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第一時間

2014.12.05
1040 1040

      粵語口語中,經常說「第一時間」,表示事情發生後馬上應對,馬上處理。作為新詞,「第一時間」早就被第5版《現代漢語詞典》(2005)收錄,解釋為「指距事情發生後最近的時間」,例如:搶在第一時間趕到火災現場。
     請看以下例子:
1. 有甚麼消息,我會第一時間通知你。
2. 記者把最新畫面在第一時間傳回電視台。
3. 因為有現場直播,我們第一時間就知道了球賽的結果。
      比起「馬上、立即、立馬」等詞語,「第一時間」真好用。因此,「第一時間」也就很快廣為流通,現在,流通於各個華語社區。除了「第一時間」,還有「第一夫人」、「第一手」、「第一桶金」、「第一綫」等詞:

第一夫人
      某些國家對最高領導人妻子的稱呼。用於背稱,英語first lady的直譯。例如:美國總統偕第一夫人出訪中國。

第一手
      作為形容詞,「第一手」是「親自取得的、直接取得的」意思。比如,「第一手消息」:記者從當事人口中問得第一手消息。「第一手材料」也很常用:中大碩士研究生深入沙頭角,先後走訪老中青三代客家人,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第一桶金
      電視節目中,常常聽到這個詞,比喻從事某項經濟活動賺得的第一筆財富,例如:林總(總,稱謂語)賺到的第一桶金是靠手工製作塑料花,經過十年,他已經成為林氏集團公司的主席。

‧第一綫
      指直接從事生產、工作、科研等的地方或單位,就叫「第一綫」,比如:老湯在第一綫從事教學工作已有50年了。又如:他從董事長改任顧問,從第一綫退到了第二綫。在台灣,「第一綫」還用於戰爭的最前綫。

     「第一夫人」、「第一手」、「第一桶金」都流通於各地;「第一綫」使用地區,主要集中在大陸、台灣、新馬泰。在香港,較少使用「第一綫」,表述最前沿的地方,香港粵語一般用「前綫」,像「前綫記者、前綫教師、前綫警員」。普通話也用「前綫」,但是使用範圍較窄,僅限於指稱「作戰時雙方軍隊接近的地帶(跟「後方」相對,前綫也稱「前方」)」。香港粵語的「前綫」指稱範圍廣泛一些。

知識窗
     「第一把交椅」指地位或能力為人所推崇,可為甚麼跟交椅產生聯繫呢?原來,交椅的前身是馬扎(即民間的帆布折凳)。古時候,馬扎的學名叫「胡牀」(可以折疊的小凳,坐下來歇歇,有別於今天概念的睡牀)。馬扎不便於久坐,得有個靠背(椅背)有把手;馬扎加了椅背把手,皇帝出遊狩獵,累了,隨行人員打開加了椅背把手的馬扎(就是交椅),讓皇帝休息。此後,交椅成了權力的象徵;語言中,我們經常說:「誰坐第一把交椅?」就是這麼來的。

 

文:林建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