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備戰文憑試系列── 食物安全問題
2014.12.03備戰文憑試
內地食物安全問題時有聽聞,不但因為商人為了謀取暴利而用盡各種方法製造黑心食品,還有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對環境造成污染,致令動植物吸收毒素,並將其帶進食物鏈,對人體造成損害。本港初級生產行業萎縮,主要靠入口內地食物來供應日常所需,故黑心食品無可避免流入本港市場。現時,中國正面臨着甚麼食物安全問題?香港和中國又實施了甚麼措施來對付這些有問題食物?未來,政府又可以怎樣遏止問題食物的出現?
公共衞生+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Tips:文憑試答題字數與時間
無字數規定,根據考評局答題樣本推論建議:
‧卷一,審題與思考用10分鐘,餘下時間約35分鐘答一題,每題約800字;
‧卷二,審題與思考用10分鐘,餘下時間65分鐘答問題,約1,200至1,600字;
‧得分多寡並不按字數,而是看同學審題是否準確、答題內容是否充實、有否運用高階思維等;
‧得第一級和第二級的答案一般較少字,未必能充分回應問題,因此較低分;卻不代表很多字但言而無物的會獲得較高評級。
中國食品安全存在甚麼問題?
黑心食品
◆三農問題導致從事農業生產人數和農田數量都同時減少,加劇了使用化學物來增加產量的情況;
◆改革開放後大力提倡經濟發展,商人為謀取更高利潤,降低成本,使用過期食材,或使用化學原材料來代替。
食物污染
◆改革開放提倡發展才是硬道理,急速的城市化令工廠成雨後春筍,工廠排出大量有毒物質並流到大海或農地,令這些有害物質進入食物鏈;
◆利用基因改造來增加產量,但基因改造對人體健康是否安全仍未有結論。
貪污嚴重
◆雖然內地存在針對食物安全的法例,但內地法制仍存在甚多人治的色彩,官商勾結時有發生;
◆由於政府包庇商人,故就算黑心食品被揭發,仍能逃避法律責任,治理困難。
法例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衞生法》在一九九五年發布,但未能有效監控食品安全;於二○○九年重新推出《食品安全法》,全面監管食品安全;
◆現行法例的阻嚇性不足,不法商人願意鋌而走險。
香港的檢測制度和把關工作如何?
入口食物
◆香港的農業及禽畜業不發達,要從各地輸入食材;
◆香港和內地只是一河之隔,因此大部分食材皆來自內地;
◆牛奶、奶類製品、冰凍甜食、肉類、家禽、海產、低酸食物等皆受法例監管,入口須向食物安全中心通報。
檢測制度
◆香港會從入口、批發及零售三個層進行食物檢測;
◆每月在網上公布化驗結果。
食物法例
◆設立食物成分組合及標籤;
◆訂立出售不宜食用食品的法例,檢控觸犯法例的人士;
◆檢取及銷毀不宜食用的食物;
◆登記所有食物進口商和分銷商,
◆要求食物商備存食物進出記錄,以供追溯食品來源;
◆立法禁止入口和出口問題食物及命令回收食物;
◆設立活生食用動物及活生家禽進口商/分銷商自願登記計畫。
政府可怎樣確保食物安全?
中國方面
◆ 加重罰則,增強阻嚇性:應提高《食品安全法》的罰則,如增加罰款和加長監禁年期;
◆加強食物檢測制度:增設食物檢測中心、培訓更多相關人才;
◆教育公眾:教育市民不要貪平、購買有信譽的品牌、分辨黑心食品,教育農民別使用不明藥物來耕種和餵飼;
◆傳媒監察:鼓勵傳媒積極揭發黑心食品工場,同時擔當教育公眾的角色;
◆成立相關部門:專門負責檢測工作、設立食材來源登記制度、秘密深入黑心食品工場搜證、加強相關部門的權力,例如可對黑心食品工場提出檢控。
香港方面
◆主動向內地通報有問題食物;
◆協助內地建立食品檢測制度和培訓相關人員;
◆設立黑名單,禁止黑心食品商再次向港入口食物。
資料庫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Food Safet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在1995年頒布的食品衞生法例,在2009年被改成《食品安全法》,並於2013年再次修例,以確保食物安全,修例監察的範圍包括:
(一)食品生產和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飲服務;
(二)食品添加劑的生產;
(三)用於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和用於食品生產的工具、設備的生產;
(四)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五)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
國務院衞生行政部門負責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而國務院品質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則分別負責監管生產、零售和餐飲服務。
條例亦設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制度,在發現黑心食物後,須主動評估安全隱憂,並向公眾發布。
食物監察計畫(Food Surveillance Programme)
