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登大雅之堂

2014.12.09
1074 1074

      不同文化的讀者可能有不同的反應。我記得在慕尼黑第一次讀詩時,德國的讀者對哲理性的詩反應較好,對食物的反應冷淡,大概他們覺得食物難登大雅之堂吧。在法國就好像沒有這個問題。當然我這也是一概而論,應該是因人而異才對。                                           (《蔬菜的政治》166頁)

      在慕尼黑讀詩的人是也斯——梁秉鈞,這段話收錄在他的詩集《蔬菜的政治》,是與羅貴祥的對談。讀者因着背景和文化差異,會對不同的題材有不同的反應,有人喜歡哲理性的作品,有人喜歡抒情的作品,有人喜歡寫人記事的文章,有人喜歡知識性文章。

      學校作文似乎只適合寫那些嚴謹、健康、正面的題目,一些學生則以為寫大題目例如家、國會較易得分。久而久之,我們會認為某些題材是難登大雅之堂的,例如食物,倘若我們寫一些關於次文化和動漫的文章,老師會怎樣看?我也認識一些開明的老師,記得我念高中的時候,寫隕石撞地球呢。

     上一期我說過,百年前的評論家認為火車難登大雅之堂,結果時間證明他們錯了。在可能的情況下,我們要盡量擴闊題材,拋開對某些題材的偏見。要做到這一點,我們要從閱讀開始,除了讀自己喜愛的作家和作品,也得接觸其他的書,認識不同的寫作風格,這樣才能刺激新的靈感,也可能找到一些自己在寫作上的盲點,例如讀到別人寫某類題材寫得很好,便會想到:為甚麼我做不到?甚至連這種題材也想不到呢?

      也斯寫了不少食物詩,包括〈白粥〉、〈京漬物〉、〈新加坡的海南雞飯〉、〈香港盆菜〉、〈釀田螺〉和〈冬蔭功湯〉等等,這都是我從沒想過的,即使我也寫過一些食物詩,例如可樂和各種水果,但是充滿異國風味的食物我便想不到了,也斯的詩令我大開眼界,也提醒我寫作的世界比我所知道的更加廣闊,而且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文:可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