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如何回到當時?之廣東歌綿綿詞話

2013.11.15
101 101

古語有云:「沒有歌,怎敢說心事?」開心時我們「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傷心時「唱出心裏話時眼淚會流」。憑歌寄意,歌詞唱盡心事。就算偶然「食軟雪糕」,粵語詞壇還是有很多動人作品、出色詞人。今次讓我們由十年前11月16日逝世的「洋頭」林振強說起,細聽香港的詞人詞話。

林振強

「若問世界誰無雙」〈天下無雙〉(1998)

「從不~喜歡孤單一個~」記得朱主席,但會否想起填詞人林振強?這位80年代詞人詞作過千,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見稱,往往讓人有「原來歌詞可以咁寫」的感覺。想像豐富,滿腦鬼點子,寫「風」可寫出〈風是冷〉:「風,你慢行」的「擬人化」詞句;又可寫出〈飛砂風中轉〉:「全為貪順風,沒作主挑選」般,以順逆風談人生哲理。寫法多變古靈精怪,他的〈眉頭不再猛皺〉從地球、石頭、石油談到愛情,都可說是骨骼精奇、刁鑽獨到了。

「童年時逢開窗,便會望見會飛大象」〈三人行〉(1981)

林振強詞的另一特色,就是畫面豐富;同為填詞人的梁堅這樣形容偶像:「〈追憶〉根本可拍成一個廣告,電影感十足。第一段主角和父親拿酒看馬戲,第二段和父親一起喝酒,第三段主角獨自喝酒。三段式的詞,寫出父子情和人生三個階段,故事性很強,電影感十足,很有picture!」

「大地上那遠處有個修女」〈加爾各答的天使──德蘭修女〉(1996)

除此之外,他涉獵亦廣,甚至常以時事入詞。如其〈薩拉熱窩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就以1993年波斯尼亞戰爭作背景,宣揚真愛無分宗教、民族。他本人當然也不討厭政治,甚至撰文痛罵財政司長梁錦松「偷步買車」。林振強的詞人風骨,可說一直影響聽眾、讀者,甚至是幾代詞人。林敏聰說他是「古往今來最欣賞的詞人」,黃偉文說「林振強對我的影響最大」,梁堅也說:「沒有你當天的瘋,就沒有我今天的喪。」懷念林振強,看來只好寄調歌詞了,「原來自遠走,我方知道對你在乎。」(〈從不喜歡孤單一個〉)

黃霑

「我笑住回答,講一聲:我係我」〈問我〉(1976)

談粵語詞壇,我們還有霑叔黃霑。生平寫下二千多首詞,領導粵語流行曲走入黃金時代;作品如〈世界真細小〉、〈家變〉、〈上海灘〉、〈滄海一聲笑〉,都是港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廣東歌。專研粵語歌詞的朱耀偉說黃霑「情歌癡情卻不拖泥帶水」、「武俠作品豪氣萬千」、「寫人生變幻有哲理」。加上霑叔自創的「三及第」文字風格,以文言、白話、俗語入詞,令粵語流行曲通俗之餘,卻不低俗。他的名作〈獅子山下〉,典雅如「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也有通俗的「我大家」。這種「三及第」寫法,令粵語流行曲更添親切感;時至今日,〈獅子山下〉依然是香港精神的代名詞。

「當你見到天上星星,可有想起我」〈明星〉(1976)

黃霑也是少數「博士」級詞人,他以自身音樂經歷與社會學理論撰寫的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詳盡分析粵語流行曲的變遷。結論,黃霑為粵語流行曲下了一個悲哀預測:「聲音會隨時間湮沒,除了存在人們的記憶和幾張塵封的唱片裏,下一代未必再有人惹起共鳴了。」粵語流行曲會否成為「古董式精英文化」,然後煙消雲散?從2013年回望,看來粵語流行曲依然未死!