食物安全中心為了控制及預防食物危害而設立的計畫,會在入口、批發和零售三處抽取食物樣本作檢測,包括微生物、化學及輻射測試。微生物又包括細菌及病毒測試;化學測試則包括食物添加劑、污染物及其他有害殘留物及毒素。而在一些特別時節,如秋天,會特別加強對大閘蟹的檢測。食物安全中心亦會每月在網上公布檢測結果。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和世界衞生組織(WHO)在1963年成立的委員會,專門負責協調各國的食物安全標準,並建立一套國際標準體系。例如訂立食物添加劑的國際編碼系統、訂立食物中農藥(植物)或體內藥品(動物)的最大殘留含量標準、為食品污染物分類等等。
新聞資料
規管食油最快年底立法
高永文昨於立法會表示,會盡快引入行政措施,規定食肆必須將使用過的食油,交由環保署認可的收集或回收商處理。
他重申,政府最快今年底立法規管食油原材料,不可使用翻炸的廢食油,也不可使用非供人食用的工業油,凡進口、銷售或生產食用油,必須確保其食用油符合上述規定,相關入口商須提供生產地官方證明書,否則即屬違法。
摘自2014年9月26日《星島日報》A8
三款國產白米鎘超標 日吃三碗損腎傷膀胱
消委會最新測試發現,市面上出售的三款國產白米受到重金屬鎘污染,含量超出法定上限四成三至一點二倍,包括港人熟悉的金稻牌「中國絲苗米」(精選裝)。有專家警告,每日吃至少三碗鎘超標的白飯,會損害腎及膀胱功能。食安中心已要求有關代理商回收,不過於個別超市仍見有出售其中兩款鎘超標白米。
摘自2013年12月17日《星島日報》A8
羅湖水產市場現孔雀石綠
深圳市食安局於本月中,對羅湖區多家水產品公司的三個品種活魚(桂花魚、草魚、黃骨魚)進行了專項執法抽檢。抽檢結果顯示,四家水產公司的三種活魚內,含有孔雀石綠、硝基呋喃代謝物兩種禁用魚藥。
摘自2013年9月27日《星島日報》A30
山東速生雞 餵抗生素激素
記者到山東省青島、濰坊、臨沂、高密等地調查,發現有雞場不管白天黑夜都是燈火通明,逼使雞隻二十四小時不停進食,令雞約四十天就長到五、六斤。為減少雞隻死亡,養殖場向雞隻餵食國家禁止使用的禁藥,包括抗生素「金剛胺」和「利巴韋林」,甚至腎上腺激素「地塞米松」,令牠們只需三至五日即可增重一斤。
摘自2012年12月19日《星島日報》A6
部分相關新聞
◆檢測費高 菜場冒險走私
(2014年11月19日《星島日報》A22每日雜誌)
◆英荷爆H5禽流 港禁禽肉入口
(2014年11月19日《星島日報》A10港聞)
◆食用油產品擬須質檢證明
(2014年11月12日《星島日報》A15港聞)
◆港禁「正義、頂新」油入口
(2014年10月29日《星島日報》A16港聞)
◆台增設「食安辦」
(2014年10月23日《星島日報》A25中國)
◆三蔬菜樣本除害劑殘餘超標
(2014年10月15日《星島日報》A10港聞)
◆廢食油疑遭囤購 八年升價三倍 港研加罰則 引入回收認證
(2014年9月14日《星島日報》A2要聞)
◆麥當勞轟食安未依約公布 過去一年曾入口上海福喜食材
(2014年7月25日《星島日報》A6港聞)
◆本港有進口福喜食品
(2014年7月23日《星島日報》A23中國)
◆洋快餐齊爆過期肉醜聞 上海查封五千箱涉案食品
(2014年7月22日《星島日報》A17中國)
◆市面三成蔬菜重金屬超標 政黨促修例加強監察
(2014年5月26日《星島日報》A7港聞)
◆高永文籲家長買奶粉過節 未有條件撤「限奶令」
(2013年12月11日《星島日報》A6港聞)
◆張靜初籲全球 關注食物安全 首演意大利電影 涉毒奶粉事件
(2013年10月1日《星島日報》D7娛樂)
◆茂名150噸死豬肉 流入深圳
(2013年9月2日《星島日報》A21中國)
參考資料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食物監察計畫
http://www.cfs.gov.hk/tc_chi/programme/programme_fs/programme_fs.html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對懷疑有問題食物批次的抽樣方案
http://www.cfs.gov.hk/tc_chi/programme/programme_fs/files/sampling_plans_for_suspect_food_lots_c.pdf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食物警報
http://www.cfs.gov.hk/tc_chi/whatsnew/whatsnew_fa/whatsnew_fa.html
◆漁農自然護理署:信譽農場計畫
http://www.afcd.gov.hk/tc_chi/agriculture/agr_accfarm/agr_accfarm_intro/agr_accfarm_intro.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http://www.bjhi.gov.cn/upload/files/news/13877630536560spaqf9.pdf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
http://www.codexalimentarius.org/zh/
相關《通識大全》專題
◆食物進口 安全標準誰定?
