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利出土「鴨嘴龍」化石 南半球首現棲息證據
2023.06.28

【兒童報訊】智利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十年前於智利南部發現一批恐龍骸骨化石;經十年研究,得知化石來自不同個體,但全部屬於同一品種,是一種從未記載過的鴨嘴龍。從正面看,鴨嘴龍的頭像一隻鴨嘴獸,牠是鴨嘴龍科的新成員,屬於草食性恐龍,身長可達4米、重約1公噸,生活於7,200萬年前。鴨嘴龍的後腳相當有力,令前腳可以離地,方便吃到高處的植物。以往鴨嘴龍化石都是來自北美、亞洲和歐洲,今次是首次於南半球發現鴨嘴龍棲息的證據,意味鴨嘴龍的分布範圍比想像中更廣泛,但時序上智利的鴨嘴龍是較後期,所以學者下一步是研究鴨嘴龍是如何由北方來到南方。
字詞小百科
鴨嘴龍科(Hadrosauridae)
一群在中生代中後期逐漸繁盛的草食性恐龍,包括副櫛龍、青島龍、山東龍、盔龍,牠們是上侏儸紀至下白堊紀的禽龍類的後代,但前肢明顯縮小、後肢變得肥大,並擁有更加巨大的體形,尾部上下明顯更加寬大,因嘴巴扁平像鴨子而得名。
詞語卡
恐龍
Dinosaur
hung2 lung4(粵語)
kǒng lóng(普通話)
化石
Fossil
faa3 sek6(粵語)
huà shí(普通話)
品種
Species
ban2 zung2(粵語)
pǐn zhǒng(普通話)
文:黃鳳韻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TOP