林敏驄

「隕石旁的天際,是我的家園」〈愛的根源〉(1984)

80年代出色詞人還有林敏驄。這名以「無厘頭」見稱的詞人,填詞當然有無窮的想像,更時常以歌詞做「實驗」,如他寫〈窗〉引進詩人鄭愁予的〈錯誤〉,便是把新詩寫進廣東歌的嘗試。

鄭國江

「鹹魚白菜也好好味」〈分分鐘需要你〉(1980)

鄭國江為小學老師,可說是「正氣」、「淺白」的詞人代表。用字平白近人,多寫勵志、正面之詞;早前的「雲外看,新生趣」(〈衝上雲霄〉)便是其作品。套用林夕說法:「要做到那麼平白近人原來是非常不容易。」

林夕

「陪我講出我們最後何以生疏」〈Shall we talk〉(2001)

至90年代樂壇走下坡,可是歌詞不死;依然湧現出色詞人。像林夕的早期作品〈傳說〉:「小玉典珠釵,鉛華求長埋,祝君把新歡,乘龍投豪門。我要是變心,有誰為我盡情罵」,把〈紫釵記〉與現代愛情作對比,已令人嘖嘖稱奇。近年風格漸改,一如他自己說:「我惟一有意為之的,是希望讓流行曲有其哲學性。」近作〈任我行〉,他寫的就是「自由的極限」,哲學味十足。

林字輩

林夕因前輩林振強而改名「林」夕,自己也力培訓新人,徒弟林若寧和林日曦早已是獨當一面。林若寧的〈花落誰家〉和〈七百年後〉,成功把愛情融入環保題材,不落俗套;林日曦則寫了不少如〈幼稚完〉、〈幸福歌〉、〈最後祝福〉等電視劇主題曲,把粵語流行曲再次帶「入屋」。

黃偉文

「你要靜候,再靜候,就算失收,始終要守」〈葡萄成熟時〉(2005)

支撐粵語詞壇也有黃偉文。代表作〈浮誇〉的「我的心情猶像樽蓋等被揭開,嘴巴卻在養青苔」,比喻新穎精奇;整首詞關於以「浮誇」來應對社會,突顯了現代人「沒人注視」的不安,意義深刻而符合歌手風格,可說是上佳詞作。另外如〈忘記歌詞〉,以音符入詞,以「反歌詞」來重新思考歌詞的意義,都反映了黃偉文出色的想像力。

填詞人聯盟

黃偉文創辦了「填詞人聯盟」,嚴選新生代詞人參加。黃偉文如此評價獲邀的陳詠謙和喬靖夫:「我不能想像八十後的阿謙,喜愛留意給表象遮蔽的人情世故。而喬靖夫的陽剛亦是過往十多年沒有的!」就算是後來加入的小克,同樣古靈精怪,喜愛食字與New Age。成員都極有個性,作品又怎會平庸?

梁栢堅

「千金馬,失足躍道」〈賭博默示錄〉(2012)

新晉詞人還有2007年入行的梁栢堅,更著有《雷詞》一書。真人一如朱耀偉形容的「麻甩」,喜好惡搞,也擅長時事入詞。如曾改〈富士山下〉為〈富士康下〉:「誰都只得那雙手,要工作入場就戴手扣,你一到工廠開工已經折壽」,擺明諷刺富士康。又如和小克合填的〈火星文〉:「火星,偉大語文。傳大腦,入FB,禾巧開XDD。」以火星文明寫潮語暗中捍中文。這批新生代詞人,風格各異都言之有物。誰道香港詞壇已死?

廣東歌 我們的時代曲

〈歌頌〉:「感謝永遠有歌,把心境道破。」可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聽到「歌詞不知所云」、「香港只得情歌」的評語。事實是否這樣呢?梁堅和朱耀偉道出實情:歌詞,沒那麼簡單。

梁:梁栢堅 朱:朱耀偉

問:歌詞有幾重要?

梁:歌詞是用來思想,帶出一首歌想說甚麼。就算旋律本身有感情,歌詞也可直接指向一個地方。再加上流行曲是種「速食」文化,歌曲只有數分鐘,所以就更加須要以歌詞帶聽眾去到某種情緒。

朱:歌詞是文學。以前的宋詞、元曲其實也是古人喝酒贈興時寫給歌妓唱的;不一定是純藝術才可稱為文學。黃霑寫「萬水千山縱橫,豈懼風急雨翻,豪氣吞吐風雷,飲下霜杯雪盞」(〈萬水千山縱橫〉),借「萬水」、「千山」的廣闊,配合「吞吐」、「飲下」、「豈懼」來凸顯英雄形象,難道沒藝術價值?

問:垃圾情歌當道?