http://goo.gl/0x4Nh7
◆探討兩岸食物安全問題
http://goo.gl/LKayBO
◆食油安全 誰來監管?
http://goo.gl/UVjAHp
模擬練習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2014年9月15日刊登的新聞摘要
台灣地溝油滲透全港!食環署昨天公布,至少五百噸台灣問題豬油及相關製品入口本港,並分銷至近四百家商戶,暫時只封存十分一。除了早前自揭有使用問題食油的大型快餐店外,亦包括了高級餐廳、平民食肆、連鎖餐廳,以及開業數十年的老字號餅店。
資料B: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對事件的回應
本港完成今次劣質油風波調查後,將會提出多項措施改善現行機制。政府下階段的工作是如何防止一些不應該進入食物鏈的所謂「回收油」或「廚餘廢油」進入食油系統,方向包括追蹤所有「廚餘廢油」或其他更有效或阻嚇性的方法。
至於進口食油或本地消耗的食用油方面,政府在進口、分銷及零售層面設監管機制,要求所有業界單位保留單據,但今次事件反映若食品安全事件涉及龐大的機構數目,當中涉及很多小型公司,取資料就遇到不少困難。正與相關行業建立一套更快速及有效溝通的機制,例如將所有公司記錄電腦化。
資料C
爸爸:今日是我生日,一起出街吃飯啦!
女兒:新聞話好多食店都用地溝油,自己榨油帶去餐廳就最安全!
問題
(a)參考資料A,就食環署的公布,詮釋資料C的訊息。(6分)
(b)評估資料B的可行性及困難。(8分)
Tips:過往題型參考
1.樣本試卷卷一曾出現關於蔬菜含農藥的題目。題目要求學生指出香港和內地在食物方面的關係,評估政府各項的檢測措施的有效性,以及解釋政府提出相關措施的原因。
2.2012年練習卷試卷一,曾出現關於大米含重金屬鎘的題目。問題要求學生指出市民對食物安全的疑慮,以及城市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現象與食物安全之間的關係,並要求學生提出減少港人受相關事件影響的方法。
名師解題
葉一知老師(中大新聞系碩士、葉一知通識教室@智雅教育、facebook:yipyatcheels@gmail.com)
建議答題方向
(a)
◆首先要推斷資料C的訊息,當中關鍵的句子是「自己榨油帶去餐廳最安全」。這顯然是一種誇張法,但可凸顯題目關注的問題:餐廳使用的食油並不安全,會構成健康風險。
◆繼而,須要利用資料A來解釋C的訊息,即為甚麼餐廳食油不安全。
◆我們先要辨識資料A中有用的字句,並從這些片言隻字歸納出解釋。表列如下:
◆ 從以上得出的論據可知,為甚麼資料C中女兒這麼擔心外出用膳會吃到地溝油。
(b)
◆先辨識資料B提及的解決方法,從而評估。
◆第一項措施是追蹤所有「廚餘廢油」,防止不應該進入食物鏈的「回收油」或「廚餘廢油」進入食油系統。這個措施可行性高,因為這應是針對本地回收油,監管和追查相關資料較為容易。困難是政府如何提高措拖的阻嚇性,追查是要令回收油製造商不敢鋌而走險,故須配合有阻嚇性的罰則才有效;
◆第二項措拖是針對進口食油或本地消耗的食用油,政府在進口、分銷及零售層面設監管機制,要求所有業界單位保留單據。這當然是可行的,但困難也在資料提及,就是香港食肆林立,大大小小的餐廳繁多,要追查和有效監管極為困難,不排除某些小商戶會「博一博」,甚至偽造單據;
◆針對第二項措拖,資料也提及可將公司記錄電腦化,便可讓電腦代勞追查,也省回不少實際儲存空間。問題是這會增加經營成本,包括設備和行政成本,特別是小商戶,更不願接受這種模式。
Tips:葉sir提供應考小貼士
通識考試時間緊迫,必須好好運用時間。每題的(a)部都是較易取分並取滿分的,(b)部高分題目則很難滿分。如果做(b)或(c)時有困難,不妨轉做其他題目,務求在(a)部全取,總比花太多時間在難滿分的(b)部而失去做其他題目的時間好。
載自2014年12月3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