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探討人口老化的問題

2014.12.10
1073 1073

新聞議題練習紙

背景

早前立法會秘書處發表了最新的人口老化研究報告,當中指出本港人口老化速度甚快。去年,六十五歲或以上的人數是一百二十萬,但根據推算,到二○四一年,會上升至二百五十六萬人,即每三人中便有一名是老人。人口老化是大趨勢,不少國家地區已出招解決問題,香港又如何?

新聞重點

‧了解人口老化的成因和趨勢
‧探討人口老化會造成的影響
‧參考外地的解決方法









新聞資料

人口老化的成因和趨勢

資料一

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的人口推算,65歲及以上的人口將由2013年的102萬大幅增至2041年的256萬。香港人口老化,是預期壽命延長加上生育率低一併發生的結果。在過去30年,本港男性和女性出生時的預期壽命大約增加了8歲,分別達81.1歲及86.7歲,但總和生育率卻由每名婦女生育1.7個嬰兒下跌至1.1個。
資料來源:立法會網頁

人口老化會造成的影響

資料二

本港人口快速老化,勞動力亦面臨斷層危機,2016年將踏入公務員退休的高峰期,政府已就延遲公務員退休年齡作諮詢,私人市場情況更加嚴峻。有調查顯示,由於年輕人頻頻轉工跳槽,有四成企業表示大部分員工年資在3年以下,但資深員工屆退休年齡就退下火綫,令管理層呈青黃不接。
摘自2014年9月25日《星島日報》A15

資料三
教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於今年七至八月間,以電話訪問千多名逾二十五歲在職人士,了解對延遲退休意見,結果有近五成七人贊成延遲退休,當中近七成七人認為應延遲五年或以上,但有近三成人反對,以二十五至三十四歲受訪者反對佔最多。結果顯示,年紀愈大、愈支持延遲退休,但四成人認同延遲退休會影響年輕人晉升機會及工作量減,五成三人則認為會令年長僱員減少與家人相處時間。學系講師黃佳威指,近六成人支持延長退休,因本港缺乏退休保障,他認為當局可逐步提高退休年齡至六十八歲,更應積極呼籲取消年齡歧視、推遲強積金領取年齡。
摘自2014年11月14日《星島日報》A31

解決人口老化問題的方法

資料四

年長人士亦可視為額外勞動力的另一潛在來源。勞動人口參與率過往隨着人們年紀漸長而明顯下降;以50至54歲、55至59歲及60至64歲的年長人士為例,他們在2013年的勞動人口參與率分別達76.8%、63.7%及39.4%。時至今日,人們的健康狀況較佳,教育水平亦已提高,而且他們參與須要體力勞動的工作較少,預期愈來愈多年長人士會願意延長工作年期。此外,市民的預期壽命延長,他們為應付退休後生活所須的開支,或須延長工作年期。
資料來源:立法會網頁

資料五
「永健坊」選址樓高三層,其中有一層為健身室,中心特地從美國引入多部專為長者特製的健身器材,如擴胸機的滑輪經改良,可遷就用家手臂的伸展角度。中心針對五十歲以上的長者,室內亦設多功能鋼柱,可防止長者拉筋時「跣手」,增加安全度;另有教練會從旁協助。地板則是主要以木製,取代雲石,防止長者「跣腳」滑倒。永健坊執行董事陳曉鈴表示,中心的構思是來自美國,因為她看到當地的老人中心無論在設計或定位上,均相當具活力,相反在香港,一提到老人便聯想到負面及憂鬱。她希望中心能打破傳統,為長者重新注入活力。
摘自2014年9月26日《星島日報》A36

資料六
長者常誤被冠以社會負累一族,每每所倡之政策,總是注目在提供福利、遊樂及醫療。同時,僱主們並不太願意僱用長者,就算本來有工作的亦要被迫退下來;而政府政策中亦未為長者提供退休、就業輔導或再培訓等服務。事實上,長者是社會重要的資產。除了義務工作外,他們仍可擔任有償的工作。重新投入工作能讓他們感到存在的價值,同時亦能重拾自信及尊嚴,並保持經濟獨立。
「長者就業」為一項創新的長者服務,旨在為有需要及有意願工作的長者提供機會,讓其繼續就業或再業,使其重拾自信及肯定自我。
資料來源:銀杏館





資料解讀

人口老化的成因和趨勢


資料一

‧2013年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02萬,每七人中有一人為長者;
‧2041年將會上升至256萬,每三人中有一人為長者;
‧人口老化的原因包括預期壽命延長和生育率低。

人口老化會造成的影響


資料二

‧人口老化會造成勞動力斷層;
‧年輕人頻轉工,資深員工同時逐漸退休,管理層青黃不接。

資料三

‧人口老化,勞動人口減少,只好延遲退休解決問題,但影響年輕人的晉升機會及工作量;
‧延遲退休令年長僱員減少與家人相處時間,亦反映本港缺乏退休保障。

解決人口老化問題的方法

資料四
‧因應健康狀況及教育水平提高,加上須要大量勞動力的工作減少,年長人士是具潛力的勞動人口。

資料五

‧隨着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有健身中心以年長人士 作招徠對象,發掘銀髮商機;
‧中心期望能讓長者變得更有活力。

資料六

‧「長者就業」可提供適當的再培訓及就業服務,讓長者們自食其力,重拾自信。

漫畫
‧漫畫諷刺政府的助老政策,如撥款建電梯,未能真正「助老」,長者們實際需要是改善生活環境等問題。

圖表
‧新加坡政府為解決人口老化問題,推出為期3年的「優化職場計畫」,鼓勵企業聘用年長人士;
‧計畫包括:重新設計工作環境,以便年長人士工作、給予工作和生活津貼,用於安排靈活工作、在職培訓,以及讓僱主學習年齡管理知識的津貼等。

涉及單元及主題
單元:今日香港+公共衞生
主題:生活素質+對公共衞生的理解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甚麼不同看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科學與科技的發展怎樣影響人類對公共衞生的理解?

相關概念
‧人口老化/老化人口 Ageing of population, ageing population
‧人口政策 Population policy
‧出生率 Birth rate
‧生理健康 Physical health
‧低生育力 Infertility
‧社會結構 Social structure
‧長壽 Longevity
‧高齡人士 Senior citizen

多角度思考

1.
根據資料,描述香港人口老化的情況。
建議思考方向:
‧人口老化的趨勢是上升還是下降?
‧造成人口老化的原因為何?
‧除了年長人口愈來愈多外,出生率又如何影響人口老化問題?
‧政府有否積極解決問題?

2.人口老化會對社會帶來哪些影響?
建議思考方向:
‧人口老化會造成勞動人口的上升還是下降?
‧勞動人口不足會對經濟有何影響?為社會帶來甚麼負擔?(投放在醫療方面的費用會否增加?)

3.試參考外國例子,提出建議,以解決香港人口老化問題。
建議思考方向:
‧讓年長人士重投社會工作是否適當的解決方法?
‧同時會帶來甚麼問題?香港的環境有否能力解決這些問題?
‧改善出生率又可否解決問題?如何改善?

 載自2014年12月10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Venus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