政府對長者津貼不足令貧窮人口上升則不能符合題目要求。資料只提供小部分因素,考生須以個人知識再作補充,才能得到理想分數。
3. 考生須注意題(b)題目預設的身分立場,先以政府的角度提出有關扶貧的建議,同時不應建議褔利性質的政策。另外亦應考量政策的可行性和成效,亦要切合目前香港社會的情況,不可盲目建議。每項建議政策亦要作具體而詳細的解釋,說明該政策怎樣針對貧窮問題的成因而有效扶貧。

黃曉雯(九龍塘學校(中學部)通識科老師、香港通識教育會會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