朱:樂壇發展其實一路都是情歌主導。只是80年代詞壇較為多元化,才不覺得只有情歌。雖然不少人認為「情歌 = 垃圾」,套用詞人潘源良的說法:「所有地方也是以情歌為主。問題不是情歌太多,而是『好』的情歌太少。」質素,才是關鍵。近年我們多了不同風格的廣東歌,像林夕的〈任我行〉談人生哲理、Wyman〈薄情歌〉既說愛情也說粵語流行曲發展,題材愈來愈多元化了。

梁:我會寫政治、時事、社會題材,也寫一些high-end、哲學味濃的詞。其實現在很多不是情歌了,如果你不主動接觸非情歌,你的世界當然只有情歌吧。

問:粵語流行曲終會消失嗎?

梁:其實,高質素的詞作一直有;我相信黃霑聽到小克的〈永和號〉,用字出色而有小調味道,他也會老懷安慰。當然,長遠來說廣東歌一定會式微,情況好像上海人不再說上海話,有些東西會慢慢fade-out。問題是粵語何時消失;答案就要看香港人了。如果我們仍然只從功利角度看待語言,那廣東話、廣東歌終會「死」在大家手上,只有不說不聽,粵語才會死吧。

朱:香港人一直以為低質情歌是廣東歌「死因」。其實四大天王時期音樂質素也不高,唱片依舊大賣,因為當時音樂市場很大。以前香港是亞洲的文化輸出,無論是電影、電視還是音樂都走得很前,在協同效應(見註)下製造潮流。可是,現在整個文化都「死了」,音樂市場也愈來愈萎縮。不過,暫時來說廣東歌不會被普通話取代。因為像〈六月飛霜〉這類敏感話題就真的只有香港人才可寫,而我們多年來遊走中西文化的定位,也不是隨便可取代。雖然,我們或回不到領導潮流文化的地位,但小眾也有小眾活力,仍然可以發光發亮的。(註:協同效應(Synergy):「一加一大於二」,有可能產生互補不足,雙劍合璧的協同效應。)

問:如何欣賞歌詞?

朱:欣賞歌詞,可用不同的切入點。如從文學角度,就可鑽研歌詞的遺詞造句、布局、用典或文學技巧;也可以從文化角度,像解構周耀輝〈雌雄同體〉的性別問題;〈鐵塔凌雲〉和〈香港地〉等港人身分認同問題;甚至可以用「作者論」,研究一下黃霑詞的「癡情」或林夕詞的「佛性」。除此之外,從實用性分析也未嘗不可,如Beyond的〈海闊天空〉就是「遊行示威」歌,也有一些歌是純粹K歌。

推薦好「詞」

朱耀偉推介:林夕〈一絲不掛〉(2010)

除了引經據典,詞人也刻意營造一張一馳的狀態,讓人更能感受愛情欲斷難斷的複雜心理。既是情歌,也滲透了「執」與「放下」的哲理。

梁栢堅推介:小克〈永和號〉(2009)

把老店「永和號」形象化地變成一艘船,記錄永和號的結業,像一艘船要離去,也送別了舊時代的價值和感情,比喻生動,情景交融。

填詞人的小錦囊

填詞,其實唔難?只要從小開始填詞(可像梁堅那樣先嘗試改寫歌詞),操千曲而後曉聲,應能一步一步寫出好詞。不過在寫詞之前,不如先聽一聽專業詞人的小貼士吧。

建立個人Database

寫詞之前可先建構字詞庫,像林夕就有各種「存貨」,「一般都有一長串的備用歌詞名單,裏面會收集一些可以用作歌名的書名、電影名、人名,這些詞我都會記錄在電腦裏面。在這些名單中,有如『金庸小說』、『亦舒書名』、『百度名人金句』等名單。」

字韻表

歌詞須符合樂曲,因此多押韻,如梁堅所說:「最高技巧當然是一韻到底,不過並不容易。如要寫某個字,我就會將該字的所有同韻字(或詞語)列出,方便創作。自製填詞用的字典對填詞也很有幫助!」

從生活中提煉意念

周耀輝說意念來自生活,只是簡單的「關注生活細節,多和朋友聊天或看場電影。」黃偉文寫詞,也會從亦舒、張愛玲等不同作品中借用其精神或看法。多聽多看多感受,idea其實無處不在。

Brainstorming

梁栢堅:「如果已定了歌名(或歌的核心主題),就圍繞中心作擴散式的思考,例如歌詞是要鬧還是讚、感情是悲是喜?將這些詞語記下,再慢慢填入詞中。」

文: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